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文章精选 / 正文

取悦症——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吗?

相信大家都对讨好型人格有一定的了解,简而言之,就是为了讨好别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如果你在思考为什么你总想做一个“老好人”,那么除了可能是讨好型人格之外,你还有可能是有取悦症,“取悦症”是一种强迫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会让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取悦症分为哪几种类型取悦症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型取悦症、习惯型取悦症、逃避型取悦症。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着不同的心理机制。不论哪种类型和心理机制,都会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高昂成本,也会影响人格独立和自我进步。我们可以尝试从三个方面调整心态:一、多强调自我意愿和需求;二、懂得并学会拒绝;三、内化自己的成就感。1、认知型取悦症症状:陷入到自我亏待的心态你需要并且必须争取到每一个人都喜欢你他人需求>你的需求你在衡量自尊或是定义自我时,依据是你令他人的满意度你相信着,讨好能够使你免遭他人拒绝、免遭刻薄对待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应该首先专注于理解和纠正「取悦于人」的心态。2、习惯型取悦症——症状:被迫牺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顾他人的需求为他人做的太多,几乎从来不说“不”你需要每一个人的认可如果你符合这些描述,应该首先专注于打破习惯上。这类人把取悦他人当做一种习惯,甚至带有自我强迫性质。他们对自己缺乏客观评价的能力,想通过持续取悦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能够让这类人获得极大的心理快感。而这种快感又不是时刻都能得到,如果通过取悦他人就可以得到认可,那么取悦他人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并且上瘾。3、逃避型取悦症——症状: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意在保护你自己畏惧愤怒、冲突和对抗,仅仅是有这样的预感就会引起焦虑因为你逃避着难以应付的担心情绪,所以你从不给自己机会去学习怎样有效的处理冲突,或者怎样恰当的应对愤怒。结果,你非常轻易的就把控制权交了出去。上述认知型和习惯型取悦症都有一个共同点:其动机是为了获得别人认可,从而主动迁就别人、迎合别人。还有一种取悦症的动机是为了逃避:逃避坏情绪、拒绝、暴力、冷落,逃避自己心中的内疚自责。这些被逃避的对象,往往会给人带来心理上的恐惧。为了不直面恐惧,所以选择了逃避,期望通过逃避,给自己营造心理舒适区。在这种心理机制下,这类人会做一只“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不愿意直面矛盾,成为逃避型取悦症患者。如何改善取悦症?1、去掉头脑里的“应该”取悦症患者在脑海中缺乏弹性和余地,他们总会说“我应该这样、那样”。有意识地把这些“应该”,替换成“如果我愿意”的句式会好很多,比如“如果我愿意,我可以满足那些重要的人对我的要求和期望”、“如果我愿意,我可以在重要的人面前保持愉快和乐观”。首先,这些表述中加入了自我偏好的条件;其次,表述中还加入了选择权;最后,告诉自己并不是要满足所有人,只是满足重要的人,并且这不是义务。这样一来,对自我苛刻的要求就被软化了。2、学会拒绝取悦症患者最大的困扰之一是不会拒绝别人。对此问题,可采用拖延方法。比如对方在电话里向你借钱,而你的内心其实并不想答应——并且你很清楚,如果答应之后自己将后悔——这时你可以选择先拖着,说过段时间再答复。这样推脱几次对方就会明白你的态度,而你也不会被别人的要求所控制。3、学会自我认可取悦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往往都来自别人,他们习惯于否定自己,从不奖励自己。因此要设法多给自己正面评价、给自己奖励,不把自己的成就感建立在他人的评价之上。真正的成就感,永远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襄阳比利夫心理专业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咨询,情感婚姻家庭咨询,失眠,抑郁,强迫,焦虑等咨询,寻求咨询帮助是热爱生活,追求高品质人生的表现!美丽人生从心开始,把心打开,让爱永驻!比利夫心理咨询与您心灵有约,旅途的终点永远是你的内心。?

作者简介:王红艳已帮助过167人入驻年限9.4年预约咨询私聊

— The End —

标签:讨好型人格

取悦症——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取悦症——你对他人的认可上瘾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