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 ——林语堂? 01 ?最近,电影《你好,之华》上映了。胡歌在其中,演了个小配角:一头乱发,满面胡渣,从眼神到举止,绝对是个不折不扣的“渣男”。没想到,他这次毁形象的客串,却引来满屏的赞叹:“不断在突破!”“又前进了一步!”“演技炸裂!”在浮躁喧嚷的演艺圈里,胡歌算是少有的清流。当很多明星忙着卖人设、刷流量、拼命接戏时,他却在最红的时候,选择了息影。有人觉得他太傻:“这时候不拍戏,损失得有多大?”胡歌一脸的云淡风轻:“永远都会有比我片酬高的人。”他之所以选择暂别,是因为比很多人清醒:浓墨重彩的辉煌固然可喜,纷扰之外的留白却绝不可无。作家苏芩说:“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离开名利场,胡歌去了很多地方,读书、摄影、思考,感受最真实的生活况味。在素淡的日子中,他褪去浮躁,满眼欢喜:“台上的美丽是众星拱月,台下的美丽是月明星稀。”“睡了太久,星空已然不同了。”真正丰厚的人生,大抵如此,不会被劳碌和琐碎挤满,而是留些空白,偶尔停顿下,享受少许余闲。因为留白,藏着从容生活的智慧,和抵达辽阔境界的哲学。? 02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有太多人忙于奔命。为了房子、车子、票子、位子,将自己变成高速运转的机器。在满满当当的日程里,甚至不能慢饮一杯白茶,静听一场秋雨。于熙熙攘攘的焦灼中,落下一身的疲惫。有时看似无奈:“都是为了生活,我有什么办法呢?”可是,没有余闲的奔忙,真的会比有留白的生活更有效率吗?美国开国元勋富兰克林,曾提出过著名的“五小时原则”:在周一至周五,每天给自己留一个小时。即使平日再繁忙,他仍然坚持“制造空白时间给自己”,做些真正想做的事,或者什么都不做。正是因为每天的“偷懒”,使他保持了高效的工作,成就了一番了不起的事业。心理学家阿摩司·特沃斯基曾说:“保持一定程度的无所事事,一向是做出好研究的秘诀,如果不能浪费几个小时,你就会浪费掉几年。”留白,意味着效率。没有留白的生活,看似勤奋,却很容易陷入无效劳动的死循环,唯有暂时的停歇,为心灵腾出空间,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得能量,使生活更加高效。? 03 ?比尔·盖茨在创业之初,是个典型的工作狂。他经常处在两极状态,要么是绞尽脑汁激烈地工作,要么是精疲力竭后倒地就睡,全年没有任何假期,他的行程表都是以分钟为单位,连与人握手都要按秒计算。直到与妻子梅琳结婚后,他的工作和生活才渐渐平衡。盖茨开始在满档的工作中留出空间,陪家人去度假,每半年中还要抽出一周,作为个人“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远离一切工作事务,一个人呆在别墅里,专注思考,享受身心的自由。《三体》中说:“百忙之中,下一步闲棋是很有必要的。”正是这些短暂的“空窗期”,使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在从容缓步中,他开始关注慈善,先是成立基金会,捐出了98%的家产,然后奔走于世界各地,在菲律宾资助研发新品种水稻,在中国帮助预防艾滋病,在哥伦比亚、尼泊尔发展教育和医疗,有无数的人,在他的帮助下,摆脱贫苦挣扎的命运。法顶禅师曾言:“不要只想着填满,而要懂得留白,空荡的地方,才能听见灵魂的声音。”当与自我素面相对,才能看清最真实的内心,了悟自己所追求的人生意义。留白,便是找到自己。? 04 ?史特凡·赛格米斯特,在TED上演讲《休假的力量》。他在纽约开了家工作室,从事的正是自己热爱的领域:音乐和设计。但经过长时间的工作,他渐渐发现,再喜爱的事物,一旦习以为常,就会变得沉闷。所以,他做了个决定:每工作七年,就休息一年,闭门不接受任何顾客。他利用这一年的闲暇,去世界各地旅行,将自己的小愿望列成清单,一一兑现。这样的长假,使他对事业有了新的热情,创造的灵感也泉涌而来,他也因此,创作出更多富有生命力的作品。那么,为什么人在空白期会比忙碌时更有灵感?作者Windy Liu曾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我们的大脑,有着两种重要的思维状态,一种是“集中思维”,另一种是“发散思维”。“集中思维”依靠专注力,对外部信息快速处理,比如,我们工作中处理专业问题,但其弊端是容易形成思维定势。而“发散思维”是一种全局思维,天马行空,在大脑处于闲置状态时,就会将记忆重新连接,而这种连接,正是创造力的来源。音乐家久石让的创作,正是得益于这种状态:“根据我过去的经验,稍纵即逝的灵感似乎大多出现在无意识的时候。”适当地闲着,让思绪发散,你会拥有更多灵光乍现的时刻,棘手的难题,也可能迎刃而解。留白,正是灵感的聚集地。? 05 ?奥巴马在做总统时,睡眠时间基本不超过五小时,但无论白天有多忙,他都会为自己的生活制造空档。傍晚,在白宫里,他和家人共进晚餐,打会儿台球,然后哄女儿们睡觉。等这些结束后,他会走进办公室里,独自呆四五个钟头。忙完各种文件和演讲稿,他就沉浸在阅读和写作中。他说:“这两件事对我来说无比珍贵。它们使我能够慢下来,我不好说它们是否让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总统。但可以说,它们让我在这八年里保持了平衡。因为这个地方总是紧密控制着你,不会放松。”在那段繁重的白宫岁月里,奥巴马获得了珍贵的停歇时刻,也活成了另一种可能,一个作为写作者的奥巴马。有哲学家说:“闲暇是人生的精华,除此之外,人的整个一生就只是辛苦和劳作而已。”丽萨·埃瓦里诺是一位在香港工作的菲佣,她在雇主家的劳务很重,一周要工作六天,收入也很少。一次偶尔的机会,她看到一本登山的书,就试着爬上近处的山,令她想不到的是,山上的风景这么迷人,她从中体验到从未有过的轻松。从此,她一有空,就去爬山,日本枪岳,乞力马扎罗,还有喜马拉雅山,都留下了她的身影,作为登山者,而不是一个佣人。很多时候,我们被俗事羁绊,失去了应有的轻盈。许自己一份短暂的空白,试着观照自我,兴许你会发现,人生的其他可能,和藏起来的另一个自己。留白,即是未知和更多可能性。? 06 ?汪曾祺是个十足的“生活家”。虽然他一生颠沛流离,却很少有人像他这般,活出满满的幸福感。他说:“一个人不能从早写到晚,那样就成了一架写作机器,总得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写文章累了,他就变着法儿地玩:年轻时喜欢唱戏,闲了就唱青衣,唱老生;后来没事就吹笛子玩,乐得自在;再后来牙齿掉光了,嘴巴漏气,笛子吹不了了,他就临帖,宣纸一铺开,研磨提笔,几个钟头下来,大汗淋漓,像练了一回气功;他也爱画画,经常用笔瞎抹一气,纯粹是解闷;买菜做饭也是他极爱的,逛逛菜场,再琢磨下花样,一番轻量运动后,便可以享受美食了。他说:“生活,是很好玩的。”在平日的玩乐中,一草一木,一茶一饭,他都能品出情趣来。因此,在劳作之外,不妨留点玩的时间。就像叔本华所言:“只有闲暇可以让一个人完全拥有属于自己的时光。一个自身内在丰富多彩的人,在闲暇中才是最幸福的。”留白,使幸福更简单。? 07 ?三百多年前,黄宗羲作为遗老,在明亡之后,隐于山林,潜心著书。他常常独坐于雪交亭中,默然守静,乃至黄昏月上而浑然不觉,有时坐累了就去田间走走,在至朴清寒中,年年如斯。纵览他的一生,死难催逼,被清廷悬赏通缉,被围困在城中,被揭发谋反,甚至差点死在沙地里……他却已淡然:“李斯、陆机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弃绝俗世繁芜,在极简的生活中,他的内心宁静清明。传奇歌手莱昂纳德?科恩,有着风光无限的音乐道路,在最耀眼的舞台上,六十岁的他却选择转身,来到洛杉矶的一所寺院里清修。掸尽满身风尘,置身于空荡荡的禅室,在日日的冥想中,过最素简的生活。丰子恺说:“人生的至高境界,就是懂得删繁就简,不宠无惊过好这一生。生活因极简而至美,人生因留白而自在。”剪去生活多余的枝叶,才能拥有足够的空间,生活简单了,心就会获得长久的安宁。留白,使人更宁静自足。? 08 ?演员张静初平时工作很忙,但只要一有时间,回到家里,她就将自己和外面的世界隔开,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她会修剪花草,将淘来的老物件精心摆放,从壁画、老地毯到烛台,家里的各个角落被布置地格外雅致。她说:“我喜欢那些无用而美好的事。”当我们试着慢下来,那些无用之事,无用之物,会越发显得诗情画意。画家东山魁夷说:“风景是人心中所愿。”心中有留白,才能从平淡的日子里,看出美来。很喜欢《世说新语》里的一则故事:有一年冬夜,大雪满山。王徽之从梦中苏醒,望窗外朗月当空,雪色皎然,便于院中独自饮酒咏诗,怡然自乐,在这良辰美景中,他念起在剡溪的朋友戴逵,便不顾路途遥远,连夜乘小船前往。等到了朋友居处,他没有造访就回去了,旁人问他原因,王徽之洒然答道:“我本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何必见戴?”这样的一点任性,便是生活的雅趣所在。想必苏轼也会感叹:“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人若想活得诗意,当有留白。? 09 ?无留白,不生活。正是有这一寸余地,我们的内心才饱满丰盛,生活才余味无尽。而对于这短暂的留白,古人最懂风雅。闲时需有闲情,处处皆成诗。于留白中,人生乐事有四十:高卧、静坐、尝酒、试茶、阅书、临帖、对画、诵经、咏歌、鼓琴、焚香、莳花、候月、听雨、望云、瞻星、负暄、赏雪、看鸟、观鱼、漱泉、濯足、倚竹、抚松、远眺、俯瞰、散步、荡舟、游山、玩水、访古、寻幽、消寒、避暑、随缘、忘愁、慰亲、习业、为善、布施。即使是听听脚踩下的积雪,抬眼望一望风中翻飞的黄叶,也好过干瘪无趣、被忙碌占满的生活。席慕容说:“有能够偶尔坐下来闻一闻花香的闲暇,生活就会变得非常富足了。”君居于当下,会如何留白呢?作者:我是山谷 ?来源:拾遗
— The End —
标签:哲理故事社会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