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研究发现 儿童情绪失控时,可以做些什么?

作者:张寅冰策划:安伟编辑:李宇昕美编:何文宣来源: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前段时间有位妈妈向我抱怨,她说自己上一年级的孩子最近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前几天甚至因为老师惩罚他不给他糖果而大发雷霆,在课堂上直接把笔袋狠狠地摔到了地上,把同学和老师都吓了一跳。她很担心自己的孩子在调节自己情绪方面的能力不足,所以想问问我该怎么办。”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情绪调节。情绪调节是什么情绪调节(emotion regulation)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Thompson把其定义为情绪产生和持续的过程以及对内部情感状态的发生、强度、持续时间的调节,以及和情绪有关的生理过程。情绪调节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关键机制,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蒋长好 & 石长地, 2009)。有学者将将情绪调节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情绪的调节和控制、和情绪有关的行为的调节和控制、对引发情绪的情境的调节和控制(李佳&苏彦捷, 2004)。1) 情绪的调节和控制有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建等。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不开心,于是安慰自己说葡萄是酸的,吃不到也没什么,这就是改变了自己的认知。2)和情绪有关的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表达等。比如孩子被父母批评了不开心,于是和自己的朋友吐槽,表达自己的委屈不满。3)对引发情绪的情境的调节和控制有计划、指导问题解决等。比如有些人在密闭的空间里会感到非常恐惧,于是ta会把自己经常待的地方都设计成开阔的场地。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与他们对刺激的社会认知,以及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情绪反应的理解或推测能力有关(李佳&苏彦捷, 2004)。儿童早期情绪调节能力与学业水平有密切关联,也可对以后社会适应和人格发展有着一定的预测作用(蒋长好 & 石长地, 2009)。情绪调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那么儿童情绪调节有什么样的发展特点呢?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特点儿童的情绪调节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情绪调节能力也越来越强。1)独立性日益增强:从出生开始,儿童就开始学习如何进行情绪调节,并逐渐从依赖他人到依靠自己的内部资源。在出生后半年内,儿童情绪调节是依赖他人的,主要是依赖照料者的指导。比如婴儿哭泣时,父母用喂食、玩玩具等方式来减轻ta的痛苦。在出生后第二年,儿童在成人指导下进行自我调节,随着年龄增长,儿童自我控制不断增强,直到学龄前期(满3岁后至7岁前)。在这个时期的儿童,已经具有了自我调节的能力,比如幼儿园中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没有抢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小孩子会哭泣,但过一会儿会自己恢复正常,继续玩。2)随意性不断发展:随意指的是跟随自己的意愿。有研究表明,儿童情绪调节的随意性的发展与大脑成熟度密切相关。儿童情绪调节的随意性体现在根据情境选择情绪调节策略。比如有些孩子会向父母倾诉自己受的委屈,但有些孩子会和朋友倾诉。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会根据社会期望来选择自己的情绪调节方式,比如通过寻求支持来减轻悲伤,但如果是羞愧,那么最好的方式是解决问题等。3)复杂性逐渐增加:从婴儿早期通过咬手指等身体活动来减轻情绪压力,到采用控制视觉的方法进行调节,之后采用回避的方式,婴儿的情绪调节方式不断变得复杂。到幼儿时期,儿童开始从认知方面进行调节,从不同角度看待压力源,会使用分散注意力的策略,使用更多积极的方式来应对。什么影响儿童情绪调节?作为父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父母对儿童情绪调节的影响亲子互动和依恋通过三个方面影响孩子的情绪调节:对孩子情绪反应的关注、与孩子的情绪谈话、对孩子情绪表达的态度。1)父母需要对孩子发出的情绪信号做出及时的反应,这对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很大的正面影响。如果亲子互动中,父母对孩子情绪反应积极,经常和孩子进行感情交流,能够孩子能够意识到自身情绪,并提高情绪调节能力,那么孩子在压力情境下情绪崩溃的可能性更低;反之,如果父母冷漠对待,那么孩子的积极情绪反应也会更少。2)父母需要通过亲子间的情绪谈话教会孩子如何处理日常情绪事件、提高对不同情绪的理解力。在这样的谈话中,父母告诉孩子自己对情绪事件的评价,向孩子演示具体的情绪调节策略。比如孩子被老师误解了,受到了批评,心里既委屈又生气,这时父母可以倾听孩子的诉苦,安慰孩子并告诉ta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做、孩子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等,告诉孩子下次遇到同样的状况要怎么做。3)父母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过度隐藏或压抑自己的情绪。研究表明,对情绪表达的控制过于严格会导致孩子隐藏自己的消极情绪,表现出较低的情绪调节能力。除了亲子互动之外,亲子依恋也会影响儿童的情绪调节。亲子依恋被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矛盾型三种类型,其中安全依恋型的儿童有更多积极情绪、更多应对策略,所以有更好的情绪调节。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情绪调节能力也会不断增强,除了神经发育的影响外,父母本身的情绪以及与孩子的互动也起着重要作用。您有过安慰孩子的苦恼或有关方面的成功经历吗?欢迎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参考文献蒋长好 & 石长地. (2009). 儿童情绪调节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 129–133.李佳 & 苏彦捷. (2004). 儿童心理理论能力中的情绪理解. 心理科学进展, 12(1), 37–44.作者简介:张寅冰,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家姻心理(ID:gh_b23d067f4e3c),家姻心理是由北京师耘家和科技有限公司精心打造的品牌,致力于为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咨询师和相关机构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服务。【咨询电话】:010-62279199。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27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