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外向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入世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农业的发展,政策措施多管齐下,外资、外贸、外经、外智“四外齐上”,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驱动,外向农业连续5年保持了较快发展,现已成为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亮点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无一不表明外向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出口总量和结构充分表明,经济越发展,越要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发展和鼓励有优势的农产品出口。国际上,美国、荷兰、法国、德国、巴西、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英国、加拿大这些世界农产品出口排名前列的国家,无一不是发达国家,与江苏省国土面积相近的韩国出口总量是江苏省的2倍多,只有江苏省国土面积2/5的荷兰出口总量是江苏省的5.4倍。在国内,广东、浙江、山东等都是发达省份,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外向农业发展强省。外向农业的作用已日益得到人们认可,它既有利于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促进农产品质量建设、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化程度,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又可以带动农民增收,创造就业机会;还有利于优化农业资源配置,带动农产品保险、运输、检验等三产发展,提高农业服务业的水平。江苏外向农业已经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农业利用外资位于全国前列,农产品进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3,在出口农产品中植物油居第3、蔬菜第4、畜产品第6。由此可见,外向农业已成为江苏现代农业的重要突破口,江苏要实现农业强省,有必要也有条件加快发展外向农业。所以分析江苏外向农业发展状况,总结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比较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差距,对进一步加快发展外向农业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1江苏外向农业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江苏各地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目标,积极利用外资,全面实施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努力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外向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1.1农产品出口连续6年较快增长
2008年全省农产品出口1.98×109美元,比2002年的6.56×108美元增长了201.5%,增幅列全国发达省份前列,位次前移至第6位。南京和南通超过3.00×108美元,连云港、苏州两市出口额超过2.00×108美元,徐州、盐城、无锡出口额超过1.00×108美元。全省农产品出口额超千万美元的企业达42家。2008年,农产品出口克服不利因素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比增长20.8%,第一次超过全省外贸平均增长速度。从产业上看,园艺、畜禽、特色粮油制品和水产品等4大支柱产业出口同比增幅为22.78%,其中,畜禽产品出口增幅36.21%,园艺产品出口增幅7.79%,特色粮油制品出口增幅22.63%,水产品出口增长17.01%;从市场看,对美国、欧盟、东盟和澳大利亚的出口稳步增长,已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7.53%、17.13%、11.00%、2.50%,而出口日本市场的农产品则下降10.6%,占出口总值的18.85%;从出口企业规模看,江苏海企长城、益海粮油、江苏省粮油及鑫缘茧丝绸等企业出口5.00×107美元,全省现有农产品出口实绩的企业达到l141家。
1.2农业利用外资规模连续扩大
至2008年底,全省农业累计利用外资超过7.O×109美元,近5年年均规模约10亿美元,其中2008年13.32亿美元,与2002年的5.47亿美元相比,年均增长19%。2008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农业(含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观光农业)项目290个,增资项目89个。从投资区域看,2008年苏南、苏中、苏北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省的42.8%、31.2%和26.0%。从投资来源看,2008年有43个国家和地区投资江苏省农业,主要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美国、新加坡、日本等,其中港台地区投资占全部到帐外资的45%。从投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高效园艺种植、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领域,并逐步向农业现代服务业领域延伸,2008年新批观光农业、农技服务与推广、农业商务咨询、农业科研、农业流通、农业物流数量增加。
1.3农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稳步推进
近几年来江苏省农业系统积极总结人世前农业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经验,发挥人才、技术、经验和资金优势,在美国、加拿大、巴西、赞比亚、坦桑尼亚、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开展农业开发和技术合作。先后对外投资农业项目22个,总投资9.2×107美元,涉及农业、林业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农业品种和技术的输出、农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畜产品加工以及农场经营与管理等。每年派出的劳务中80%来自于农村,一部分在国外从事农业研修,对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4农业对外交流渠道不断拓宽
江苏与世界近百个国家有过农业技术交流。与法国、德国、荷兰、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多数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农业技术人员、专家有往来,在农业品种、技术、智力等方面进行了研讨和交流,特别是与有关农业机构、组织、协会等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了相当的合作基础。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江苏省派出的赴国外学习、考察、培训、进修等农业技术人员超过500人,接待境外来江苏考察、研讨农业或农产品的官方、半官方人员超过2000人,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建立了联系渠道,开拓了合作途径。
2江苏外向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江苏外向农业快速发展的过程是一个政府重视、系统努力、社会关心的过程,快速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多方高度关注,保障了江苏外向农业的健康发展
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是外向农业发展的关键。为应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江苏外向农业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省委、省政府多次明确要把高效外向农业作为江苏现代农业的建设重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2002年底省委省政府两办出台了《江苏省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农业实施意见》;2004年6月省政府出台了《省政府关于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意见》;2005年6月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江苏省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近5年的省委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意见中也明确外向农业是江苏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全省加快外向型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方向和指导,为全省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2健全的工作体系成为发展外向农业的组织保障
早在2001年底,江苏省农林厅率先把外向农业发展工程作为江苏农业应对人世的三项基础性工程之一予以全力推进,成立外向型农业工作领导小组,农林厅主要领导任组长。厅内成立专门机构重点服务于全省外向型农业。各地明确外向型农业牵头单位,专人负责。目前全省绝大多数省辖市农业部门均已成立了外向型农业工作机构,为农产品出口、农业招商引资、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苏州市还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农业市长任组长、包括15个有关成员单位的苏州市外向型农业管理与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林局,主要负责协调重大问题,制订计划和政策,营造投资环境,落实工作措施。采用外向型农业目标管理制度、动态管理制度等,有效协调和服务于外向农业。
2.3一批高标准农产品出口基地为出口企业提供质量可靠的原料来源
为确保江苏出口农产品质量,江苏专门引导扶持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企业按照国际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的要求自建出口生产基地,推进基地检验检疫备案,促进有比较优势和出口潜力的产业、产品发展。“十五”以来,已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4.0×105hm2,从源头上保障了出口农产品质量。
2.4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与外向型农业示范区成为发展外向农业的示范载体
积极争取国家在江苏设立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和台湾农民创业园。2006年扬州、昆山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正式成立。2008年锡山台湾农民创业园、江宁台湾农民创业园获农业部和国台办批准设立并投入运行,为苏台农业合作搭建了新的平台。为推进苏台农业合作的有效发展,省农林厅与有关部门共同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税收、土地、通关、金融等相关政策。2007年新批台资农业项目89个,增资项目22个,协议注册台资5.06×108美元,实际利用台资1.65×10。美元,同比增长47.4%。2008年新增台资90个,实际利用台资2.11×108美元,增长27.7%,远高于全省农业利用外资增速。2个试验区中,昆山新批台湾投资项目11个,增资项目6个;扬州新批台湾投资项目5个,增资项目1个。近5年,省外经贸厅、省农林厅联合批准设立了宿迁骆马湖、无锡太湖、南京白马、沛县、灌南5家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努力打造农业利用外资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出口高地。
2.5一批农业招商引资平台成为壮大外向农业发展的主体
举办一年一度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是江苏省委、省政府为加快外向型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全省各地多种形式的招商、经贸洽谈以及节庆活动吸引了一批外商投资企业落户江苏。13个省辖市政府及21个省有关部门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着眼农业投资和贸易,通力协作,全力以赴,打造和培育农洽会品牌。近几届农洽会分别在扬州、连云港、徐州举行,平均每届农洽会吸引了500多位境外来宾及2000多位省外客商参会,签约项目在100个以上,协议外资约10亿美元,履约率在40%芹右。各地利用节庆等形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壮大了一批外向农业发展的主体。同时,全面优化投资环境,做好农业利用外资发展规划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库,并按国际惯例进行包装,加大项目推介力度,积极调整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各种场合和现代化手段,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招商工作,提高招商引资的成功率。
2.6强力推进农产品境外促销,稳定和开拓了一批农产品国际市场
为引导、帮助农产品出口企业走出国门,加快开拓农产品国际市场,自2004年来,江苏省共投入l000多万元,组织了300多家农产品出口加工企业分别赴意大利、英国、法国、美国、韩国、日本等市场。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推介江苏名特优新农产品,共签署贸易合作合同及意向400多项。通过境外促销活动,巩固和扩大了江苏省在美国、欧盟、日本三大传统市场上的农产品出口份额,开拓了波兰等新兴海外市场,提高了江苏农产品国际知名度。
2.7培育农产品出口品牌,推进相关国际认证
为江苏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获取通行证,实施农产品出口品牌战略,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通过出口目标市场国或地区的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及相关国际认证,组织农产品出口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出口品牌。2005年以来共投入700多万元,扶持125家企业的239个出口农产品境外商标注册、HACCP等相关国际认证项目。其中2008年安排品牌培育项目80个,受益企业35家,包括出口产品境外注册商标项目17个,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18个,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5个,HACCP和GM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28个,其他行业国际认证如JAC、OCIA等12个。
2.8加强农业国际交流,为农业成功走出去创造了条件
江苏省认真贯彻“农业引进来、走出去”的方针,组织开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计划组织赴境外考察学习、交流与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对外宣传。邀请日本、以色列、美国、澳大利亚等国专家来江苏省考察访问、举办讲座以及技术培训班。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利用江苏省与菲律宾等国家合作的成功经验,积极参与国家对外农业合作项目的实施,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赴非洲开展技术服务。
3江苏外向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外向农业虽然有了一定发展,但总体来说发展水平还不高,与江苏开放型经济大省不相称,与农业大省的地位不匹配,与现代农业的要求不适应,同时当前还面临资源要素短缺、国际竞争激烈、贸易保护加剧等严峻的挑战。
3?1农业利用外资规模扩大,但质量和结构问题明显
一方面,现有的外商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食品加工与制造、休闲观光农业及价值较高的花卉、果菜生产加工等方面,而农业资源开发、农业技术研发、农产品品种改良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项目少;另一方面,外商投资农业并没有集聚优势要素,以主导产业为龙头,实施连片、链式开发,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群,区域内企业问联系不紧密,部分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或农户长期形成的信任和合作关系,对相关农业产业的带动作用比较小,在推动江苏省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难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农业利用外资区域结构也不尽合理,主要集中在苏南地区,苏北地区吸引外资的能力不强。
3?2农产品出口增速较快,但总量偏小、位置偏后
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4.5%,占全省出口总量的0.8%,仅为山东省的1/5,广东省的1/3,浙江省的1/2。从出口产品比较来看,畜产品出口占全国的7.22%,山东、广东分别是江苏省的3.0和1.5倍;水产品占全国的1.8%,山东、广东分别是江苏省的20倍和8倍;蔬菜产品占全国的5.4%;山东是江苏省的7倍;水果制品占全国的1.77%,山东、广东分别是江苏省的20倍和3倍;江苏有出口经营业绩的企业数量是山东的1/3,广东的1/5;出口企业的平均出口规模仅1.734×106美兀,是山东的74.2%,出口额在1.00×106美元以上的企业是山东的1/4;出口5.00×106美元以上的企业是广东的1/3;出口超1.00×107美元的企业是山东的1/5。
3.3领导高度重视,但政策措施难落实到位
入世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外向型农业发展,先后印发了加快发展外向农业的若干政策文件,强力推进全省外向型农业发展。但外向型政策向农业倾斜不够,但对农业领域中大量基础性、微盈利性项目和非经营性项目,没有特殊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国家连续对土地、环保、信贷、产业结构等实施宏观调控。虽然国家及省委、省政府出台了诸如优先安排土地、信贷资金等方面政策,但地方落实不够。
江苏省外向型农业目前存在的问题、面临的严峻挑战,如全球贸易摩擦升级、利用外资竞争加剧、人民币升值及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等,已成为江苏外向农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4保持江苏外向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今后一段时期,在充分认识江苏外向农业在现代农业发展中战略地位的同时,江苏外向农业应该定位于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利用科学发展观原理,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农产品出口振兴计划,加大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建设、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外向型农业载体培育工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重镇、出口重点企业、出口重点品种,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农业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实现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建议在3个方面下功夫。
4.1加大政策落实力度
外向农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发展外向农业对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增强江苏省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扩大农业对外开放。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高度重视外向农业的发展,把外向农业发展的有关指标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经济考核的内容,加以推进。
4.2加大支持力度,切实解决外向农业发展中的关键难题
4.2.1加快构建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体系,做大做精江苏农产品出口一是要重点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或示范区,确保农产品质量的安全性。围绕园艺、特粮制品、畜禽、水产品等四大出口支柱产业,以出口目标市场为导向,以国际市场农产品质量标准为要求,建立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农产品检验检疫体系,引导企业建设高标准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和示范区,突出基地检验检疫备案注册,提高基地建设质量水平,确保出口农产品质量的先进性和安全性。进一步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规模企业的扶持力度,认定一批省级农产品出口示范企业和示范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全省农产品质量建设上新台阶。二是要积极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农产品国际贸易已步人品牌竞争时代,必须走“被市场认可”的品牌之路。利用江苏强有力的科研开发力量,研究、开发、培育江苏特色农产品,通过生产、加工、包装等产后处理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具有江苏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出口品牌。同时,积极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建立健全出口农产品品牌培育数据库和监管体系,抓好品牌营销推介,提升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三是多元化、多形式开展境外促销,拓展农产品出口市场空间。充分利用wT0“绿箱政策”,加强不同类型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研究,实施以市场促进、境外市场开发和新兴市场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产品境外促销,借助国内外成熟的展会平台,重点展出四大支柱产业的重点产品和品牌,拓展江苏省农产品出口市场空间。总结经验,制定江苏省农产品国际贸易促进中长期规划,以境外促销、产品推介、市场调研等多种形式,巩固和扩大传统市场,积极开拓中东、南美、东欧、东盟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规避市场风险。引导有实力的农产品出口企业走出国门,在国外建立原材料基地,规避贸易技术壁垒。发挥江苏省农产品进出口企业协会作用,加强信息和营销服务,逐步建立贸易促进的长效机制。
4.2.2加强引资载体建设,引导外商投资现代农业,改善农业利用外资的质量和结构突出招商引资与贸易合作,全力办好一年一度的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做强品牌,放大效应。加大农业招商引资载体建设力度,组织专业性境外招商活动,举办农业重点项目推介会,引导和鼓励外国资本投向江苏省出口优势产业和现代农业。加快外向型农业示范区建设,争取国家在江苏设立一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台湾农民创业园),培育台资、韩资及其他外资加工企业群,打造农业招商引资强势载体。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领域,通过政策导向,充分利用外资企业的国际市场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资本优势,引导外商投资现代农业。
4.2.3积极推进农业“走出去”,增强江苏农业国际竞争力充分发挥江苏省农业的优势,有效利用国内和国际2个市场、2种资源,强化政府引导和支持,综合运用各种方式,鼓励和帮助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培育跨国企业经营主体,到境外开发农业资源,建立农产品加工和营销基地。加强人才培训和队伍建设,为进一步实施农业走出去积累人才智力资源,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发境外农业资源,带动农业良种、技术、设备输出,拓展农业发展空间。充分利用江苏省农业人才优势与技术优势,组织农技人员赴国外开展农业技术服务。
4.3加大综合协调力度,营造外向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建议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由省农业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全省外向农业统筹、协调和管理工作,省外经贸、省财政、省出入境、海关及省有关农口部门全力配合,省市县共同努力,优化资源配置,积极营造外向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姜雪忠1,张玉兰2
(1.江苏省农林厅,江苏南京210036;
2.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江苏南京210036)
江苏农业学报2009.3
裴红罗采集;江洪涛编辑审核;程彬彬加工上传。来源:2009-08-28打印|关闭|相关新闻我国蔬菜育种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农业标准化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中国枣业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国外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外粮油标准体系发展现状与对策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