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婚姻心理学 / 正文

可怜的“被催族” 有效沟通十分有必要

一般到了过年过节的时候,是家人团聚的时候,但是这个时候也是很多人比较担心的时候,因为,很多人会被问到结婚、工作、交友等相关问题,“被催族”因此出现。长辈们对晚辈“焦急的、过分担忧的、唯恐落后于人的”情绪显露无遗,从而演绎了“被催族”的别样生活。

悲催:七成80后被催婚催子催工作

春节假期,和亲戚朋友一起聚会娱乐,本是件快乐的事情,但不少80后却心有隐忧,没工作的被催着工作,没结婚的被催着相亲,结了婚的被催着生娃。面对亲戚朋友的询问,他们承受不小的压力。记者随机调查了50名80后中,有76%的人表示自己还没有到过年,就已经“腿部中箭,倒地不起”了。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38人都不同程度地“被催”过。其中60%被催着结婚,15人被催生娃。

“简直太痛苦了!”26岁的马先生在某银行工作。他告诉记者:“从我大学毕业就开始催我,那个时候是催工作。现在是催结婚,估计结婚了该催生孩子了。”马先生说,最可怕的是父母“暗搓搓”地帮他相亲,“前两次我是真不知道,到了才发现是相亲,我和人家姑娘都很尴尬。可就是不来电,没有办法。”

“我今年过年都想约我那几个有同样遭遇的兄弟出去旅游了。”马先生说,“每次只要家庭聚餐或者过节,受不了家长的"连环攻击"啊!”25岁的徐女士虽然逃过了催婚,却正在遭遇催生孩的命运。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要孩子完全不在我现阶段的计划里啊。要个孩子,我的事业怎么办啊?!”徐女士说,爸妈老是说谁谁生了,这是催我们赶紧要孩子的信号。

困惑:被催族选择抗拒还是妥协?

面对长辈们过分的关心,“被催族”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

“我都要被催死了,就想过个安稳的春节。”28岁的程先生说,“我就差在网上租一个女朋友回家过年了。”还有不少网友表示更愿意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放松下心情。也有网友说,他们将用“打太极”、“拖延”、“躲避”等招式“一如既往”地应对。

在很多“被催族”心里,其实也理解父母的心情,但工作和婚姻是自己的,幸福是自己的,总不能为了孝顺父母放弃自己在人生大事上的选择权。“我们从小被父母管到大,总该自己做回主。”一位网友说。

不过,一些“被催族”则逐渐开始从对抗走向选择妥协。在他们看来,在一些人生大事上,的确落在父母后面,已经对自己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了。而且,长辈们关心工作、学习、生活、婚姻等虽然有点着急过头,但最终都是为自己好。更何况,父母都已经渐渐变老,也需要考虑他们的感受。网友“叮咚叮咚”就说,现在“空巢老人”多,作为子女应该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或许正如有评论所言,所谓的抗拒和妥协其实是个伪命题,因为父母和子女本就不是对立的,化解这种彼此不认同的状态,需要的其实是“求同存异”。

争议:父母太急还是我们太慢?

的确,怎一个催字了得,很多父母在说,催你是因为觉得你“慢”了,该工作的时候不工作,该结婚的年龄不结婚。不过“被催族”则感叹,时代不同了,不能用父母那个年代的标准要求他们,或许不是他们太慢了,而是父母太着急了。

有评论认为,在什么都讲求速度和效率的“加急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每个人的人生都走上了一条快速跑道。这种“焦急的、唯恐落于人后”的生活状态不仅出现在社会领域,同时也开始渗透到以家庭和私人生活中,让新一代年轻的婚姻、工作无可避免地被“加急时代”裹挟着向前推进,以致发出这样的声音:“相较于社会竞争,来自家庭内部的"着急的压力"更让人抓狂。”

而相比之下,如今就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他们结婚需要慢一点;养孩子更不易,于是生孩子也要晚一点。在重重压力之下,他们需要放慢追求的脚步,让自己过得轻松一些。

就此,社会节奏的快和人生设计的慢成为一对看似对立的矛盾。然而,这真的是一矛盾吗?

有分析认为,父母的太急和子女的太慢,本质上朝着同样一个目标,那就是子女幸福。只不过因为受时代、阅历、观念等的影响,产生了冲突而已。父母的急有诸如抱孙子的私心,难道子女们的慢就没有害怕承担责任的私念吗?

建议:长辈晚辈需相互理解和尊重

既然父母和子女的目的是一致的,那么对于父母与子女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此加强沟通和相互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孙进认为,“中国式传统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端就是长辈与晚辈之间缺乏平等交流和沟通,例如,长辈对于晚辈的婚恋、生育问题,往往是想控制、指导,而不是平等地交流和沟通,在中西文化融合的今天,难免会引起晚辈的逆反心理。

孙进说,长辈需明白,晚辈们会成长,对事情的看法也会趋向成熟,更何况每代人都有自己的追求,长辈应多与晚辈平等交流,而不应将自己的想法或人生经历强加于晚辈身上,长辈的想法也不可能永远正确。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认为,对于长辈们的关心,年轻人也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毕竟他们初衷是希望晚辈们能过得好,少走弯路。正如一些网友认为的那样,虽然“唠叨”有时候很烦人,但这些“唠叨”都是善意的唠叨,有了这些,才有了中国特有的“人情味”。

已婚的张先生就说,家庭问题也只有用尊重、沟通、理解来化解。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你的担忧,让他们从自己的立场转换到你的立场上来。不应该一味地抗争或一味地妥协,而应该用探讨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面对很多长辈们的问题,大家实在是很担心,其实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只要你好好的应对问题,而不是逃避问题,被催族怎么办?被催族如何巧妙应对?晚辈们也应加强与长辈的社会互动,及时进行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