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工作手册目录心理咨询师工作手册成长锦囊[78]:认知行为咨询师如何做自我成长?鸡娃内卷什么意思?成长锦囊[82]:心理咨询师在个人成长中如何设定目标?心理咨询师工作手册Q:素心,我发现认知行为疗法对于来访者非常有用,我们认知行为取向的咨询师如何做好自己的成长? 心理咨询师小雨正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技术,想要更熟练精通这个心理技术,前来咨询。 @素心人生设计:心理咨询师自己也要进行咨询体验,也就是自己作为来访者进行咨询,获得个人成长。 为了充分理解咨询的过程,亲身体验认知行为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从今天开始,给大家分享《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一书,希望对大家的自我成长更有帮助。 如果你是一名心理咨询师,通过阅读接下来的锦囊文章,可以获得12个模块的认知行为治疗的自我成长工具;如果你是对心理感兴趣的成长者,也可以运用这12个自我成长的工具。帮助自己突破信念,改善情绪和行为,创建自己在世界上新的存在方式。 在成长之前,我想先分享这本书成长背后的理论概念。 这本书是基于SP/SR的体验式训练策略。 它为咨询师们提供了一种将认知行为治疗用于自身的结构化体验,并对这种体验进行自我反思。 在整个体验中 ,你可以选择关注专业问题或是个人问题,使用认知行为治疗策略来识别解析和解决问题,在亲身实践认知行为治疗后,你可以反思自己对于某些技术的体验,并把它们记录下来。 这种体验式训练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由内而外地体验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帮助我们突破信念,改善情绪和行为,从而为自己创造新存在方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认知行为治疗并不仅是关注思维内容,也关注思维和行为的过程及潜在模式,我们采用的接下来的训练策略。也会帮助我们在关注思维内容的同时关注思维过程,并试图引导参与者觉察自己的潜在思维和行为模式。 它的第二个特点是基于优势的方法。 它会将参与者的优势和资源融入到咨询中,会从一个系统视角来理解参与者整个人,而不仅是问题取向。 第三,它也将文化视角引入了认知行为体验中, 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身。 它为何可以起作用呢? 在认知行为视角的观点中,会认为 一个人之所以在成长中停滞不前,是因为采用一种旧的存在模式的视角来认识体验,它包括想法、情绪、身体和行为反应等。 如果能够用一个 新的存在模式代替旧模式 ,也就是以一种 新的、更适应的心态来应对挑战性的情境,就能够增加改变的潜在可能性 ,这也就是用新系统代替旧系统。 新系统包括文字、意象、肢体运动意识、隐喻和相关记忆等 ,它构成了一个愿景,这个愿景包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希望他人如何”等。随后,我们再用新的核心信念、潜在假设和行为策略来强化新的存在方式,就能够帮助参与者强化积极的自我形象,由此, 新系统就代替了旧系统 。 其中的技术就包括角色扮演、行为试验、预演积极的意象、感觉和躯体导向策略等,在接下来的锦囊中都会涉及。 例如,老王在工作中备受打击,很难晋升,由此,他就会产生一个核心信念:我难以胜任。因为有了这个想法,一旦遇到工作中的困难,他就容易躺平、摆烂。而这样的行为更会让他业绩不佳,反而强化了这个核心信念,这就是一个难以摆脱的恶性循环。 但如果他通过行为实验或者其它心理技术如正念等发现, 这仅仅只是他的想法,是观点、主意或者短暂的认知体验,都可以加以验证, 就有了改变的可能性。 他进一步发现,他其实在一些工作中做得很好,能力还在不断成长,这个发现就可以 修正对自己的过高期待,并显著降低焦虑水平和不胜任感 。由此他就用新的存在模式代替了旧的存在模式,接下来再不断进行自我强化,个人也取得了认知行为上的成长,现实中工作更积极,也就不容易出现躺平、摆烂的行为了。这就是心理技术发生作用的全过程。 所以,你有什么旧的存在模式是自己想改善的?欢迎分享和交流。请继续期待接下来的成长锦囊。 希望今天的心理锦囊对你有所帮助。 小贴士: 今天的分享来自《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詹姆斯·本尼特—利维等著。 他是悉尼大学乡村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专业的教授,早年供职于牛津认知治疗中心,在认知行为治疗方面有非常丰富的造诣。他开创了自我体验式的认知行为治疗,并将自我实践融入到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和督导中,指导了数百名治疗师使用该方法。 我也是一名认知行为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目前也在不断精进认知行为疗法。在实践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的来访者通过这个疗法获益,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理阴影,也希望可以把更多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带给大家,帮助大家。 #成长锦囊# NO.78 心理/生涯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本锦囊来自《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自我实践与自我反思工作手册》,在此鸣谢。鸡娃内卷什么意思?“鸡娃”是一个网络名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培训班等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内卷”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具有负面意义。“鸡娃”是一个网络名词,就是给孩子打鸡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们为了孩子能读好书,不断地给孩子安排学习、培训班等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这种行为就叫做“鸡娃”。“鸡娃”原本是北上广深中产家庭流行的教育方式,但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鸡娃逐渐从小众精英家庭破圈,进入了寻常家庭。“内卷”本来是一个社会学术语,大意是指社会文化模式发展过程中的停滞。现在很多高校学生用内卷来指代非理性的内部竞争,类似于养蛊、互相倾轧之意。“内卷化”是网络上的流行词,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了过度的竞争,导致人们进入了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具有负面意义。“内卷”,英文叫involution,与之对应的是evolution,即演化。直观地说,内卷就是“向内演化”。更宽泛一点说,所有无实质意义的消耗都可称为内卷。这些词汇的产生根本原因是家长的焦虑。在家长的眼里,除了自己家的孩子,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不由自主就进入各种攀比的状态中。因为比较,所以家长们就不得不心甘情愿的付出更高的价格去购买更高端的教育产品,而没有考虑是否贴切孩子的日常学习,甚至不惜让孩子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报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广撒网,看孩子对哪个班更感兴趣,然后择优持续培训。 成长锦囊[82]:心理咨询师在个人成长中如何设定目标?Q:素心,在进行个人自我成长时,我要如何确定设定自己的成长目标? 心理咨询师小雨正在学习认知行为疗法技术,想要更熟练精通这个心理技术,也想要进行认知行为咨询师的自我成长,前来咨询。 @素心人生设计:我们进入到个人成长的模块2:解析问题,为改变做准备。 这个模块的目标是帮助你发现更多挑战性问题,并明确你希望这个问题如何改变。今天为大家分享识别优势、设定目标、优化目标和制定达成策略。 在上一部分我们有了五因素解析,对问题也进行了陈述。但这样的练习通常会让我们更多关注自己做错了什么,并为此内疚自责,却很少关注那些应对良好甚至大放异彩的情境。 所以,我们需要识别优势,并列出自己的优势清单,构建一个基于优势的解析。 请回想令你感到自信的领域或令你享受的活动,比如健身、学习等,在其中搜索里的优势,优势可以使价值观,精神,文化或职业道德等。例如解决问题的能力,幽默感,高智商,手巧或身体灵活等。 随后,我们就要发展基于优势的解析。创造一种体验式的认识,认识自己是如何在情绪认知和躯体上体验这些优势的。 接下来,带着优势感,回到我们在五因素模型中确定的问题情境,在脑海中重温问题情境,设想若优势取向的记忆与感觉在你的身心占主导地位,你将如何接近并体验它。 请重绘你的五因素图解,在优势视角下,你的情绪体验和躯体感受如何?基于优势的想法和行为分别是什么?接下来,不断用你新认识的优势来拓展清单。 在识别优势后,我们就进入了“设定目标”环节,我们可以为个人成长设定2~3个目标。 在其中,我们可以使用意象技术唤醒自己对未来的愿景,这个愿景可以帮助我们想象自己希望未来的生活具体有何不同。 在完成自己的目标设定后,就可以继续优化自己的目标,可以让目标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评估,可实现,相关,具有实现性。例如,我们可以询问自己: 可实现的:你的目标是可实现的吗?是否高出你目前的水平,但又切实可行? 具体:你的目标具体吗?什么时候?需要多少时间?哪些资源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相关:你的目标是否与生活直接相关,并可以使之井然有序?你希望能很快做些什么来发生真正的改变? 可评估:你将如何衡量目标进展?如何知道目标已经实现? 具有时限性:你在何时完成目标?先设立短期目标,再设定中长期目标会有助于评估进展。 在优化目标之后,我们就要设定目标达成的策略,在其中我们需要思考:我将采取哪些步骤来实现目标?我可能会遇到什么阻碍?将如何克服这些阻碍? 至此,“模块2:解析问题,为改变做准备”结束。 通过这一部分,我们转换了自己的思考视角,并设定了目标,并且制定了目标的达成策略。 自我反思: 1.将五因素模型应用于自身的感觉如何?你识别出的触发情境,想法,行为,躯体,感觉情绪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你觉察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新发现? 2.本模块中你已经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运用了五因素模型,理解自己的问题,融入文化认同,发挥优势,这些不同的用法如何影响你理解自己看待问题的视角?哪一个特别触动你? 3.有没有这种可能,五因素模型(包括优势)改变了你看待自己或问题的视角?如果有,改变是如何发生的? 4.思考使用五因素模型阐释困难领域的方法,有没有什么是你想在临床实践中分享的?若要分享,有什么困难吗? 5.在问题陈述中,你做了什么?这个练习有用吗?如果有,你将如何把它纳入你的临床实践中呢? 6.我们在多项练习中使用了意象,这样做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如果有,具体是什么区别呢?根据你对理论或临床研究的了解,你认为意象的价值是什么? 7.回顾一下到目前为止的自我反思体验,在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你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了更容易地完成计划,有什么是你可以做的事情吗? 8.本模块中,你希望记住的最重要的收获是什么? 你实践后,有什么感受和想法?欢迎分享和交流。 希望今天的心理锦囊对你有所帮助。 小贴士: 今天的分享来自《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詹姆斯·本尼特—利维等著。 他是悉尼大学乡村健康中心心理健康专业的教授,早年供职于牛津认知治疗中心,在认知行为治疗方面有非常丰富的造诣。他开创了自我体验式的认知行为治疗,并将自我实践融入到认知行为治疗的培训和督导中,指导了数百名治疗师使用该方法。 我也是一名认知行为治疗取向的心理咨询师,目前也在不断精进认知行为疗法。在实践中,我也看到了很多的来访者通过这个疗法获益,走出了困扰自己多年的心理阴影,也希望可以把更多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带给大家,帮助大家。 #成长锦囊# NO.82 心理/生涯咨询师素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生涯规划师,美国正面管教父母讲师,沙盘游戏治疗师,人际关系咨询顾问,英国思维导图导师。 个案时长1000小时,10年+管理,5年+心理,以结果为导向,陪你玩转职场,情感家庭幸福,设计人生做自己,活出素心享清欢! 本锦囊来自《认知行为治疗师的个人成长——自我实践与自我反思工作手册》,在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