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学外语,就这?丨《如何科学学外语》txtpdf电子书籍百度网盘下载网站

作者:心是孤独的猎手编辑:阿某美编:N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学习外语有多重要?镜头给到当事人:当事人1 -猫和老鼠杰瑞:也没多重要吧,就是必杀技,专治汤姆。一声狗吠就能解决的事情就是好事情。当事人2 -正在努力学习外语的小白:就很重要啊。就算第一个单词是“abandon”,也不能放弃。《如何科学学外语》一书不仅介绍了语言习得的真相,更为想要学习外语的学习者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人类为何能够习得语言?先天假说or学习假说?人类是如何掌握复杂的语言知识的呢?认知能力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为何能够习得语言呢?想要说明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儿童以有限的语言数据为基础,从而习得复杂的语言规则”的现象,被称之为“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为了回答这一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教授提出了语言知识的先天假说。这种假说认为,儿童之所以能成功习得语言,是因为人类天生具备语言的相关知识。这样的话,儿童在语言数据不充分的条件下,也能成功习得语言。但是,心理学家迈克尔·托马塞洛(Michael Tomasello)对语言知识的先天假说提出了质疑,并提出了“基于使用模型”(Usage-based Model)的语言习得理论。托马塞洛指出,儿童可以成功习得语言,靠的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对知识的不断积累和对规律的抽象化。不管是哪种理论,目前都没有解开儿童第一语言习得机制中的谜团。由此可见,语言习得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要理解它可谓是困难重重。与第一语言习得相比,第二语言习得的机制更为复杂,未解之谜也更多。现在学习外语还来得及吗?研究者总结了影响外语学习成败的各种因素,结果发现,预测学习者能否成功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因素有以下三个:1.开始学习的年龄。2.外语学习适应性。3.学习动机。第1个因素是年龄和外语学习之间的关系。我们常常听到有人在学习外语时提出疑问,比如,过了青春期就学不好外语了吗?实际上,年龄影响外语习得的成败,这已经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的定论。开始学习外语的年龄会极大地影响外语学习成功的概率,“临界期假说”认为,外语学习中存在年龄上的临界期,即学习者一旦在年龄上超过某个特定时期,就无法在外语学习上取得成功。这里的临界期指的是青春期初期(十二三岁),一旦超过这个时期,学习者的外语水平就无法达到该门外语的母语者的语言水平。年龄确实是制约外语学习的强力因素,虽然研究者普遍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成败和年龄有关,但是在“临界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应该是几岁”等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美国纽约市立大学的陈鲁(Gisela Jia)等人从2003年开始,针对从中国赴美的汉语母语者的英语学习情况,展开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这些学习者在抵达美国时,最小的5岁,最大的16岁。陈鲁希望通过这一调查寻找年龄导致的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效果的差异。调查中的第一个问题,是问这些学习者更喜欢说英语还是汉语。抵达美国三个月时所有人的回答都是汉语,但是十二个月后,赴美年龄小(5岁~8岁)的孩子的回答变成了英语,赴美年龄大(12岁~16岁)的孩子回答的依然是汉语,年龄位于中间的两个9岁的孩子的回答是两种语言差不多。这个结果似乎可以说明年龄决定一切,但实际未必如此,因为不同年龄学习者的行为模式不同。例如,赴美年龄较小的孩子周围说英语的朋友多,他们平日看的是《蝙蝠侠》《超能战士》《精灵宝可梦》,和同龄的美国孩子没什么区别;但是12岁以后来美国的孩子周围都是说汉语的朋友,看的也是中国的新闻和电影。这些学习者喜欢说汉语还是英语,与适应美国社会的程度以及有没有结交说英语的朋友是有关系的。与其说是年龄决定外语学习的成败,不如说年龄只是改变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环境,而环境才是决定学习效果的根本原因。什么样的学习者能学好外语?1.外语学习的适应性我们经常说“xxx有语言天赋”,这里的“语言天赋”指的就是外语学习的适应性。从中也能看出,很多人坚信外语学习有适合与不适合之分。现实中确实有不适合学外语的人。有的学生其他科目都学得很好,唯独外语学不好,这种情况也被定义为“外语学习障碍”。确实,现实生活里一句“你不适合学这个”(没有这方面的适应性),就会立刻浇灭我们的学习热情。其实这种说法有些偏颇,毕竟每个学习者的适应性都呈现出多样性。一个人某一方面的适应性高,另一方面的适应性可能就低。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找到与个人的适应性相匹配的学习方法。韦舍(Wesche)在1981年进行了一项研究,对参与者进行适应性测试后,将他们分成语言分析能力适应性高的小组和记忆力强的小组。接着将每组学生再分成两小组,分别采取“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法”和“以背诵记忆为中心的教学法”来授课。结果显示,教学方法和适应性相匹配的学习者成绩更好,学习积极性更高。2.学习外语的动机很多人是从学校设置英语课开始学英语的,所以他们最普遍的一个外语学习动机是“取得好成绩”。英语又是一般入学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使得学习动机得以进一步提升。这些学外语的动机,都是功利性的动机。外语不同于数学、社会等学科,还是一种与人交流的手段,所以外语学习者也会有一些其他的动机。比如,有人学习外语的目的是“希望和外国人畅通无阻地交流”,还有人希望自己可以不看字幕就能欣赏喜欢的电影。这些动机都是文化性的动机。加拿大韦仕敦大学的罗伯特·加德纳(Robert Gardner)教授等人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从文化性动机的角度提出了一种观点,认为学外语不仅仅是学校里的课程活动,还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行为。他们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对外语学习国家拥有情感共鸣或者好感的外语学习者,往往具有更强烈的愿望去理解对象国的国民和文化,和他们保持行为一致,并参与到他们的文化中,这种愿望又促使学习者产生长期、持续的学习意愿,进而取得不俗的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意愿就叫作“融合型动机”。加德纳将为了达到某种实际目的的学习动机称为“工具型动机”。例如,学好外语有助于升学和就业,能带来经济利益等。这时外语就会被看作是能获取某种实际利益的工具。加德纳认为工具型动机也能促使外语学习成功,但这种成功具有短期性,要想取得长远成果还需要融合型动机的帮助。在实际生活中也存在这种情况,比如很多高中生在高考结束后,就不想再学英语了。不过,如果学习者能一直具备工具型动机也能实现持续性学习。所以学好外语的关键不在于动机是工具型还是融合型,而在于如何长期维持高涨的学习动机。结语总而言之,寻找适合自己学习外语的环境、提升学习外语的动机、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都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习得外语。每个人的学习适应性不易改变,提升学习动机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重要!-专栏君-篇幅宜人性:★★★★★趣味可读性:★★★★★科学严谨性:★★★★《如何科学学外语》揭示了语言习得的真相并且为学习者总结了很多学外语的方法。这本书包含语言习得的机制,真正掌握外语的关键和学习方法,高效的外语学习法等等内容,相信通过这本书,学习者学习外语会省力又省心,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作者简介:心是孤独的猎手,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51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