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成都一个63岁的老人乘坐公交车因无空着的座椅,干脆坐到了美女乘客的大腿上,女孩被迫“让座”后,又因口角争执,被老人掌掴。(9月17日《成都商报》)在咱们这个什么稀奇事都可能出现的地方,还是引起了舆论的沸腾,这事儿要是传得更远点,差不多会轮到友邦惊诧了吧?
从新闻配发的图片上看,这个老人的体格比青壮年也不逊色,又以其掌掴女孩的干净利落劲大约可以得到佐证。对于一个人到了什么岁数可以称为老年人,咱们这里和国际公认的65岁少了5年,一个63岁体格强健的人,按照中西合璧的方式核算,差不多就是一个准老人。一个准老年人怎么心安理得地坐到女孩的大腿上?
一般意义上去理解,差不多是这样:在一个比较提倡尊老爱幼并自以为在世界范围内,是我们所独有的光荣传统的地方,普世的公共美德与家庭伦理的“私美”之间,一直是有着距离的。在家庭伦理、长幼秩序之内,尊老与爱幼其实也不是怎么协调,一个老人对待子女或者孙字辈的后代,基本上就是玩着做牛做马的怡情游戏。长期的溺爱,强调的是对子女无原则的宽待,千方百计甚至不惜牺牲为老的尊严,讨得孩子的欢心。不过,正是这些人走向社会,立刻就会想到了自己老年人的身份,觉得指仗这一身份必然应该获得青年的无条件的尊重。
问题是,这些老年了的人恰恰忘记了,他们所惯坏了的“美德青年”,也同样拿着自己鲜明的身份特征到家庭之外寻找这种优待。自然就有老年人坐到女孩大腿上,也有年轻人对站在身边颤颤巍巍的老人熟视无睹的状况发生。如果在强大的心理优势面前要进行一次博弈——这远远已经超出了事件的本身含义,而是一场我们所受到的社会公德教育与来自家庭现状之间的精神分裂似的无所适从——动粗或者动嘴当然在所难免。
这个事情若是从另一个角度入手,大约是这样的:美德不可能在不断地碰撞与索取中被发扬,一旦毫不珍惜去滥用他人的美德,结果自然是一件很不美的事。慎用与感恩才会源远流长,大概正是类似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多一个雷锋——当然类似那些大义凛然、公而忘私者不在此列的——就少了一份公共服务者的责任担当,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社会的管理者,假如它为我们提供的服务是周全的,我们就不必指望“雷锋们”过多的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