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蚁族这个新的名词从坊间到网络、平面媒体蹿红了。有时候我想,我们国家的聪明人不把聪明劲用在尖端科技的创新上,也不用在社会环境(如街头的小广告)的整治上,整天把这种使不完的聪明用在创造这些生僻的词组、短语字眼上。今天来个粉丝、玉米,明天又创造个北漂、光棍节,究竟国人的这种“创造能力”图个什么呢?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去创新一些于国于民于己更有价值的事情呢?
根据相关专家对蚁族下的定义说,“这个群体和蚂蚁有许多相类似的特点:高智、弱小、群居,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的强者’:他们平均年龄集中在22岁~29岁之间,九成属于‘8后’一代,主要聚居于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定义下的非常准确。可这个定义更像是一个营销计划的产品定位。因为这个概念的背后牵涉的并不是来真正解决这个群体的生活现实,而是围绕着一个商业的利益。没有利益我们的国人是不会动脑筋来苦费脑筋创造这些新鲜玩意的,就像古语说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把人性中最丑陋自私的一面揭示的淋漓尽致。蚁族并不是近几年才有的新鲜,也并不是只存在于8后。大概从改革开放开始,从一批批下海潮开始,从进城打工潮开始,从毕业了到大城市去的价值观形成开始,蚁族就一直存在着。今天,只不过在房地产业越来越肆虐的今天,在城市疯狂圈地盖楼的今天,把这群现在被成为蚁族的进城打工者逼得没地方生活只能住在房租相对便宜的地方。9年代,我们一帮同学从山西到北京的时候,中关村刚刚开始在发展,我们住过巴沟,住过六郎庄,住过八家,住过树村,我们同样都是一批刚刚走出校门的人,那时的公交还不发达,每天早晨你会看到在从蚁族集聚点通往中关村的路上全是自行车,那时的我们还要时刻担心被检查暂住证的危险,如果没有暂住证很可能就被罚款,很可能就被直接拉到沙河去,如果你和管理人员“动嘴”,你又没有身份证,很可能比会被遣送回家。蚁族的历史是由来已久的,我们目前的蚁族只是一代一代进城打工人的后继者,一代蚁族靠打拼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买车,买房,下一代蚁族又紧接着补充过来。因为人总是在不断的从学校毕业,因为人总是认为大城市机会更多而愿意忍受几年饥寒,因为现在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人口流动性不大,现在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生活下去,因为人的一生就是需要奋斗的。而这一很正常的现象今天被搬到舞台上来,除了个别人的别有用心外,我不知道这会有什么价值。
我们既不是当权者的后代(哪怕是个镇长),我们也不是大老板的后代,我们也不是会走后门的后代,我们毕业了,我们也要生存,我们也要工作,我们还要娶妻生子,我们能怎么办呢?我们无从选择。因为我们的成长基因不好,我们只能选择随大流去进城打工。
虽然我们是进城打工了,我们不能像有些大官宦人家、大老板的后代刚毕业就在城里买房子的,我们也没法像那些小官宦人家、小老板的后代一样继续拿父母的供养去租住楼房的,我们还无法像街边乱贴广告、乱发传单、乱摆地摊的小生意人一样去缺斤短两,因为我们是大学生,因为我们的成长基因不好,我们只能像蚂蚁一样聚集在城乡结合部。
因为我要写一篇这样的文章,我必须保持我惯有的风格,那就是告诉你一个真实。以免你像找房子住时上当于电线杆子上的小广告。在这个13亿人都被点燃欲望的时代,你听到任何新鲜玩意都不要心动。就像那句有名的“贾君鹏,你妈妈叫你回家吃饭”,也是个商人设计的圈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