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正文

老人适时的发泄情绪有益心理健康

生活中,大多数老年人都塑造着和蔼、慈祥的形象,他们很少“发火”,也不爱“发火”,认为那样会让人觉得缺少涵养。而且他们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不愿意和子女或者周围人说,有情绪也自己压抑下来,自己依然觉得烦闷、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而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适当发怒比压抑怒火更有益于解除压力,保护心脏。

专家指出,情绪过分压抑,容易引发神经性头痛、精神紧张、焦虑症、抑郁症等一些身心问题,因为压抑下来的情绪不会消失,有些会积累起来等机会加倍爆发,有一部分会进入潜意识层面,通过别的方式寻求暂时满足。其实,管理好情绪,学会有效沟通,许多疾病是可以避免的。

老年人和外界沟通相对较少,身体和情绪多处于比较平抑的状态,如果遇到事情再往心里装,无异于在把情绪垃圾背到自己身上,越背越多,更加憋屈而难以消化。适当“发火”,把情绪表达出去,反而是在及时清理情绪垃圾。

另外,在冲突中,通过“发火”表达出自己的意见,更容易引起对方的重视,说明你在意这件事情才会这么做,有利于冲突的解决。尤其是在和子女有不同意见时,不理不睬是切断了沟通的渠道,无益于事情的解决和冲突的化解。而发个小脾气,大声把想法、意见说出来,说明你在意他,你很着急,想要他重视这件事情。

当然,这里的“发火”指的并不是乱发脾气,它是建立在原则基础之上的宣泄,是合理、适时的表达、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发泄情绪的方式有多种,可以找信任的朋友倾诉,喝茶聊天、煲电话粥,把烦心的事情都说出来,一来可以从朋友处得到些安慰和支持,二来倾诉的过程还可以帮自己梳理思路,寻找解决的方式。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