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起效的关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纠正性情感体验,另一部分是潜意识意识化。首先纠正性的情感体验,我们从客体关系配对的角度入手。客体关系理论会认为,没有独立于父母的孩子,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琐碎对待和目光凝视中,日积月累地逐步成为自己的。这份关系,连接了两个人。孩子对父母——自体对客体。有什么样的父母则产生怎样的孩子。比如严厉的、苛刻的父母抚养出了胆小、怯懦、不自信的孩子,宽容、温厚的父母抚养出了放松、慷慨的孩子。客体关系非常讲究模型配对,示例如下:严厉、苛刻、粗暴的客体(父母)———胆小、怯懦、不自信的自体(孩子)这当中的横杠部分是孩子的情绪体验,糟糕的父母给孩子带来的的感受是恐惧的、惊骇的,惧怕的。不过,客体关系配对里面,当事人一定会在两个角色里面横跳。比如说,这个孩子遇到权威的时候,他受到了极大的惊吓,胆小、怯懦、不自信,被全面的霸凌和封印了,但是另外,当他面对着比他弱小、可怜的人,可能非常无情和冷酷,成为严厉、苛刻、粗暴的客体。客体关系配对的这两部分,是孩子内化的心理表征,他同时拥有这两部分。并且这是他内心所储存的,习得的非常牢固的行为和情感互动模式。举个例子,张爱玲的小说《金锁记》里面的曹七巧,年轻的时候因为长得好,被娶进大户人家,但是丈夫孱弱又生病,曹七巧备受冷落和羞辱,妥妥的受害者,那时候的曹七巧是委屈的、畏缩的、凄凉的。可是等到曹七巧翻身做了婆婆的时候,她变本加厉地羞辱她的媳妇,嫌弃对方胖丑老,极尽施虐。曹七巧其实就是在这个客体关系模型的配对中横跳,遇到厉害的人,她就是那个可怜虫,可是遇到可怜人的时候,她就是那个霸凌者。受虐者在某个时刻绝对是施虐者。另外受虐者还会经常用一些隐蔽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成为施虐者。比如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你和她相处的时候会觉得愤怒和敌意,她会表现得非常惧怕你,在你面前畏畏缩缩,你会被她搞得非常不舒服,会觉得自己在她面前怎么这么坏?这么糟糕?那是因为,她在内心认定自己是受害者的时候,你就变成了那个迫害她的客体,她会向你身上投射很多的愤怒、敌意和攻击。在我们的内心并不止一组客体关系模型配对,有很多组。这都是过去生命中重要的人物,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如果一个经历非常糟糕的孩子找到咨询师的话,她希望的是什么呢?怎样才可以把她从过去的强迫性重复的悲剧中走出来。咨询师在这里要做的首先就是——纠正性的情感体验。一个和他过去的客体完全不一样的人,全新地对待她,才可以把她从过去糟糕的感受中,慢慢拔离出来。让她有了和过往不一样的客体经验。比如说,《心灵捕手》中的威尔,他被父母抛弃之后,在不同的寄养家庭里辗转,遭受到很多的虐待和毒打。他没有学会温情的这部分,在关系里非常的挑衅和对抗。威尔的客体关系模型配对是:自以为是、狂妄、冷漠的大人(客体)——随时被抛弃、羞辱、可怜的孩子(自体)在威尔幼年的时候,起初大人对他粗暴、虐待、抛弃,后来威尔学会了通过糟糕的表现,让大人厌恶和憎恨他,最后所有的结局都是指向抛弃,这也是威尔最习惯的被对待的方式。兰波教授给威尔找了很多咨询师,面对着年长的专家,威尔肆无忌惮地嘲笑他们、挑衅他人,显示出狂妄和自大,这都是过去别人对待他的方式在他身上的活现。后来,威尔遇到了心理学家肖恩。肖恩给到威尔的正是纠正性的情感体验。他没有被威尔勾引得去收拾威尔、抛弃威尔,也没有在威尔挑衅的时候落荒而逃,反而一直试图理解威尔、体恤威尔、容纳威尔、以及给威尔树立边界感。当威尔嘲笑着肖恩去世的妻子的时候,肖恩也表现出了应有的尊严和愤怒。肖恩教授没有按照威尔的内心戏上演,给了威尔一种不一样的套路,也纠正了威尔过去的客体关系模型。他展现了一个宽厚的、仁慈的、理解的、平等的、有界限的长者和一个被接纳、被允许、被理解的、被劝服的、有价值的孩子的配对。这就是纠正性情感体验。也正因为这份不一样的对待,威尔从过去的糟糕的自我感受中走了出来,成为了一个积极而自我价值感更高的人。而当他从过去封印他的关系里出走的时候,对自己不再有那么糟糕的感受和认定的时候,他也学会了更为宽厚、慈悲地对待他人。每一个走进咨询中心的来访者,内心一直有两部分,一部分是非常可怜可叹值得同情的,那是他受虐的那部分。但是另一部分可能是非常强悍、攻击的和摧毁的,这是施虐的那部分。而这部分恰恰让来访在自己平时的生活中,破坏人际关系、阻碍自身发展。来访者的这两部分,一部分需要被理解、被看见、被疗愈,另一部分,需要被揭示、被解除、被驯服。这都需要咨询师有足够的功能,带给来访者不一样的解决和处理,不一样的纠正性的情感体验。接下来,我们要说心理咨询起关键的第二部分,潜意识意识化。其实在上面我们已经说到了一部分这个内容了。比如说,威尔的攻击性,他不断地挑衅和对抗他人,勾引他人对他的愤怒和失望。直至对方扬长而去、对他施以惩罚。假如咨询师发现这一点,并且反馈和诠释给威尔的话,实际上给了威尔一个非常好地观察和思考自己的视角。咨询师可能会说:“咦,我发现对方也没有那么糟糕、可恨,可是你却一直在挑衅对方,试图邀请对方收拾你,这会让你有什么联想吗”?潜意识意识化,可以帮助人们去发现一些秉持了多年毫无觉察的恶性的见诸行动。比如精神分析史上早期有个案例,一位女子,在见到自己年轻时仰慕的男性之后,当天回到家里,她给孩子洗澡的时候心不在焉,用了脏水,导致孩子肺炎发作夭折。这个女人心痛不已,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讲出了自己内心对于情人的渴望,以及暗暗期盼孩子死掉和情人重新在一起的愿望。这样的潜意识幻想被揭示之后,这个女性的心理问题才被清除和处理,人才恢复正常。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一些西方的心理学家到了中国后,会有一个奇怪的发现,他们会看到,很多中国农村的家庭,来了客人之后,会弄一桌丰盛的酒菜,然后把十里八乡的男性亲戚都找来作陪。西方的心理学家就说——根据这个现象,在过去,你们国家一定经历了巨大的饥荒。这就是典型的潜意识意识化,很显然,上述的案例中,大家即使来到物质富足的今天,但是依然有饥荒会随时降临的强烈焦虑,而让年富力强的男性先吃,以保持劳动力,正是过去饥荒是留下的人们内心的恐惧和对安全性的确保。潜意识意识化,更多地时候——是和来访者的幻想在工作。比如说一个早期被母亲忽视和忽略的来访者,会把这部分投射到身边的所有的人身上,他会幻想着大家都是对他无情、冷漠又不感兴趣的。假如某次我因为休假要暂停咨询的时候,他会非常的不开心但是又不好直说,只是隐隐地对我满含愤怒。这个时候,咨询师就可以说:“或者我的休假会让你非常不开心,你会觉得我是那个完全不顾及你的感受的人,只图自己开心快活,甚至想弃你而去,等到想起你的时候才会再来找你,你觉得我对你充满敷衍和轻慢”。显然咨询师的休假遵守着咨询设置,并不是乱来。但是在来访者的内心不是这样感受的,咨询师通过对来访者的理解,将其潜意识予以呈现,这正是充分理解了来访者做出的同调回应。关于来访者的潜意识意识化,很大部分是和来访者的攻击性、竞争和妒忌、以及无所不能的幻想有关。潜意识意识化之后,会解除来访者很多的阻抗和阻碍,让其整个人都变得通顺和通畅。比如一些来访者经常觉得紧张和焦虑,觉得自己很卡,这可能是用极大的能量压抑自己的攻击性和对他人的敌意、也可能是在压抑自己的性幻想,如果这部分被发现并揭示出来,那来访者就不需要在这部分使用那么多的心理资源来压制和抑制了了,反而可能可以转化为未来发展的动力和能量,这样来访者整个人会放松很多,一些心理症状也随之解除。作者:周弗逸,壹心理深圳片区咨询师责任编辑:一只梨
0
打赏(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