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文章精选 / 正文

当舍不得让孩子吃的苦,生活最后全还给了他

作者:鱼爸???来源:养育男孩,ID:breedboy?我们大部分人小时候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吃过不少“苦”,于是现在养育孩子的心态就是希望加倍给他们提供好的条件,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们也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环境和教育,但是真正的爱不等于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不让孩子面对任何不适和挑战,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让孩子学会面对比替孩子承担更重要。? 01 ?前几天,一个亲戚打电话说要来看看老人。奶奶很高兴。可是他听说老人不在原来的地方,到了我家。因为路途有点远,只能作罢了。奶奶又跟我说起了他的故事。其实这个故事已经听了很多年了。当年,大家都说奶奶的大姐命好,嫁了村干部,家境不错。生了两个女儿后,最后又得一小儿子。全家人都把这个男孩当作宝贝。生怕他摔着磕着,两个姐姐也什么都让着他。那时候,他应该是最幸福的孩子,比如能随便吃到糖,像在蜜糖罐子里。后来因为成绩不好就没读书了。家里人又不肯让他出远门,因为怕危险!所以就放在家里,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这样能放心。可是让他学东西呢,又说太累,学了木匠又学泥工,可是没有一样能坚持下来。最后还是种地。房子反正父母有,老婆也几经周折娶到了。安安心心地过日子吧。可是如今他快50的人,因为身体不好,盖房子借了钱,又不得不来省城打工。在家种地的收入不够一年的开支。老父母相继过世,家里也没留什么。盖了几层新屋,还靠两个姐姐出钱出力。可是,这个时候的他能找什么样的工作呢?亲戚给他介绍了宾馆清洁工的活,他听说不能包住,又只能作罢。最后在一个即将拆迁的地方租了一个几个平米的房间。然后凌晨就起床去扫大街,寒来暑往,吃了很多很多苦。还记得有一次,姨奶奶说:“我真的害了我这个儿子,那时候让他出门做点事就好,现在又胆小又没本事,可怎么办呢啊!”说的时候老人还哭了。如今老人已经走了,可是他真的过得不好。当年舍不得让孩子吃的苦,生活最后又还给了他。? 02 ?做了父母后,我发现自己总是不自觉地想着去帮孩子做事。洗完脚后的洗脚水,有时顺手给他倒了。他有时坐在床沿大喊拿拖鞋来,拿拖鞋来。为了赶时间,又给他拿了过去。而有时要他来帮忙做点事,不耐烦地他会说:“我累了,我先喝水,我要上厕所。”总是想着找理由来逃避。有时想想,这未必是孩子的错。而是我们没有跟孩子划清界限感。我们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情景:当孩子不小心跌倒了,他肯定会自己爬起来的。可大人却赶紧跑过去拉起来。这时,其实是你侵占了孩子的空间,父母越界过来,让孩子没有独立做这件事的机会。当孩子放学,书包本来应该背着自己的身上,可是你却一把拿过来自己背着。这时,你的行为会让孩子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而没有学会自己的承担。孩子的界限感在父母的“关爱”中一步步缺失和模糊。记得有一次,亲戚家一个读中学生的男孩在朝着妈妈发脾气,说“我的事你不要管,我自己做主。”可是他妈妈说,其实孩子的衣服、鞋袜从来没有自己洗过,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父母就觉得孩子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习惯了这样的包办。不仅仅让孩子失去独立的能力,也让自己的纠结痛苦。? 03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这应该是父母应该早点传递给孩子的。所以有时我看到儿子懒懒的时候,会跟他说:“你知道爸爸为什么要你学会干活吗?”“不知道。”“因为爸爸希望你今后能更好的生活,比如你想想啊!当你有了宝宝,你的宝宝是不是要你做饭给他吃呢!”“要他妈妈做。”“那他妈妈不在家呢,或者有事去了呢。难道你就让你的宝宝饿肚子?”这时他就开始想了。有时,我会跟他说:“等你长大了,就要独立生活呢!所以你现在要多锻炼锻炼。”“我不跟你们分开。”小家伙会很担忧地靠近过来。“当然,爸爸妈妈不会跟你分开,只是你也会有自己的小家,有你的老婆和宝宝的。那时候你跟爸爸一样,就是大男子汉啦!”“不分开!”“好吧,我们会永远在你身边,可是你该学会的东西要努力学啊!你也要自己找工作,得自己养活自己呢!”真的爱孩子,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自己和父母之间是有界限的。这个界限不是爱的间隙,也不是阻碍亲子关系的屏障。而是尊重和责任。尊重你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你的选择、想法。教会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而不会去推诿、逃避。我之前有一个同事,自从生了儿子后就没天没夜的加班,四处出差。朋友们都劝她注意身体,不要这么拼。她说不管怎么样,要趁年轻多买一套房子。因为要给儿子留一套。更严重的是在农村,兄弟之间争地盖房,大部分都因为要给儿子准备房子。还有不少人因为儿子要结婚,四处借钱,负债累累。如果是因为家里没有房子让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指责的竟然是老子无能,而不是说儿子没用。生了孩子就要给他买房备车,出钱讨老婆。我觉得是一个混蛋逻辑。这个逻辑表面充满了爱,其实是一种害。? 04 ?养孩子,总归要为之计深远,往往也是为己之计深远。父母不能将自己未尽的人生理想强加给孩子。但是我们要为孩子的理想添柴加。教会孩子去积极地面对生活带来的苦难。不吃点苦,怎么能学到本事呢?所以儿子练琴回来跟我说,“爸爸,用力弹弹弹,手指好疼。”“是不是这样的,我也觉得疼,但是弹完就不疼了。当你的力量增加了,就好啦!”我也在桌面上用力弹着,模仿他的样子。当然如今还是小试牛刀呢。我知道,真正磨炼他的日子还很长很长。而且我致力于孩子们阅读推广,接触了很多的父母。重视阅读的父母基本都理念一致,肯定了阅读对于孩子成长的帮助。但是不重视孩子阅读的父母各有自己的托词。比如说怕孩子看坏眼睛。比如说我的孩子不喜欢书,就喜欢玩。比如说我们家孩子已经够聪明的,没必要去读。我还见过一个特别奇葩的理由:有一位妈妈说孩子奶奶看到她给孩子阅读就不高兴,说这样做会增加孩子大脑负担,怕把孩子累着了。这样的呵护,最后会养出什么样的孩子呢?茅以升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常对自己的女儿说:“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为人父母,不仅仅让孩子感受到你的支持和无条件地爱,更要有为之计深远的智慧。小时候别怕苦了孩子,因为年老的时候,一切荣誉和金钱都是过眼云烟,而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晚景惨淡。作者介绍:鱼爸,家有小子一枚,立志做一名合格的80后奶爸,童书编辑,阅读推广人。公众号:养育男孩(ID:breedboy)?(一个最有爱的公众号,面向家长群体,每天原创分享亲子养育常识、亲子阅读推广、家庭关系建造知识,新书《刚刚好的养育,如何培养高情商的孩子》热售中,欢迎关注。?

— The End —

标签:教育方法心理需求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