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终究,生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终究,生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英文)

01谈到“离别”,你会想到什么?我想起「落叶」,因为当落叶离开长出它的那棵树,这一别就是永恒。这个离开不可能逆转,落下的叶子,那就是落下了,它永远的解除了和树之间的联系。就像一位生活中的朋友,这位朋友和你结束了关系,即使他仍在你的通讯录中,就像落叶落在树下,但一切都回不去了。我想起「死亡」,人们总是在生命的初期享受欢愉,勃发的青春给予人无限的想像力,以及超越理性的勇气。即使口袋只有几个铜板,也敢于展开一段没有目的地的旅行。死亡会让一切嘎然而止,所有人都知道死亡会到来,但没有办法预期他确定的到访时间。死亡是一个人与世界诀别的终极方式,说不准是人抛弃世界,还是世界抛弃了人们。我想起「辞职信」,这是某些人通过文字进行的送别仪式。有些信潦潦草草,像是赶着离去、有些信啰啰嗦嗦,似乎身不由己。有些信情真意切,为离别之前发生种种献上祝福与敬意、有些信阴阳怪气,他想整理好自己的思绪,说些「该说的话」,可还有许多话不便于在信中呈现,这种道别令人胸闷气淤。上述关于离别的联想,似乎都是悲伤的,但悲伤并非离别唯一的底色。离开不对的人、斩断令人厌烦的关系、结束过度消耗心力的工作......某些离别让人雀跃,甚至让人因为想到离别而开心不已。悲伤或愉悦,终究是属于自己的,按照自己的心态而定。人不是「刺激——反应」的单细胞生物,不因特定事件而必然产生某种情绪。就像落叶,也许落叶很开心,它的生命终于属于它自己了,不再需要听从大树的号令,忍受他成天说:「我生你养你,你得听我的!」。又像死亡,对某些人来说,死文是解脱,是彻底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还有些人通过死亡实现自己的理想,他们视死如归,就像晏子说的,他们是「归人」。死亡使他们回到灵魂真正的家,使他们真正抵达生命的应许之地。至于辞职信,那更不用说,有些人还没辞职就计划好旅行。这封辞职信不只是写给老板的,还是写给自己的,是对于下定决心活出自我的自己,最好的一封情书。02通过对离别不同心态的描写,反应咨询工作的特质。为什么咨询师基本不评判来谈者,不给来谈者打分数,或分析来谈者「怎么了?」关键就在于,不同来谈者对同一事件可能有不同反应。就像有人因离别哀伤,也有人为离别欢欣鼓舞。很多时候,咨询师负责倾听,给予真诚的反馈,让来谈者不至于忽略自己发出的声音,以及那些话语背后的意义。当来谈者玩味起他所忽略的片段,这就是咨询师和来谈者一起讨论的好时机,也是咨询中主要处理的内容。咨询师无法告诉来谈者怎么活肯定是对的,或者不对的。生命有太多面向,人类有各种复杂的一面。我们可以帮助来谈者看见更多面向、接受这种复杂,但不是通过咨询师自身的单一价值观。有时,咨询师会和来谈者发生冲突,思维的、情感的、理性的、非理性的......这些冲突都是人性复杂所导致的摩擦,就像两个表面粗糙,各有摩擦力的多面体,他们的相遇若足够靠近,不和谐的情况就会发生。相反的,那些表面和谐的关系,往往来自两个距离遥远的人。他们以足够远的距离,确保和谐的发生,避免不和谐的可能。这也不是坏事,我们没有必要跟每个人都靠得很近。只有当我们想要和某个人靠近,或者想远离某个人,但我们很难做到,并因此困扰时,这件事才有了一个不得不处理的理由。当然,一个人也可以不做处理,选择和困扰共处。03有些人总想证明自己给某些人看,我不是很确定他们想通过这个证明得到什么。也许类似的证明不能保证我们得到想得到的东西,或者证明本身对某些人来说很重要。有时我们就是需要干点什么,否则我们内心会空荡荡的,好像没有一个让自己安心的处所。我想起我父亲说过的往事,当年生我的时候,我爸爸想跟妈妈一起进产房,结果医生请他在外面坐。当时比较保守,不让先生在产房陪伴妻子生产。当先生的只能在产房外,自己想办法度过那段时光。无论是来回跺步、不停刷手机或做好几套体操,种种方式就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情绪,谈不上有计划,或者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目标。我感觉生活中有不少时间,人们都在干着类似的事情,漫无目的做着不知所云的事,但如果没有做这些事,可能我们都无法和自己共处一室。当越来越多人想让自己躁动的心得到控制,能处理人心躁动的行业便热门起来。禅修、瑜珈、艺术治疗、阅读、咨询、运动、吃药、喝酒......提醒人们,我们的躁动等同于我们活着,但我们不能一直以躁动的方式活着,那太辛苦了。有时,我们需要休息,需要停下躁动的心,好让一股清凉的风能吹进我们的心。尤其在环境充满令人躁动的信息,我们尤其需要与之抗衡的解药。这些解药是什么呢?每个人都在寻找适合自己的那帖药方,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躁动也会变异,不同年纪、不同人生阶段,需要不同的解药。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存在心理治疗,或其他人本主义流派的心理学总强调「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专家」。只有我们亲自尝试,我们才能知道对别人有效的那帖药,对自己是否同样有效。04谈到离别,你会想到什么?你想的,肯定和我想的不同。如同你在想念的那个人,肯定也和我想念的不同。但我们都在想着,都在想念着,都在经受着属于我们自己的故事与秘密。我是我,你是你,我有我的苦乐,你有你的苦乐。所以面对离别,我们得以唱出不同的歌。正因如此,生活对每个人都可以是美的,都可以被我们塑造出某种特定的意义。终究,生活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这件事不用证明。文:高浩容? (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责任编辑:殷水

0

打赏(0)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