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杳朹 | 作者正义 | 编辑Lilith丨责编我从没想过自己会走进心理咨询。?说来也是有趣,高中二年级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上课的第一天我就隐隐约约有种预感,自己未来想要报心理学。?说不出具体的原因,或许是冥冥之中天注定,也或许是身上的某个特质与心理学科相吸引。?后来读大学时,我也的确选择了心理系,并且目前也从事着心理专业相关工作。?但对于心理咨询这件事,我的潜意识却仍旧顺应着,普罗大众对于心理咨询的常见观点:“有病的人才要去做心理咨询”、“学心理的自己就应该要会调节自己”·····?以至于身边每每有人谈到找咨询师做咨询,一方面我会觉得心里痒痒的,但另一方面也会问自己:“真的有必要吗?真的需要到这一步吗?”?兜兜转转一直到年,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尝到了坠入深渊的感觉。?01我从未想过意外与告别会同时来临?我想年对很多人来说,应该是难忘的,甚至是创伤的。?但年的上半年对我来说,却恰恰相反。?因为疫情,我可以名正言顺地天天和家人待在一起,享受他们的照顾;我也有一段正在发展的亲密关系,也在自己的城市购买了一小套房子。?一切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都是那么的美好而充满希望。?但也许是过于高兴,吵醒了悲伤的心房。?年下半年开始,我的人生急转直下。?爷爷的往生,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近死亡。?从送他到医院到葬礼结束,我只把自己关在房门里偷偷哭过一次,更多时候都是强迫自己表现得既冷静又理智。?有的时候回想起一句话:“亲人离世哭不出来的背后,有时候藏着内疚”。?而我的内疚,不单单只是对爷爷,也有对这个家庭的内疚。?然而祸不单行,处理完爷爷的葬礼不久后,我又再次经历了亲密关系的断联。我原以为自己的内心能足够坚强,跨过这些悲痛。但当我想着开始建立下一段关系时,却发现一切是何其困难。家人往生、关系破裂,接踵而至的悲痛给我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加上外貌频频受打击,随之而来的,便是外貌、年龄焦虑和自我怀疑。?回想那个时候,我经常能体会到濒死的感觉。?就像跌入无尽的深海,看着海平面离我越来越远的同时,还能感受到被狠狠摁住咽喉般的强烈窒息感。?也不是没有尝试过和朋友倾诉,但聊得多了总感觉收效甚微。?加上也不是所有人每天都有空,最后只能日复一日躲在工位独自哭泣上,哭到要做事情了,再草草收拾一番,迎接新一天的工作。?那段时间,恐惧、绝望、悲伤、抑郁……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萦绕在我的心头。?一方面,我觉得自己的未来可能就是这样,不会再有任何变化了;但另一方面,我又害怕自己的未来真的是这样,害怕看到第二天的太阳。?独自漂流在悲伤河流中,直到大半年后,我才遇到了一块浮木。?那时,我所在城市的某家机构推出了一个活动,只要每天在网上留下自己想说的话,第二天就会得到咨询师的回复。?我二话不说,就报名参加了第一期。?现在回想,那段经历就像“解忧杂货铺”一样,让我紧缚着的内心短暂松了一口气。但在结束之后,却总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毕竟关于为何总是难过,我自己可能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想了又想,我决定正式进入一对一心理咨询。02直面改变,让感觉回归自己?坦白说,刚进入一对一心理咨询时,我的感受并不是很舒适。?一方面,心理咨询总会带领你觉察到一些自己难以面对的、无能为力的部分;而这些部分随着咨询深入展现得越多,就越容易让人感到挫败、茫然,很不知所措;?另一方面,毕竟自己是心理系毕业的人,也曾参加了格式塔工作坊的学习、觉察工作坊等一系列带有体验又有些授课性质的课程。?所以内心总会有个声音在发出疑问:咨询师到底能不能帮到我??这导致每次咨询师提问时,我的大脑中就会“分裂”出另一个咨询师对自己说:?“他在用外化技术!?他在找你的例外了!?他在找你的支线故事了!”?我的内心也曾经默默呼喊过:“不要再对我用什么CBT技术、叙事疗法、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了好吗?那些对我一点用都没有!”??直面自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否则我也不会出身心理专业,却让自己深陷泥潭中这么久。?真正让我看到改变的发生,或者说到目前为止咨询给我最大的改变,反而是在我的工作中。?以前的我,在面对领导布置的任务时,总是一边认真地做着,一边又到处抱怨,总想着得到领导、同行的认可;?但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我第一次看到了,正是过分执着于从他人处得到认可的想法,成了限制我的枷锁,让我遇到一点挫折就总是顿感无力,停在原地无法向前。?我终于意识到,其实无论我做得好与坏,工作本身根本不能完全展现我的价值。?从那以后,我开始学着我的咨询师的问话,去和我辅导的当事人会谈。?开始把对领导、公司的期待放回自己身上,不再用工作中的事务当作评判、彰显我价值的标准。?在最近一次的咨询里,我也和我的咨询师开玩笑说:“本来想着要处理自己的人际、生活,没想到反而在工作上转变很多。”?而在人际上,最先让我感受到变化的,则是当有人再对我的外貌挑三拣四时。?我不再像从前一样觉得那是自己的问题,然后苛责为什么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姣好的容貌和皮囊,为什么自己总是这么懒不去健身房运动。?而是学会了大胆回击对方:“我看你也就那样”。?后来,随着咨询的次数增加,我对情绪的掌控能力也慢慢变强了。?以前我遇到不好的事情时,总是习惯把自己沉浸在某个情绪里,一直反复咀嚼;但现在我可以快速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尽快恢复过来。?情绪调适的变化,也让我在工作中真正具有了深层的同理心,能够和当事人在身体和情绪感受上保持同频和连接。?而我也终于明白,一个非自杀性自伤的当事人,为什么会受困和受困于何处。?我开始更努力地去倾听和陪伴当事人,就像我的咨询师那样,适时地做一些情感、内容表达和情感、内容反应,发自内心地去敬佩每一个当事人,敬佩他们在苟且的日子里,依然能朝着自己期待的生活向前迈进。03觉察之后,便是接纳?人之所以会走向成熟,并非刻意去遗忘那些失落与悲痛,而是学会了疗愈。?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心理咨询,作为走出困境的方法。?现在的我,仍旧在保持着定期进行心理咨询,但我始终不觉得自己是一个“合格”的来访者。?毕竟我也只有在累积到了一些东西,或者一定程度时,才会预约心理咨询。?这个间隔可能是几个月,也可能是半年,这种感觉就像有一句话说的:“没有病入膏肓就不要去医院”。?因此,心理咨询对我个人而言,最大的帮助其实是情绪缓冲。?在过去,我的行为、我的模式、我的语言也许会很多人不理解,觉得这个不该那个不行,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挫败感。?但在心理咨询室里,在心理咨询师面前,我却可以放开自己,安心做自己。?因为他会告诉我,这些行为、模式、语言都是“存在皆合理”。?心理咨询总能让我看到自己无意识逃避的内心,让我看到自己做出这些行为、说出这些话背后的动机,以及我想从中获得的什么东西。?而不断地“看见”,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觉察。?从最开始的咨询师带着我觉察,到现在,我能开始有意识地觉察自己。?这种“觉察”,让我每一次在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不再抱有那么强烈的罪责感和内疚感,不再感觉自己从百米高空狠狠摔进万丈深渊。?回想起我的咨询师曾经问我:“我很高兴看到你的这些改变,你觉得你的这些改变是因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很久。?直到写下这些文字时,我想我终于得出了答案:?改变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觉察。?我不断地看到自己,然后再慢慢地接纳自己。?咨询师引导我找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让我自己面对所有困难、解决它或者心安理得地跑掉,最终不管怎样的问题都是我自己解决的。?在这个过程中,我的内心一遍遍成长、加固,我对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敢于面对未知的将来。?而这些答案,我也会在下一次的心理咨询中,亲自告诉我的咨询师。- The End -什么时候才要去做心理咨询?有必要吗?学会觉察,才有疗愈的可能。我们需要不断地看见自己。而心理咨询师能引领我们找到自我觉察的方向和内心的力量。点击下图,即可半价体验咨询师的陪伴:责任编辑:微青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