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西方国家一种新的医学理论———感情应力学说正崭露头角。这种学说提倡人们不要积累“感情势能”,不要一概从药理上去做文章,而应多从心理方面来防病治病。什么叫“感情势能”呢?感情应力学说认为,外界刺激日积月累形成潜在的“能量”,如果超出一定的限度,就会使人体消化、血液和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失调,形成严重的社会心理疾病,或者加重原来已患的疾病。事实证明,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类却较前更易积累“感情势能”。在文明程度不高的社会发展阶段,人们毫不隐讳地表达情感,因而随时可以求得心理平衡。比如上古时代,人们以谋得一饱为乐,很少有其他奢求,也许两人会为争一猎物而决斗,但却不抑制感情,哪怕决死相争都当即将“感情势能”宣泄一空。现代社会竞争虽然激烈,但却要束缚自我,斯斯文文,即使心里极不痛快,也不能任意施行“感情宣泄”,从而造成较大的心理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