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男女情感学习 / 正文

孩子的健康成长 离不开心理的健康成长

  核心提示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是“同享奥运精神,共促身心健康”,其中,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是关注重点。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处于心理亚健康的人数已达到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中,16.0%至25.4%的人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同时,近几年,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有上升的趋势。  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兼治疗专家邓文英告诉记者,我市青少年心理问题与全国各地情况差不多,但很多家长和孩子却不愿来咨询或治疗。她说,其实心理问题是伴随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的,而很多人将心理问题与精神问题混为一体,其实是很不对的。  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经过一段时间精心准备,江门市心理援助热线3509393将于今天举行正式开通仪式。市第三人民医院心理咨询与治疗专家邓文英告诉记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心理援助热线已受到了一定的关注,来电或前来咨询与治疗的人在不断上升。  据介绍,现代社会人们的心理压力生活压力等越来越大。持续高压会使人心烦气躁,精神紧张,时间一长就会导致产生心理障碍。目前,心理援助热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且相对方便实用的心理咨询途径,已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提供心理卫生保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做好援助热线工作,市第三人民医院专门抽调了实践经验最丰富的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方面的5名专家和4名咨询师担任热线咨询工作。  邓文英告诉记者,市民遇到以下8个方面的问题都可以拨打援助热线咨询。一是常人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工作压力恋爱与婚姻家庭关系子女教育学习与记忆考试焦虑升学与就业等;二是各种心理障碍,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神经衰弱睡眼障碍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性心理障碍等;三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如多动症情绪障碍学习困难网络成瘾等;四是精神轻度失调及精神疾患早期和康复期的心理辅导等;五是身心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糖尿病偏头疼等的心理调适;六是各种慢性病的心理调节病人及家庭的心理调适角色适应等;七是伤残人心理咨询和辅导;八是各种人群的心理测评等。援助热线电话接听时间为:上午8:0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20:00—22:00。(李斌)  【提醒】  市第三人民医院  并非只诊治“精神病”  记者通过走访发现,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我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是一家治疗精神病疾病的医院。在他们的想像中,该院住的病人不是被捆着的就是被关着的,不是傻的就是疯的。记者找了不同阶层的10位市民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这10人当中只有1人知道市第三人民医院除了医治精神病患者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老人关怀和心理咨询及心理治疗,其他9人都认为市第三人民医院就是只治疗精神疾病的医院。  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刘鹰航告诉记者,为了让市民真正了解医院的具体情况,揭“精神病专科医院”的神秘面纱,该院将在今年精神卫生日期间,举行一个建院以来的首次“精神病专科医院开放日”活动,让在医院门口外的人用正常的眼光看待进出市第三人民医院的人。  记者在该院采访中发现,该院最醒目的牌子就是“老人关怀医院”的牌子。刘鹰航告诉记者,市第三人民医院最初确实是以收治精神病患者为主的医院,但精神卫生问题除了精神病外,还包括老年痴呆老年关怀和各类人群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等很多方面,精神病治疗在该院只是其中的一部分。1997年7月,我市第一家目前也是唯一一家老人关怀医院在该院挂牌,积极开展集休养治疗护理康复临终关怀等多元化服务项目,受到各层次老年人及其子女的欢迎。老年关怀医院去年成功创建成为“广东省青年文明岗”,住院病人也由今年2月份的40多人增加到130多人。同时,该院也开设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专科。目前,精神病治疗老人关怀与心理咨询和治疗已成该院的“三驾马车”。(李斌)  国家级心理咨询兼心理治疗专家市第三人民医院邓文英告诉记者,通过对我市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初步统计,困扰我市青少年及其家人的主要是厌学叛逆韧性焦虑网络成瘾等几个方面,但她坦言:青少年心理问题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家庭问题的一个表象。也就是说,青少年出现心理问题,家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案例1  为上网,女孩刀砍父母  我市某学校一名13岁的女学生,本来学习很好,也很聪明,家庭条件也特别好。为此,还在上小学时,家里就给她买了一台电脑,还教会了她如何上网。有时,父母在电脑上玩游戏时,不仅让她在旁边看,还教她玩。结果没到一个月,女孩子只要从学校一回到家就是坐在电脑前上网或是玩游戏,任凭父母怎么说,她也听不进去,后来父母即使动手打她,她也是管不住自己。大约半年以后,父母看着对学习没有一点兴趣的孩子,又举起了他们的手,这时,女孩冲到厨房抓起一把菜刀就朝父母砍去,结果父母都被砍伤。  专家处方:给孩子以平等的关爱  后来,在别人的介绍下,女孩父母找到了邓文英。邓文英通过与女孩和其父母交流发现,原来,女孩的父母前不久又生下了一个男孩,父母主要的心思就都放到了男孩身上。有时,女孩想与父母交流,但父母总是围着男孩转,这使女孩既怀恨父母也怀恨刚来到身边的弟弟。网络和网络游戏就成了她最大精神寄托,所以尽管父母怎么说她也听不进去。邓文英在与女孩交流后发现,孩子特别聪明,也很听话。造成她依赖网络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自她有了弟弟后,就再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致使她慢慢走上了寻求网络寄托的道路。邓文英告诉记者,其实孩子网络成瘾并不全是孩子的问题,像上边这个女孩子的问题主要是因为她的父母将关爱的焦点集中到了她弟弟身上,这是十分不应该的。父母必须公平对待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的关爱必须平等。后来,女孩的父母听了邓文英的忠告,情况大为好转。目前,女孩与父母关系很好,学习也很好。  案例2  一考试,就手脚冰凉出冷汗  曾在我市某重点中学读书的男孩张某,到了高三后,经常打扮自己,喷香水,穿漂亮衣服。看到这种情况,父亲就说他不像个男子汉,甚至怀疑孩子有变态倾向和生理问题。后来,张某每到考试时,就心慌手脚出汗心跳加快,而且不论是大小考试,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后来,他向父母讲了自己的感觉,但并未引起父母的注意,特别是父亲认为他这样很可笑。在离高考还有3个月时,让父母更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张某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尽管父母老师苦口婆心,成绩不错的他就是听不进去。他要么关在家里看电视,要么出去逛街,要么就是睡觉,父母急得团团转。  专家处方: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  邓文英发现,孩子出现的考试焦虑问题,根源来自他的父亲。邓文英分析说,青春期的男子爱漂亮是很正常的事,喷香水,穿漂亮衣服的目的就是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建立起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这样并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和生活。正是因为父亲极度看不起他,不理解他,致使他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样,张某不想再去上学。  邓文英通过与孩子的母亲交流进一步发现,孩子父亲之所以对孩子不好,是因为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所以就通过挑剔孩子的所谓毛病来发泄自己的情绪,结果就深深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针对张某出现的问题,邓文英要求孩子父母要多看到孩子的优点,与孩子多交流,对孩子做的事多给予肯定,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同时,要认识到孩子存在不足是正常的。听了杜文英的劝告,父母认真地与孩子多次交流,使孩子很快就回到了学校,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之中,并顺利考入广州某所重点院校。  案例3  去上学,却不学习不做作业  11岁的小严是我市某重点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学习成绩一般的他,升到五年级后不知为什么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老师发现他在课堂上没精打彩,对老师讲的也一点都听不进去,也不交作业。一回到家小严就将自己关在房子里,父母跟他说话,他也不出声,但是父母并没有发现他什么其他不良行为出现。后来,小严干脆逃学,到大街上去闲逛。  通过与孩子的父母沟通,邓文英发现,原来孩子的父母是做生意的,一年到头都忙着应酬,根本就没时间管孩子,更谈不上与孩子沟通和交流。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家的条件越来越好,买了第二套房子。经常半夜才回到家的父亲,担心影响母子俩休息,就干脆到另外一套房子休息,有时周六周日也不回家。久而久之,孩子的母亲与父亲感情出现了问题,母亲回到家中就开始冲着孩子发火。小严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就经常与一个父母离婚的孩子在一起交流,一起逃学。  专家处方:家长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邓文英在了解有关情况后认为,既然孩子的父亲很忙,也不愿配合,那么孩子的母亲就必须从自身找原因和对策了。邓文英要求孩子的母亲多与孩子交流,不要再去寻找丈夫,而且跟孩子解释父亲不回家的原因是怕影响母子休息,父亲并不是不关心这个家,只是太忙了。母亲要扮演父母的双重角色,去关爱孩子。结果没用一周,孩子就有了很大的转变,能够主动学习了。  案例 4  对着干,父母的话就是不听  在我市某中学读初中二年级的小陈,最近天天与父母吵架,父母越是怎么要求他,他就越是不怎么做。气得家长打也不是,骂也不是。有时父母说多了,他就干脆大声与父母吵起来,大有“誓死如归”的感觉,父母特别烦恼。  专家处方:维护判逆期孩子的尊严  邓文英告诉孩子的父母,孩子正处在叛逆期,当父母的不要大惊小怪。这时期的孩子认为“我什么都比你懂”,他要维护自己的形象,更希望周围的人能承认他,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你说他不行,他就越要说自己行,与你对着干,这是典型的叛逆期的表现。他们反抗的形式有两种,一是硬反抗,一是软反抗。硬反抗就是与家长对着干,软反抗就是任凭你怎么说,他既不出声,但也决不按要求去做。这个时期,作为孩子的父母就要与孩子交朋友,适度承认孩子的一些说法,并以学习和请教的身份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在与父母的交流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要尽力维护孩子的尊严,什么事情多以商量的办法去办。其实孩子的叛逆期是很短的,等他过了这个时期,他就会意识到自己原来很多想法是错的,还是父母或老师说得对.  专家观点一  关键时期做关键的事邓文英提醒家长,面对孩子出现的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家长要在关键的时候做关键的事。孩子在1岁到3岁的时候,更需要安全感。这个时期父母在满足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同时,还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尤其是父亲更要经常抱抱孩子,不要都推给孩子的母亲或是老人家来管。这个时期关键的事就是给孩子一个安全感。3岁至6岁的孩子,是开发智力学习交往的关键时期,父母就是再忙也要经常陪孩子做做游戏,对孩子做对的事要多鼓励,做得不对的事要多讲道理,也就是爱要有度,千万不能溺爱孩子。6岁至12岁的孩子则是学知识学技能的关键时期,父母要经常关心和鼓励孩子,让他们更加健康地成长;12岁以后至高中毕业,孩子是处在一个叛逆期和成长期。这个阶段孩子最希望得到尊重和理解,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与孩子对着干,而要与孩子交朋友,以一个学习和请教的态度与孩子进行交流。否则,家长越是施压,孩子的叛逆期就会越长,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时期。  专家观点二  家长给孩子适度的爱很重要  邓文英分析说,孩子的心理问题主要是以行为来表现的,家长适度的爱是防止孩子出现问题最有效的方法。过分的爱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韧性,容易退缩,而关爱孩子不够,则会导致孩子厌学说谎寻求其他依赖,所以说,不管父母有多忙,都不能忽视孩子。  此外,夫妻双方不要互相埋怨,那样既破坏了夫妻关系,还会伤害孩子的心。管好孩子,相互信任是基础。家长不要带着不良情绪与孩子交流,而要心情愉悦地与孩子交流。如果家庭给不了孩子信任,他就会到其他地方寻找信任,这是很危险的。同时,家长要真正意识到,在教孩子掌握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要教他们掌握操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也是目前孩子们当中普遍缺乏的。家长要意识到,在无法改变别人的时候,就要试着去改变一下自己,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时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倾诉,给他们一些宣泄的机会。要学会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去激励他鼓励他。  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维持家庭和睦,从内心深处认同这个家庭;要以开放的观念接受一些新的东西;要不断调整自己,维持一个动态和谐的环境;要直接的以积极的情感与孩子交流和沟通;要适度关爱孩子,学会与孩子交朋友。要认识到这些问题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小问题,只要引导得当,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