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安全感是 世界的事情,殊不知,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和习惯其实都是因为缺乏安全感造成的。攻击性很强、妈妈在和不在完全两个样、经常会害怕和害羞,如果家里的宝宝有以上这些表现,妈妈们需要注意了,孩子可能会有安全感缺失的问题。
安全感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研究依恋的美国心理学家曾指出,在婴儿期没有建立强烈和安全的依恋关系的孩子,一生中都将缺乏与他人建立深入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这种论断也许有些绝对,但其他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在婴儿时期与父母建立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到3岁半时,社交能力比未曾建立良好依恋的同龄儿童更为活跃,较多地受到同伴的欢迎和追随,富有同情心,表现出有领导才能。而那些没有良好依恋关系的孩子,容易胆怯退缩,对人不信任,缺乏自信心,情绪不稳定,难以和别人建立良好的亲密关系,对环境适应力差。
什么原因会造成孩子缺乏安全感
家庭生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家庭成员之间融洽的关系,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如果孩子经常看到父母间的冲突,孩子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与畏惧。
母亲没有足够的安全感,情绪多变: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者,如果母亲经常怕这怕那,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做事与生活态度。
孩子的心理营养未得到满足: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没有得到行动上的自由、独立与正常情绪的释放。
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溺爱,使孩子畏惧困难:家庭温柔的陷阱,特别是隔代疼,把孩子保护得太好,剥夺了孩子面对困难的机会,使孩子胆小、畏惧困难,自然也失去了安全感。
家长的怕输心理和处处都要孩子争“第一”:家长常常让自己的孩子与别的孩子进行比较。当孩子不如别人或出现问题的时候,家长会非常着急,抱怨的话、情绪化的行为就会出现。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只能听得表扬,听不得一点批评意见:孩子常常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表扬,使孩子患了“表扬依赖症”,听不得一点反面意见,这样的孩子缺少抗挫折的体验和原动力,常常会很情绪化,缺少安全感。
如何帮孩子建立安全感
和谐的家庭气氛:当孩子经常处于父母言语不合或是肢体冲突的不安环境中时,孩子会有恐惧的猜测,爸爸妈妈是不是因为我不乖才吵架?他们是不是不爱我了?
充分的亲情陪伴:对于孩子来说,爸爸妈妈就像是玩伴一样重要。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孩子将很难养成良好且规律的生活习惯,安全感自然也就无从建立或培养了。
找出不安的原因:有些大自然或外在环境上的灾害可能使孩子感到不安,比如说地震、天空中的闪电等。这时父母可以寻求音乐、艺术的治疗,协助孩子重建安全感。
借助游戏的帮助: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参与活动,或是通过游戏中的肢体接触建立安全感,同时也可以与宝贝一起参加亲子课程,在游戏中让亲子情感升温,沟通更加顺畅。
容许孩子哭泣:有时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让孩子感到很委屈或孤立无援,这时孩子哭泣只是想要吸引大人的注意力。有些父母却以训斥的方式不准孩子哭泣,此举是不可取的。
造成孩子没有安全感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亲子关系是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的一条道路,所以,父母应该更加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安全感,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面对以后的人生。多带宝宝去参与同龄孩子的亲子活动,或者由父母陪宝宝一起参与一些培养动手能力的早教的游戏,都有不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