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以来,“常回家看看”被写入法律,规定子女应该经常看望问候老年人。但在一些欧美国家,是否会有不一样的养老现状呢?今天我们跟随康路网小编一起走进欧美老人生活,了解他们的真实生活。 欧洲:老了就是自由 “和儿子住在一起?这可不行。”蕾娅今年64岁,儿子结婚后,她主动搬离布鲁塞尔市区的房子,到75公里外的小村庄居住。 蕾娅不愿和儿子住在一起的原因很多,既希望儿子更加独立、自由,也担心两代人同处屋檐下会矛盾不断。 退休独居5年了,但蕾娅不觉得孤独。她在房子前面开垦出一片菜园,“这是有机蔬菜,我送了些给儿子吃,健康也省钱!”蕾娅会做马赛克装饰艺术,还在学习中文,“我还想学推拿,以后能帮助其他老人。” 和蕾娅一样,欧洲老人一般都是独居。根据2008年的调查,当时27个欧盟成员国的家庭平均规模仅为2.4人,丹麦甚至不足2人。 许多欧洲老人把老年看做进入一个自由的时代,少了工作和家庭的压力,自己可以学习一项新的技能或者一门外语,也可以出国旅游,参加各式各样的俱乐部。有些英国老人退休后创业,开起了咖啡馆、小饭店;不少法国老人走进学校担任义务辅导员。还有机构招募老人做海外志愿者,承担食宿费用。八十出头的瓦格纳女士去年更是做了件疯狂的事情,自己驱车一千多公里从比利时去西班牙找朋友,结果对方要来比利时办事,老太太索性载着朋友又回来了。“疯狂吗?不!我自己觉得很正常。” 网络的普及更是让欧洲老人多了沟通渠道。蕾娅也玩脸谱,上面“高龄”好友不少。除了查看对方页面,她还会对些照片或文章发发评论。在捷克,10年前,65岁以上的老人中仅有五分之一的人使用手机,现在这一比例已上升至84%,使用互联网者已达到17%以上。据媒体报道,英国有慈善机构征集青年志愿者教老人们上网,从而消除孤独。 平时陪伴蕾娅的就是6只猫,如果出去旅游,就得寄存在附近的朋友家里。数据显示,欧盟共有7000万个家庭拥有宠物,而大多数宠物为老人所养。研究证明,饲养宠物可缓解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并有助于降低血压。 但是,并非所有老人都像蕾娅一样乐观健康,尤其是一些步入高龄或疾病缠身的老人更是失去独立生活的能力。但即便如此,不少老人也宁可一个人住,尽量不去麻烦子女。法国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法国老人们大多不愿意成为子女的累赘。超过半数受访者宁愿住在自己家里接受医疗和生活护理,只有5%的人表示愿意搬去和子女同住。 这种“独立”多少有赖于欧洲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在比利时,许多老人选择居家养老,可以请护工每日上门护理、帮其购物。在北欧,独居的老人更多,并依赖社会养老。比如丹麦,流行自助养老社区,老人们可以约上老友一起钓鱼、养花,还可共同租用特别的照料服务。 对于负担沉重的欧盟养老体系来说,金融和经济危机的爆发以及随之而来的债务危机可谓雪上加霜。有专家怀疑,未来的欧洲老人能否继续享受如今的养老服务,一旦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也将受其影响。 为此,欧盟近几年不断推广“健康老龄化”的观念,希望通过提高整个老年群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水平,减少医疗支出和延长老年人的有效劳动寿命,促进老年人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举措之一就是鼓励老年人继续工作,荷兰颁布法律要求招工时消除对老年人的歧视,法国曾为57岁以上老人设计了一年期“短合同”,瑞典举办很多针对老年人的培训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