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赵军 | 作者Lilith | 编辑你有没有过这种感受?当有同事或朋友找自己帮忙,即便内心一百个不愿意,嘴上却依旧是“好的好的”?每次在微信上回复别人,消息发送前都要反复思考反复修改,勉强回复后又各种心神不宁?跟别人在一起吃饭时,明明有自己想吃的菜,却不敢主动点,最后都是“随便”?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受,说明你很有可能,在人际关系中是“讨好型模式”。问题来了。我们最想讨好的那个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这个人这么难以讨好?为什么我们花了几十年还是没能讨好他呢?01我们一辈子,都在试图讨好缺乏认可的父母一般情况下,讨好型模式是这样形成的——童年阶段,如果家长缺少对孩子的情感回应,忽视、批评、指责甚至打骂比较多;或者小时候跟父母有长时间的分离、频繁换学校、变换生活环境等,孩子内心就会形成一个虚假的自我。他们在内心深处会觉得:“我是不好的,我是不被人喜欢的,我是不会被爱的,我的需要不会被满足,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感受只会给别人添麻烦。”那么当我们内心深信自己不好时,怎么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和肯定呢?讨好。我们会下意识地变得非常乖、听话、懂事、不让父母操心,最终长成了父母期望的样子。慢慢地,“讨好”成为了根深蒂固的模式,在日后的关系中不断重复。可见,我们看似在讨好现在的父母、伴侣、朋友、同事。但其实,真正想讨好的,是内心深处感受到的那个不认可自己的父母。习惯于讨好模式的人,即使之后找了一个非常包容的伴侣,刚开始觉得非常幸福,好像一切都好了。但时间一长,内心的模式仍会在各种关系中不断重复。近水解不了远渴,同样现在的爱也缓解不了当年内心的匮乏。那些创伤和压抑的情绪,如果不通过心理咨询慢慢疗愈,就会影响到现在的生活。一方面,我们由于缺乏爱和关注,所以渴望建立好的关系,不惜压抑自己的感受和需求,通过讨好去维持关系;另一方面,一旦在关系中走得比较近,我们会变得焦虑、担心,甚至主动拉开距离。因为你内心深处始终有一个信念:别人不会真的喜欢我。最后,当关系真的变得越来越远,我们单方面验证了别人不喜欢自己的预设,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于是,恶性循环形成了。一方面,由于童年缺乏好的养育,我们内心会非常渴望爱和关注,通过讨好获得温暖。但同时,我们又会通过“自我实现的预言”,不自觉推开真正对我们好的人,从而毁掉彼此的关系。02讨好型人格,如何毁掉我们的人生?生活在讨好模式中的人,往往会被三种情况困扰——? 内耗比较大、总是很累内心总是非常纠结,担心自己做不好,试图照顾所有人的情绪,在意别人评价。这样的担心、纠结,会耗费大量的心理能量,导致精神内耗,经常疲惫不堪。? 职业发展困难在职场中容易吃亏,有苦劳,没有功劳。做事时,别人总是会想到我们,升职加薪却无缘。即使有的人能力出众,成为公司中层管理人员,也会因为与领导的沟通、跨部门合作、部门内部的工作安排等,让自己焦头烂额、不堪重负。? 很难有非常亲密的关系有讨好模式的人,非常希望有好的关系,但往往事与愿违,我们越是在关系中讨好,越难拥有高质量的亲密关系。关系比较远的关系,如普通朋友、同事,通过讨好还基本可以维持一个好的关系。一旦关系更近一些,我们就会更加在意对方的感受,主动付出很多,但这些付出往往得不到我们期望的理解和回应,我们会觉得委曲、伤害,关系渐渐变得疏远。总的来说,有讨好模式的人,在朋友、伴侣、夫妻、亲子关系中都较难有真实的情感链接。以我的一名来访小敏举例。她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大孩子已经上高中,小的孩子上初中。当初跟丈夫结婚时,跟他一起白手起家创业,后来事业渐渐有了起色,为了照顾孩子,小敏便全职在家带孩子。每天照顾两个孩子的生活起居,学校、课外班的接送,包括丈夫的生活,小敏独自一人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这一切有时让小敏很累,但也很充实,她一直是别人嘴里的好妈妈、好妻子。一切都非常美好。直到有一天,她无意中看了丈夫的手机,发现丈夫出轨。这无疑像是一个晴天霹雳,把小敏美好的生活炸得粉碎。她开始彻夜失眠,掉了10多斤,情绪决堤,极度痛苦。咨询刚开始,小敏大多数时间都在哭。她无法理解为什么好好的一个家会变成这样。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己付出了一切,丈夫却会出轨,她想知道该不该离婚,离婚后孩子怎么办。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她内心无法承受的痛苦情绪。一方面,她内心是不想离婚的,接受丈夫的道歉,以及不再出轨的承诺。另一方面,她再也无法相信丈夫的承诺,她会控制不住去想象丈夫出轨的细节,让她感觉恶心。这也是婚姻咨询中经常遇到的情况。如果一方出轨,另一方坚决要离婚,那么情况就要简单一些,可能不需要咨询。如果要咨询,我们会去讨论背后各种未觉察到的情绪,以及未来会面对的情况;而如果双方都愿意修复婚姻,但出现了信任问题,这时候靠夫妻双方是很难走出困境的,需要咨询师的辅助和干预才会更有效。之所以靠夫妻双方自己很难走出来,是因为当事人期待的是回到以前的状态,回到出轨未发生的那样。但现实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不可以装成没发生。通过系统家庭咨询,我们会去分析原来夫妻关系模式怎么维持平衡的,现在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平衡。新的平衡不是回到以前,而是信任危机发生后,如何让双方在关系中重视体验到被爱、被重视的感觉。我们不会因为理性上想要维持婚姻,或想要原谅对方,就能放下;我们只有在关系中感受到被爱、被重视后,才能渐渐消化出轨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不好的情绪。在系统家庭咨询中,咨询师一般会布置一些家庭作业,通过新的改变的尝试,让夫妻双方在新模式中体验到另一种可能性。小敏和丈夫通过咨询,基本重建了信任,很好地缓解夫妻关系,达到新的平衡。同时,小敏也在咨询中渐渐意识到自己一直有讨好模式。小时候讨好父母、老师、同学;长大在与丈夫、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她也尽量去照顾他们的情绪和需要,只有把他们照顾好了,自己才有价值和存在感。但这个过程中,她会有很多压抑的情绪,比如觉得委曲,觉得丈夫和孩子都不理解自己,这也会让孩子和丈夫在享受小敏照顾的同时,产生内疚感。这是因为关系是一个系统,而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平衡。比如夫妻关系作为一个系统,会同时有“亲密”和“独立”的需求。在小敏的夫妻关系中,小敏基本承担了表达夫妻关系中“亲密”的需求,而丈夫表达了夫妻关系中需要“独立”那一部分的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后,小敏渐渐有了明显的变化,她以前总是通过讨好别人从而感觉自己很好,现在她会尝试主动去照顾和满足自己。她慢慢参与到公司的管理中。空闲时,开始健身、美容,和朋友聚会。她第一次感受不用讨好别人,自己反而活得更轻松,更有能量。曾经她付出所有,让自己成为一个好妻子、好妈妈,以为这样丈夫就会更顾家,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如今,她把精力更多放到自己身上,丈夫反而比以前更早回家,更关心孩子的学习,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发现了吗?当新的平衡中,小敏既表达了“亲密”,也表达了一部分“独立”需求。?丈夫的位置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通过参与到家庭活动中表达“亲密”的需求。而这,就是修复关系的开始。03如何打破讨好的魔咒第一,讨好模式需要的不是改变,而是理解。当我们还是一个孩子,被父母忽视时,我们能够获得父母关注的方法很少,所以讨好模式在当年能让我们获得多一点的关注和爱,对成长是有帮助的。只是这种模式无法适应成年后的生活、工作环境,且代价很大。它压抑了我们内心的感受和需要,阻碍了幸福。一般在咨询中,我会和来访者讨论童年经历如何形成讨好模式。比如小敏四岁前在外婆家长大。当她回忆到妈妈来外婆家看她要离开时,她抱着妈妈的腿不让她走,周围的人还在笑她不懂事时,她哭得泣不成声。回到父母身边后,妈妈对她很严格,她总感觉自己不管怎么做,妈妈都不会喜欢自己。渐渐地,她变得听话,懂事,通过讨好来获得父母的认可,但跟父母始终不亲近。小敏回忆起这些时,嘴角挂着凄然的笑容。她说,这些年都刻意不去回想这些经历,觉得父母不容易,自己也长大了,过去的事都过去了。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情绪,一直在影响着自己。第二,改变不是懂得一个道理,而是一种体验。在咨询中,我们可以学会怎么觉察到内心的情绪和感受,体验到我们可以被人理解、值得被人理解。渐渐地,这种体验也会内化成为我们内心的一部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也从而发生变化。当我们体验到可以做自己、“讨好”自己更舒服、更放松、更踏实、更有魅力时,我们自然不太会去讨好别人了。就像小敏,当童年那些压抑的情绪,失望、痛苦、羞耻,都被看见、被理解,她终于收获了一个重写自己人生剧本的机会。希望,你也可以。- The End -作者介绍赵军赵军老师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动力催眠师,从业已经10年,服务时长超过3000小时,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赵军老师擅长以心理动力取向、催眠治疗、家庭治疗、短期焦点治疗,帮助来访者解决婚姻家庭、个人成长和人际关系等议题。在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中,赵军老师尤其擅长带领来访者深入潜意识,增强内部动力,创造持久的改变。面对不同的来访者,赵军老师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疗法,帮助来访者定制最适合的咨询过程,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迎来成长。来访者匿名评价:如果你有类似困扰,可以先预约一次谈话咨询,初次会谈评估分析问题所在,确定适合你的咨询方案。为了鼓励求助意愿,赵军老师特地开始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700元/次的咨询,现价350元。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点击下图,向赵军老师求助 ↓如果你还有犹豫,可以看看赵军老师的自述,每一个踏出改变的人都是不容易的,但是一旦踏出这一步,就会有惊喜,有意想不到的风景,希望你也能领略到。为什么想成为咨询师:从追寻自己的人生意义开始,一路学习、体验和成长,当自己感受到人生可以因成长而变得更广阔充满力量和激情的同时,也更容易理解和帮助到别人,仿佛不是一种选择,而是顺其自然慢慢成为了全职咨询师。咨询虽然有很多技术、方法,但我理解的咨询背后更像是一颗发光的心,点亮另一颗发光的心,照亮别人的同时也进一步明亮了自己。写给来访者的话:当我们有一些自己无法消化的内心困扰时,咨询并不是唯一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不过心理咨询是一种相对更有效率、更有效果的方式。咨询设置: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适合咨询方案,比如关系、个人的一些情绪、行为习惯等,这样的咨询偏短程,就像我们眼睛近视了配了一副眼镜,几次咨询就能结束并有明显效果;跟个人成长经历、性格等有关系的比较深层次的问题,就像要治疗我们的眼睛,让眼睛恢复正常功能,这样的咨询偏长程,会在2-4次咨询中收集相关情况和信息,进行评估,然后确认咨询目标和方案。↓给自己一次改变的机会,开启人生新的可能↓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