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赵军?| 作者Lilith?| 编辑不少人,都有缺乏安全感的体验。你会在谈恋爱,或交朋友,甚至职场里,很容易陷入患得患失、自我否定的情绪中。有时,甚至防备心很强,不自觉把别人推开。一个人的安全感,究竟来自哪里?又该怎么做,才能提升内心的安全感?今天,我想通过自己在咨询室里遇到的故事,帮你解决这些困扰。01谈恋爱总这么难,我做错了哪里?先和你分享三个小故事。第一个故事的来访者小张,是一个性格敏感的女孩,最近因为恋爱问题而情绪崩溃。具体表现为,老觉得男友忽视自己,不尊重自己的感受,因此时不时会情绪崩溃。“已经和他说了自己的原生家庭和童年经历,说了自己非常敏感,需要被理解和照顾,他为什么还是不能理解我的感受呢?”“为什么他也变成了与前男友一样冷漠的人?”这让她很绝望。第二个故事的来访者小李,是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同事聚会时,看到大家兴高采烈地聊天,总感觉自己格格不入,就是一个局外人。很想融入大家,但又会更紧张而显得笨拙,让自己更加自责。渐渐地,大家聚会也不会叫上小李。被孤立的感觉愈发强烈,小李开始感觉大家都会在背后评价自己:“每天在公司呆着都非常别扭、焦虑,我好想辞职。”他想改变,却不知道如何开始。第三个故事的来访者小王,非常怕黑。怕到什么程度呢?晚上睡觉时必须开着灯,还要用被子捂住头,不然会害怕得无法入睡。“就连风吹窗帘的声音,或者窗外汽车灯光照到房间,都会让我很害怕!”“我一直安慰自己,没有鬼,没有坏人,只是风声,只是汽车的灯光而已,可一点用都没有。”他还是本能地恐惧。这三个来访者都有一个共同点:缺乏安全感。02缺乏安全感背后藏着童年的伤痛可能你会问,安全感到底是什么?这么说吧。当我们感到安全时,我们在与人或物的关系中,或在一个环境中,感觉是放松的、舒适的、平静的,我们与他人、与外在环境是有链接的。内心更深层次的感受是,我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被爱的人;外在世界是安全的、外面的人是友善的;大家是会接纳我、认可我、信任我、在我遇到困难时也会得到支持。所以,安全感就是人身上自带的「相信自己,也相信外界」的感受。那么,这种「感受」,到底来自于哪里呢?准确来说,是我们成长过程的体验,塑造了我们的安全感。如果童年时,我们吃喝拉撒被照顾得很好,父母的情感回应及时且温暖。与父母没有长时间的分离,父母关注鼓励比较多,批评指责较少,那我们会比较有安全感。反之的话,孩子会本能觉得都是自己不好、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自己是一个会给人添麻烦的人。那些缺乏安全感的来访者们,刚开始,要么记不起童年的事,要么回忆的都是父母对自己如何好,家庭如何幸福。随着咨询的进行,才意识到由于童年太痛苦,我们才会不记得那些事情,理想化了父母的养育。比如因恋爱关系而时常痛苦的小张,她在一次次的咨询后,终于说出:“小时候,我是和爷爷、妈妈一起长大的。每一次妈妈来看我,要离开时,我都会哭得撕心裂肺。”每一次谈到这部分,她都像一个脆弱的孩子,恐惧而无助。小张希望通过找到一个无条件理解自己的男友,来解决内心缺乏安全感的问题。比如为职场人际关系而困扰的小李,我和他一起分析了成长经历,看到了父母对小李总是批评指责。小李感觉自己不管怎么做都是错的,怎么努力也无法得到父母的认可,所以从小很害怕父母。慢慢地,小李在人际关系中重复着紧张的模式,产生了社交焦虑与障碍。就算在咨询室,他也会本能地害怕,觉得咨询师会审判他。比如怕黑的小王,童年印象中,妈妈总是很焦虑,很少照顾到他的情绪。所以,还是小孩子的他,学会了成为妈妈的情绪照料者,他无法生气,不知道愤怒是什么感受。久而久之,那些被隐藏下来的愤怒和攻击性,自身再也装不下了,就会被投射到外界。内心想要攻击别人,释放愤怒,投射出去后却变成了“外界要攻击我”。而黑暗,就是他给自己找的,一个“攻击自己”的对象。有一次咨询很令我触动,当小张再次因恋爱关系而崩溃,我对她说:“我们看似在找一个安全的、温暖的、理解自己的伴侣。其实,我们内心深处是在寻找一个童年没能遇到的、给自己温暖的、理想中的妈妈。因此,当现实的伴侣不能像我们期望那样,情绪便开始失落、失望,直至失控。”她忍不住泪流满面。讲到这里,也许你会绝望,难道童年的遗憾,注定要成为一生的悲剧吗?不要灰心,你是可以改变的。在我不断地看见,持续地理解和回应中,小张也渐渐激活内心的功能。因为通过咨询,我们也在借助咨询师的心理功能来发展自己的功能,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咨询过程中,小张又谈起了恋爱。如果是以前,她对自己一无所知时,只是受情绪和感受的驱使,本能地要求对方理解自己、时刻回应自己,不管这个人是谁。如今,小张看见自己的问题根源所在后,开始能把「小时候的焦虑」和「现在」分开。当她再次产生同样的困扰时,就能够去觉察自己的担心和害怕,是来源于男友,还是自己内心的恐惧,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现在,她能够看见自己,也能看到对方,换位思考。伴侣关系反倒因此更亲近了。用小张的话说:“我第一次在恋爱中本能地感受到安全,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03安全感来自于对自我的接纳同样的改变,也发生在小李和小王身上。在咨询中,小王通过回顾成长经历和父母养育自己的方式,渐渐理解了自己的心理模式,学着觉察自己的愤怒。当他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感受后,终于不那么怕黑了。虽然有时还会害怕,但不像以前那样难以承受,也可以自己调节了。小李慢慢理解了自己在人际关系中的行为模式,内心本能的自我苛责慢慢松动,人放松了,能够去讨论自己的内心。他们的改变,印证着:当我们内在成长了,我们外在的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的感受和模式也会发生变化。要相信,你是可以变得更有安全感、更快乐的。你可以尝试——a. 接纳自己我经常问来访者:“如果一个3岁小孩因为幼儿园老师的批评,或者与小朋友闹矛盾了,不愿意去幼儿园,一个人默默的哭泣,你会跟孩子说些什么呢?你怎么能帮助到孩子呢?”我基本没听到来访者说,要通过打骂来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听到过最多的回答是:“会抱抱孩子,陪着孩子。”“告诉孩子不去上幼儿园也没关系,告诉孩子这不是他的错。”因为缺乏安全感来咨询的人,基本都会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喜欢自己的性格,甚至非常讨厌自己,很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方法改变或者摆脱现在的自己。但是,没有人会在批评指责中变得自信、强大。只有在安全、包容、鼓励的环境中,我们才能慢慢成长。当我们停止自责,像对待一个孩子一样去陪伴自己,才能有成长的可能。b. 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对于缺乏安全感的人来说,稳定的咨询关系是一种养育和疗愈。我们每个人都有建立稳定安全感、发展亲密关系的功能。但这种功能只是一种可能性,就像一粒粒种子,没有阳光和水分,是无法发芽的。如果从小父母与我们有长时间分离,或互动太少,情绪回应太少,关系不亲密,这些功能就无法成长。你可以想象一下,小小的婴儿需要妈妈的照顾,渐渐长大才能独立。而我们的内心成长也一样,很难完全靠自己一个人就能做到。心理咨询,正是起到「精神照顾、心理治愈」的陪伴作用。当我们内心慢慢觉得安全,在逐步建立信任感中,才可能敞开内心最脆弱的部分。当内心最脆弱的部分被反复看见、被理解,我们内心会不再那么敏感,反而会慢慢成长变得更有力量。所以,假如你无法一个人做到时,不妨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让改变成为可能。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作者介绍赵军赵军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师,从业已经10年,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提供超过1800人次的咨询服务,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赵军老师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催眠治疗、系统家庭治疗、短期焦点治疗,帮助来访者解决婚姻家庭、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等议题。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赵军老师尤其擅长带领来访者深入潜意识,增强内部动力,创造持久的改变。系统家庭疗法是赵军老师擅长的疗法之一,带领来访者从关系角度理解夫妻、情侣之间出现的问题,改变关系互动的方式,较快地解决问题。赵军老师也擅长通过心理动力学去分析个人的成长经历、小时候父母与个人的互动模式等,从而让来访者内心没有很好成长的地方重新成长起来,解决心理问题。来访者匿名真实评价:如果你有类似困扰,可以先预约一次谈话咨询,初次会谈评估分析问题所在,确定适合你的咨询方案。为了鼓励求助意愿,赵军老师特地开通6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7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50元。如果你有心理上的困扰,可以点击下图,跟赵军老师聊一聊↓如果你还有犹豫,可以看看赵军老师的自述,每一个踏出改变的人都是不容易的,但是一旦踏出这一步,就会有惊喜,有意想不到的风景,希望你也能领略到。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从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开始,一路学习、体验和成长,当自己感受到人生可以因成长而变得更广阔充满力量和激情的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和帮助到别人,仿佛不是一种选择,而是顺其自然慢慢成为了全职咨询师。咨询虽然有很多技术、方法,但我理解的咨询背后更像是一颗发光的心,点亮另一颗发光的心,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明亮了自己。咨询设置: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适合咨询方案,比如关系、个人的一些情绪、行为习惯等,这样的咨询偏短程,就像我们眼睛近视了配了一副眼镜,几次咨询就能结束并有明显效果;跟个人成长经历、性格等有关系的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像要治疗我们的眼睛,让眼睛恢复正常功能,这样的咨询偏长程,会在2-4次咨询中收集相关情况和信息,进行评估,然后确认咨询目标和方案。心理动力学的作用:心理动力学着眼于个人,去分析个人的成长经历和原生家庭互动模式,从性格和行为模式中找到存在困难的地方,通过在咨询关系中去分析、体验自己的情感、情绪,从而让内心没有很好成长的地方重新成长起来。当我们内在成长了,人际关系问题,自卑、抑郁、焦虑、情绪调节等等个人问题自然就会得到成长和改变。↓勇敢求助,走出痛苦↓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