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督导报告目录心理咨询师督导报告《心理咨询案例督导》收获:督导报告怎么写?张秀丽| 谈谈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参加匡桂芳老师督导有感心理咨询师督导报告 心理咨询师督导报告 一、咨询师简介 二、咨询过程概览 三、咨询目标与进展 四、咨询技巧运用 五、咨询师自我反思 在本次咨询中,咨询师认为自己在倾听和共情方面还有待提高。未来将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以便更好地帮助求助者。 六、未来咨询计划 未来将继续进行X次咨询,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同时针对求助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治疗方案。 七、求助者反馈与建议 求助者对本次咨询表示满意,认为咨询师专业、认真、负责。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希望咨询师能够更加注重细节和效率。 督导认为本次咨询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建议咨询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注重细节和效率,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希望求助者能够积极配合咨询师的工作,共同实现心理治疗的目标。 《心理咨询案例督导》收获:第18场团体心理咨询案例督导收获: 感谢端庄优雅、全能专业、气质美女余院长,工作事业家庭都能兼顾到位,为了“心之家”学员每一个人的快速成长,绞尽脑汁、倾囊相助、不遗余力,感恩感谢您的付出! 感谢永勤、邓娟提供的案例,不仅你们自己也让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学有所获! 1、团体的“四面镜子”:团体导师、团体成员、成员自己、团体(场),都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 2、团体目标,提升自我。 3、团体导师自我的投射,会影响带领的质量。 4、遇到没办法做消极意义的积极转化时。要看到团体行为中成员的积极动机。 5、一切的存在都是有其功能意义的,存在即合理,不用刻意的去改变。 6、在场中寻找一切有利于成员呈现问题、获得体验、收获成长的资源,灵活机动,为我所用。 7、推荐微型团辅,1小时、10—15人. 8、与时间同行,根据24节气,设计课程,课程体系化,推崇小班制。 9、根据亲子矛盾、人际关系、青春期陪伴、体验式情景设计,及时复盘、反思。 10、紧跟形势,有创新意识,与“乡村振兴”关联,拓展研发出“亲旅伴”、“老年人研学”、“老少研学班”等多种形式的研学。既要有发散性的创新思维,又要及时聚焦,想想都兴奋,我们的前景无限哦!督导报告怎么写?督导上有两种工作职责之分,一方面负责品牌直营店OR另一方面负责加盟商店铺的跟进。 首先做服装品牌的督导你应知道零售业的三大核心 人 货 场 巡店过程中首先卖场方面:陈列布置,现时活动促销市场反应。 人员:店长的营运管理能力,店铺人员的组合,工作心态,销售技能,产品知识等。 货品结构组合,上架的产品分析,包括畅销,滞销,款式,价格,面料等。 以及周边品牌店铺的现今运营情况,产品上架波断,活动促销,同行对比分析。 以这3大类的核心做EXCEL表格单店分析问题所在,商圈情况,建议调方案,对于目标业绩分解跟进情况,提升方案。做市场信息的收集反馈,终端的建设与维护,品牌营运推广。 自己动手操作,效果会更好,希望可以给到你帮助,我从直营主管到加盟部督导拓展的,有不懂的可以跟我聊! 张秀丽| 谈谈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参加匡桂芳老师督导有感匡桂芳老师的名衔实在是太多了: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心理科主任,全国著名儿童多动症治疗专家,其它的就不一一介绍了。总之不管是在医学界还是在心理学界,匡老师在岛城都首屈一指。本次督导的案例,是由王老师提报的。她提报的是一名危机干预案例,求助者曾经到各大医院进行了诊断,医生给开了药,但是家长觉得药物的副作用太大,吃药也只是断断续续,而且这位来访者已经有了几次自杀经历。王老师的疑惑是:这位来访者被诊断为抑郁症,她是不是我们的工作范围? 针对这个问题,匡老师首先询问了大家对于这个案例的感受:如果你接到这样一位求助者,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大家纷纷发言:紧张、焦虑、恐惧、心疼、无力感等等。 在了解到大家的感受后,匡老师给我们讲了她在门诊上遇到的一些需要药物加心理治疗的病人,她提出了“界限”两个字。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之间,要有界限。匡老师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她给很多病人的建议中,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吃药,另一部分是进行心理治疗。可是一段时间之后,病人却停止了吃药,因为她们的心理治疗师说,吃药的副作用太大,对身体不好。这就是一个界限的问题,作为精神科医生,给病人开药自有她的专业性,作为病人而言,谨遵医嘱是很重要的。谨遵医嘱最好的证明就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吃药复查,可是很多心理医生并不懂得医学知识,却突破界限胡乱给病人建议,导致病人不敢吃药,这对病人来说真的是一件很糟糕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绝非个例,找我咨询的病人中,就有很多擅自停药的。因此首先了解病人的就诊经历很重要。很多病人只是在看了药物说明书之后,就片面扩大了副作用的影响,我总是耐心给她们介绍谨遵医嘱的重要性,并且鼓励她们及时跟精神科医生讨论自己的病情,然后配合心理治疗。因为我深知自己身上的责任,精神科医生的专业知识,绝非我们能比,尊重她们的专业知识,就是为病人负责。 因此,匡老师指出: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背后最好有精神医学知识以及精神科医生的支持,这对于咨询师,对于病人来说,都是好事。有的老师提到,在了解到来访者的经历后,感到很崩溃。匡老师同样提出了“界限”两个字:咨询师一定要搞明白,咨询过程的崩溃,是来自自己的,还是来自来访者的。如果崩溃是来自自己的,那么咨询师本人的成长就需要重视起来了,如果咨询师在倾听的过程中,陷入到了崩溃中无法自拔,那么很明显,咨询师是没有能力保持觉察,将求助者带领出泥潭的,这种情况下,尽快转介才是对来访者负责任的表现;如果这个崩溃是来自来访者的,咨询师感受到了来访者的崩溃,并能从崩溃中及时抽身,那么这只是咨询师的共情而已,咨询师是可以进行下去的。 这让我想起了北京林业大学李明老师讲过的一个例子,在一次地震危机干预中,很多心理工作者来到受灾地区进行心理援助,有的咨询师在见到地震造成的灾害后崩溃了,她们抱着受助人,情绪难以自控,用“抱头痛哭”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最后竟然是受害者反过来安慰咨询师。 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可笑,觉得可笑的背后,是咨询师对于重大事件的承受能力远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如果咨询师这个时候,还分不清崩溃来自于自己的承受能力还是和对方的共情,那么怎么来帮助别人呢? 听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了最近接待的一位病人。这位病人到精神科被诊断为抑郁症和焦虑症,但是由于是孕期,吃药成了问题。在与病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她的抑郁症状很严重,时常让我有无力感,如果不吃药,单纯靠心理咨询是很难解决的。于是我询问了匡老师,匡老师表示,心理咨询是一个高危行业,这种情况下,心理咨询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没有精神科医生的支持,这样的病例,最好不要接。 我的心里一下子明朗了很多,纠结多日的感觉烟消云散了,原来我只是隐约觉得这个病人需要转介,但总是下不定决心,如此看来,为了病人,我也必须要转介了。是匡老师的督导给了我力量。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匡老师的督导,信息量太大,无法用一篇文章来记录。单纯一个“界限”,就够我思索很多。王老师在督导会上,也提出了很多问题,匡老师都一一做了回答。别着急,之后我会慢慢梳理,与您共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