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知识 / 正文

如何让人际关系变得好起来

  人类是群居物种,每个人都不可能离开群体独自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处理好人际关系,包括友情、爱情、亲情,可是很多的人不知道如何跟别人相处,所以会经常碰壁,会感到失意,甚至会引发两个人的矛盾,这无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烦恼,因此我们要需要如何跟对方相处。

  值得高兴的是,你能学会理解这些流程和模式,并采取措施改变自己对人际关系的体验。你可以决定你在轻微以至中等痛苦的情况下如何思考、感觉和表现。你也可以学会如何在情况的严重程度超出你的应对能力时,避免出现可能会破坏人际关系的言语和行为。

  你将会意识到你是如何形成与众不同的想法、感觉和行为的。你也将学会怎样理解与你有关系的人。虽然期望改变别人的个性或许是不合情理的,但你可以学着去改变环境,使它们处于最佳状态。一旦你了解了不同个性的人们是如何感知世界、体验情感并应对这些情绪的,你就能知道即便是他们那些最令人费解的行为也是事出有因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容忍那些伤害我们或超出我们的限度的行为。相反,理解自己的情绪结构将帮助大多数人在关于什么时候他们的限度被超越了、什么时候并没有被超越的问题上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对于成年人来说,这一切都开始于了解人格是怎样在童年的积极条件下形成的,亦即父母始终如一的关心呵护和有求必应,同时对他们孩子的行为保持较高标准的要求。这种模式适用于55%的成年人口,就是他们形成了所谓的“安全”依恋模式。其他45%的人则不得不以某种方式来适应并非最佳的童年环境。这些所人形成的就是所谓的“不安全”依恋模式。“不安全”这个词在这里是指父母/子女关系的质量,并不是指人们的自身感受。正如您将看到的,许多属于不安全依恋模式的人恰恰是非常自信和能干的人。一共有三种不安全依恋模式,每一种都带有一组特定的积极和消极的特征。理解最佳的“安全”依恋模式将帮助那些属于不安全依恋模式的人,将他们的积极特征最大化来改变、推翻或弥补其 的特征。

  为了呈现这些资料,我将首先画出被称为“依恋理论”的人格发展模型。依恋理论是由约翰·鲍尔贝和玛丽·安斯沃思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初创立的。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它已被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现在甚至是神经生物学领域的许多研究者所阐述了。在大多数情况下,我是不会泄露我的消息来源的。但请放心,我给你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并且是有可靠的科学根据的。

  依恋理论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感觉被人照顾和受到保护的需要。对那些依赖父母的照顾和保护才能生存的年幼孩子来说尤其如此。就在人类历史上的不久之前,缺乏保护和关爱的结果几乎是必死无疑。所以,孩子必须依附于他们的父母,这样他们才能够保持与父母离的很近,以便得到所需要的应对环境威胁的保护(想一想捕食者、天气和敌对部落的人)。焦虑是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告诉孩子,他或她已经离父母的“安全基地”太远了。随着孩子的冒险出走,焦虑就在不断地增长,直到它变得如此不舒服,促使孩子回来与安全的基地重新建立连接。我们可以这样来考虑:在远古时期,如果孩子的焦虑并没有严重到足以促使他们重新接近安全基地,他们就不可能幸存下来。推而广之,今天我们所有活着的人都是焦虑的人的后裔,焦虑和依附系统可以说是生存所必需的。

  其实跟别人相处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大家只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拥有良好的品德,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很好。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