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文章精选 / 正文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中国人不得不看

俗话道:养儿防老。然而,时代在变,世道在变,孩子也许无法陪伴与供养我们一生。在孩子长大之时,做父母的,也许终会面临这个略显残酷的问题。?01?在台湾有一位夫人,早年丧偶,她在台湾靠教书赚钱抚养儿子。儿子小时候非常听话,她把儿子教育成人之后,送他到美国留学。儿子毕业之后留在美国上班赚钱买房子,娶妻生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老夫人一直一个人在台湾,她打算退休之后到美国跟儿子儿媳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就在她自己要退休前的三个月,她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将这个愿望告诉了儿子。她想着自己立马就可以和儿子在美国团圆,想到亲戚朋友羡慕的眼光,喜从心来。于是她一面等儿子的回音,一面把台湾的一些产业和事务都处理掉。在她退休的前夕,她收到了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打开一看,里面还夹着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她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她的儿子从来不给她寄钱,她赶紧把信开启,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决定还是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说这件事了。母亲读完这封信之后老泪纵横。只觉得一生守寡,辛苦付出却换来这样的结果。从此老年凄凉、孤苦伶仃,她痛不欲生。后来,她修佛了。修佛之后她想通了,她把这3万美金兑换成台币,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她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信上写道:儿子,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作:是以前给你信的补充文字。我收到了支票,用这张支票做了一次世界旅行。在旅行中,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看破、放下,让我看到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在变化。如果我今天看不破,还这么执着、这么痛苦的话,可能一年半载,我就会去世,或者我会想不通自杀,地府岂不又多了一个冤死鬼。儿子的绝情,让她看破了人间的缘聚缘散,一切都是无常,她学会了淡定从容。她说:我已经没有孩子了,心无罣碍,所以我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啊。赵朴初说过: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02?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这真的是一篇不忍心看,却又不得不看的文章。虽然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像故事中的这个儿子一样凉薄,但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当一个孩子长大成人,拥有自己的世界,他都希望有一片自己的天空,而不是父母的所有物。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抱着老了靠子女的想法过活。父母与孩子,从来都是相互的恩赐,而不是单方的付出与取舍。这种关系很奇妙,扶持与成长都在,感受超乎想象。孩子对你孝顺,是福分;若孩子不够孝顺,我们也强求不来。最好的办法是:做好靠自己养老的打算,做好为自己负责一生的准备。最后,一首美丽的诗歌《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送给所有的父母,祝福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和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射出的箭。弓箭手望着未来之路上的箭靶,他用尽力气将你拉开,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在弓箭手的手中弯曲吧,因为他爱一路飞翔的箭,也爱无比稳定的弓。——纪伯伦

— The End —

标签:社会心理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中国人不得不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中国人不得不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