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信奉挫折教育,认为孩子应该只有在家经历了足够的打击之后,到社会上才能适应;又或者,家长想要锻炼孩子百折不挠的精神,即使孩子已经拼尽全力了但家长还是不满足……其实,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非但正面效果微弱,还可能会给孩子带来“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提出的,他用狗作为研究对象做了一项经典实验。塞利格曼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信号音一响,就给以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经过多次实验后,实验者在给予电击之前,先把笼门打开,可是此时信号音一响,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因为动物在先前的经历中,习得了“自己的行为无法改变结果”的感觉,因此,当它们终于置身于可自主的新环境中时,也已经放弃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