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一天,你独自走在一条郊区小路上,突然间,天地变色,风雷大作……前一秒种还是艳阳高照,后一秒钟,惊雷四起,暴雨倾泻而下。然后,生平从未中过彩票的你,却遇见了概率为一百万分之一的事情——你被雷劈中了!寻常人被雷劈了,要么挂了,要么焦了……但是,天赋异禀的你,竟然穿越了!!!一阵眼花缭乱的时空穿梭之后,你发现自己到了1991年,生活在美国纽约市,看似是一个寻常姑娘,其实背负了穿越时空的巨大秘密……关于工作秘密毕竟不能当饭吃,你首当其冲的第一个任务就是找工作。你在报纸上发现了一个“电脑打字员培训&上岗”的广告,兴冲冲地跑到报名地点,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就把你问懵了:“请背诵一下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分布!”“这,这……我背不出来啊……”“这是打字员的基本功!”“我背不出来,可我真的会打字……”面试官将信将疑,领你到了一台电脑前。接下来,你使出看家的本领,以眼花缭乱的指法,在这台于你而言样式老旧的电脑上,飞驰一般敲击完了一段文字。转头一看,面试官的下巴都快掉到了地上……当时的美国,个人电脑刚刚开始普及。作为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姑娘,没有相关的培训和工作背景,也记不住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的分布,却能够如此快速地完成键盘操作,既非苦练多年,那就只有一种解释——天纵英才,横空出世!!!(鬼才知道,是因为21世纪你花了太多时间在网络聊天上……)图片来源:www.pexels.com关于爱情一个闲暇的周末,你来到了麦迪逊广场花园,这有一场“死之华”乐队举办的音乐会。不知为何,你的眼神总被身边一个帅气大叔所吸引——他沉醉地聆听着音乐,灯光照在棱角分明的侧脸上,眼睛里有种孩子般的光华……他也留意到了你,转眼温柔地一笑。然后,就像小说中描写的那样,仿佛一股电流直击心脏,眼神交错之间,你们都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心里暗暗滋生了……演唱会散场了,你们不约而同地漫步在纽约街头上。你告诉他,你是一个寻常的打字员姑娘,喜欢旅游,喜欢音乐,喜欢一切新奇有趣的东西。你还告诉他,你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你记得曾经的一切过往,想念父母和朋友,但却永远回不去了。他告诉你,他叫格雷格,年少时生活在一个村庄里,那时就喜欢“死之华”乐队,时至今日,他们的演出依然让他心潮澎湃。他还告诉你,他会永远记住今天的演唱会,这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在黑夜中暗暗羞红了脸,你相信自己也属于那段“最美好的时光”……到了分别的时候,你们给了彼此一个温暖的拥抱,这个夜晚,就这样结束了……故事的结局几天之后,你和格雷格再次邂逅了。你开心地朝他微笑、挥手,却只看到他错愕和吃惊的表情。你疑惑地问他,还记得几天前广场花园的音乐会吗?他一脸茫然地说,不,我从来没去过广场花园。此情此景,你内心悲愤不已,恨不得甩他一脸打字稿!说好的穿越言情剧呢?说好的浪漫爱情故事呢?为什么秒变渣男!!!姑娘,且慢……实际上,他是真的不记得你,也不记得那场音乐会。格雷格年轻的时候,患上了一种脑肿瘤,这种疾病让他丧失了日常事件的能力,他还记得曾经的一些过往,但无法再形成新记忆了。虽然如此,但一些发生在他身上的新事件似乎会留下某些印记。例如,患病之后,格雷格的父亲去世了,他很快就忘记了这个事实,但此后若干年,他会时不时显得很悲伤。借助你和格雷格凄美的穿越爱情故事,我们介绍一下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PS,格雷格真有其人其事,穿越纯属空谈……)图片来源:www.pexels.com关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格雷格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记得过去的事情,带着曾经的积淀一路前行;人也可以被过去所改变,但却丝毫意识不到这些经历。这表明,我们大脑中有两种不同类型的记忆——一种是外显记忆,这是一种可以有意识或者刻意提取的记忆。例如,格雷格记得自己年少时在村庄里的生活,记得最爱的乐队是“死之华”。另一种是内隐记忆,这种记忆不能被有意识地提取,但可以通过行为“暗示”出来。例如,格雷格忘记了父亲去世的事实,却时不时感到悲伤。简单地说,如果外显记忆是你知道你所知道的;那么,内隐记忆就是你不知道你所知道的。自上个世纪80年代,内隐记忆引发了心理学家的兴趣,时至今日,这个话题已经成为记忆研究的热点。内隐记忆的存在,冲击了我们对记忆的原有认知,扩大了记忆研究的内涵,标志着人类对记忆认识的一种深化。不可否认,内隐记忆是个内涵复杂的词汇,人类的多种记忆表现都可以归为这个范畴,为了更好地理解它,接下来,有请两位代表人物&一个代表现象……(1)亨利·莫莱森(HM):有些你不记得的过去,还在影响着你……如果你患上了遗忘症,再也无法记住眼下发生的一切,而有个人经常拿针扎你,再次见到他的时候,你会——啥也不记得地迎上去,还是略有怯意地躲开?亨利·莫莱森的切身经历告诉你,是后者。你还记得这个传奇的男人吗?手术中误切了海马体,此后余生记忆再也无法超过20秒的男人?事实证明,他的确不再拥有可以用语言来表述的外显记忆,但他还有属于自己的内隐记忆。曾经有个“坏坏”的医生,手里经常藏了一根针和莫莱森会面,握手的刹那,针尖会狠狠刺痛莫莱森。第二天,莫莱森再次遇见这位医生,他像是从来都没有见过他一样,但是再次握手时,莫莱森开始有些犹豫,并最终缩回了自己的小手手……(2)一位不知名的妇女:我不知道怎么说,但却知道得怎么做……这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的妇女,由于溺水导致的长时间昏迷,而患上了遗忘症。然后,她在毫不觉知的情况下,学会了做衣服的技能。每一天,她都不记得自己做了些什么。但每一天,睁开眼,眼前有一件未完成的衣服,她就会把它做完;或者,眼前没有半成品,她就开始着手做一件新衣服……(有木有一种海螺姑娘的感觉……)你如果问她,做衣服有哪些步骤?她答不出来,因为这是外显记忆的范畴。但是,她就是会做!!!这种情况仅仅出现在遗忘症患者身上吗?非也,还记得穿越而来的你吗?你记不住键盘上26个英文字母的位置,却能熟练地完成打字的动作。在寻常人身上,这些“习惯化”的动作,也演变成了一种内隐记忆——不需要有意识地提取,你也知道如何做。(3)启动效应:我对天发誓我不记得,但我竟然真记得……啥是启动效应?启动效应指的是,因为曾经接触过某个刺激,后续对这个刺激的加工会变得更加容易。并且,这一切,你往往压根儿觉察不到……1970年的一个心理实验中,4位遗忘症患者和16位普通人学习了同样的单词,然后在四个记忆测验上进行PK——自由回忆:哥们儿,你还记得啥单词?再认:你瞅瞅,这个单词是你刚才见过的吗?模糊字辨认:这个“像雾像雨又像风”的单词,你觉得是啥?词干补笔:这个单词缺了几个字母,你会填上什么?四个测验,前半程靠实力,后半程靠感觉。令人吃惊的是,虽然遗忘症患者的自由回忆和再认都是一脸懵圈,但在模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中,成绩居然与普通人不相上下。他们不记得学过这些词语,但在这些朦胧的情境中,最先跳出来和联想到的,就是这些词语。这表明,这两种测量方式背后的启动效应是一种内隐记忆而非外显记忆。那么,这种启动效应,可以持续多久呢?且看心理学家米切尔的实验报告——17年前,他召集了一帮年轻的被试,看了一堆黑白线条图,随后的测试也证明了启动效应的存在;17年后,这帮人近中年的被试再次被拉到实验室,重复同样的实验。有人口口声声说,对天发誓,我压根儿不记得参加过这个实验了……但是,他们依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启动效应,曾经见过的图片,识别速度远远高于新图片!……以上种种,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有些经历也许不曾在外显记忆中停留,但却在内隐记忆中“暗暗”为生活留下了一些印记。(So,没准儿,虽然格雷格忘记了你,但他听到那些歌曲的时候,会不自觉地泛起微笑,觉得幸福而甜蜜……请问,这是什么记忆?)图片来源:www.pexels.com参考资料:[1] 丹尼尔·夏克特, 丹尼尔·吉尔伯特, 丹尼尔·韦格纳等. 心理学(第三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2] 格尔德·米策尔. 心理学入门(修订版)[M].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3] 杨治良. 记忆心理学(第三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4] 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心理学与生活(第十六版)[M].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文:于格? (来源:于格的格子铺? ID: yg_gezipu)责任编辑:殷水
30
打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