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是孤独的猎手编辑:阿某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学堂君是个喜欢整洁有序的“强迫症患者”,然而学堂君的室友却是一位典型的“乱室佳人”,但凡是她所处的空间,就没有一丝一毫的规律性可言。终于有一天,我俩就“环境应该整洁有序,还是混乱无序”这个辩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有序引导健康的选择!室友:无序可以激发创造性!我:有序会让你更加慷慨!室友:无序可以激发创造性!!我:有序让你更加重视传统!室友:无序可以激发创造性!!!…行,是在下输了。有序环境 VS.无序环境研究者Vohs等人也非常关注这场“辩论”的获胜情况,他们用两个实验为正反双方都提供了例证[1]。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正方“有序环境”的发言——有序的环境比无序的环境鼓励更好的行为。研究者招募了34名荷兰学生来参加第一个实验,并且将他们随机分配到有序或无序的环境中。无序的房间里散落着杂乱的文件和普通办公用品,有序的房间则没有杂乱物品,然后让参与者在房间里完成一个问卷(与研究内容无关),目的是为了确保所有参与者都在有序或者无序的环境中待上10分钟。图:实验1中的有序房间(左)和无序房间(右)完成问卷后,研究者向参与者提供了给慈善机构捐赠的机会,他们被告知这些慈善机构可以为儿童提供玩具和书籍。如果他们愿意捐赠的话,可以在一张纸上写下他们捐赠的金额,然后将其放入密封的信封中。这之后,研究者还向参与者提供了苹果和巧克力棒,让他们选择一种食物作为实验的奖励,实际上是用“苹果or巧克力棒”的选择来判断参与者是否选择了健康的食物。结果发现,在有序环境完成研究的参与者,他们捐赠的金额是在无序环境里完成研究参与者的两倍多,有序环境里有82%的参与者选择了捐赠,而在无序环境里选择捐赠的比例为47%。并且,有序环境的参与者比无序环境的参与者更多地选择了健康的苹果,而不是高热量的巧克力棒。实验一的结果证实了,相比无序环境下,参与者在有序环境中会选择更理想、规范的良好行为。这让学堂君不禁想起高中班主任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桌面整洁的同学成绩会更好……”emm或许也不完全是在骗我们?越混乱越有创造性?在实验二中,Vohs等人为反方“无序环境”提供了支持的证据——48名美国学生被随机分配到有序或无序环境中,为了测量他们的创造性,参与者需要想出10种乒乓球的新用途。结果显示,无序环境下,参与者的平均创造力更高,他们的高创造性想法也更多。也就是说,无序环境真的可以激发创造性!无序环境提高创造性的理论解释「世界随机模型」和「概念隐喻理论」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无序环境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创造性[2]。Kotabe提出的「世界随机模型」(world-is-random model, WIR)将无序环境可以激发创造性,归因于无序环境会导致个体自我控制感的降低。人们在感知到混乱后会启动一些与混乱相关的概念,如随机、机遇、运气等,这会让我们潜意识里觉得“世界是随机的”,这种自我控制感的丧失将会削弱人们执行控制的动机。借用《套马杆》的歌词“飞驰的骏马像疾风一样”,人们认为世界是随机的、自我控制感的降低都可以让自己的思维不受“套马杆”的束缚,这会激发更大的创造性。而「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 Metaphor)认为,人类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是在对客观世界和「具体概念」认识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因此,当人们在理解“规则”、“秩序”等抽象概念时,会形成以“整齐—混乱”来理解“规则—无规则”的概念隐喻。而创造性的产生得益于突破既有的认知模式与框架,在已有概念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或者产生新的想法。简单点讲便是,突破规则,便是新的创造。从小生活在混乱的家庭里?Marsh将家庭混乱(household chaos)定义为家庭中缺乏秩序、环境混乱,在家庭混乱中的人们会经历没有规则的家庭生活[3][4]。调查发现,孩子照顾者的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收入较低、家中人数较多的家庭,家庭混乱的程度更严重。家庭混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不良童年后果,包括较差的社会情绪功能、认知发展、学业成绩和行为问题等。Marsh的研究发现,儿童家中混乱程度的增加,包括高水平的背景噪音(比如电视)、持续的忙乱、环境的躁动和混乱,对几乎每个被研究的儿童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包括认知和学业表现、逆境生理、社会情感健康等方面。家庭混乱为何会对儿童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呢?一个重要因素是:家庭环境混乱与育儿行为之间的关系。在混乱程度高的家庭,养育者缺乏支持和回应的育儿方式,亲子冲突更剧烈、亲子关系中亲密度更低。美剧《无耻之徒》里的盖拉格一家,父亲弗兰克一直处于“缺位”状态,母亲莫妮卡总是消失,大姐菲欧娜照顾全家,这样混乱的家庭环境无论是对菲欧娜还是其他孩子来说,都不会是理想的家庭环境。那么,该如何减少家庭混乱对儿童成长的不良影响呢?Marsh建议,根据“童年的步伐”重新协调家庭时间,让孩子以一种比忙碌的现代社会慢得多的节奏生活,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玩具和电子设备,并保持有利于儿童幸福的节奏和规律。就像电影《杀生》里所言:心由境生。无论在何种环境,“有序”还是“无序”,愿你都能维持内心的秩序。-学堂君-其实嘛,别人眼中混乱的房间,在本人眼中,其实是很有规律的!袜子不是乱扔的,就是都扔沙发上嘛~东西也没有乱放,就是把所有随手的东西都放抽屉里嘛!参考文献:[1] Vohs, K. D., Redden, J. P., & Rahinel, R. (2013). Physical order produces healthy choices, generosity, and conventionality, whereas disorder produces creativ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24(9), 1860-1867. doi:10.1177/0956797613480186[2] 郑凯, 范玲霞, 杨东, 张庆林.(2016).整齐与混乱环境对个体发散思维及原型启发效应的影响.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8(4),130-137.DOI:10.13718/j.cnki.xdzk.2016.04.020.[3]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6/6813334994056922.shtm[4] Marsh, S., Dobson, R., & Maddison, R.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usehold chaos and child, parent, and family outcomes: a systematic scoping review. BMC Public Health, 20(1). doi:10.1186/s12889-020-08587-8作者简介:心是孤独的猎手,本文转载自原文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