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自我感受经常两极分化,怎么调节?

你好,给那个希望自己真诚如一,渴望建立纯粹关系的你一个温暖的抱抱!

根据你的提问和自述,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内心的一些想法:

1.你认为自己内心处于两极分化的状态,并为此感到困惑。从你的描述当中,至少看出了三方面的矛盾:对于自己的感觉,时而高高在上,时而虚弱到土里;对于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时而热烈,时而冷漠;与母亲的关系,时而感觉能量、温暖,时而感觉害怕哭泣;对于母亲的评价也是比较两面。


2.从你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影响你这种自我认知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你做了一个心理测验,并觉得对你的判断比较正确“关系是缺乏真实感的”,并因此而郁闷;二是,心理咨询师听了你的自述后,给出的评价是“对关系是处于矛盾”;三是,你发现这种理论上的判断,在和母亲的关系中得到了实际的验证。因此,更加肯定了自己“两极分化”。


3.同时,你也对自己“两极分化”进行了某种程度的解释。首先,你内心深处有一种抗拒“难以承受和家人朋友之间感情上的不纯粹-比如利用”,所以,你不愿意真诚相对。其次,你的母亲的两种较为明显的表现,以及你们之间的关系,是造成你如此的家庭“原始”模式。


4.面对这些,你想要摆脱自己“两极分化”的感受,能够做一个稳定的能量饱满的人;同时,希望能够与母亲、与朋友建立真诚而纯粹的关系,享受亲情和友谊的美好。

 

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个曾经跟你有相似困扰的人,加上对周围朋友的观察,给你一些面对问题的方向:

1. 个人觉得导致这种状态的关键问题可能是:小时候跟父母的亲密关系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情感的那部分处于较为忽略和掩盖的状态,未能充分发展,导致自我价值感较低。这跟母亲的情感稳定性有关(目前如果情绪变化较大,孩子在行动时会更多关注她的反应,而忽略或压抑自己的内心想法),也跟你在家里的表现有关。就我自己来说,小时候是父母的小帮手,也比较乖,父母从来都是用我做的事来认可我。但这种“对事不对人”的关注方式,适用于孩子犯错时,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来说,造成了对孩子本身的忽视。


2. 因为无条件关爱的缺乏,另一面就意味着,我要努力去创造条件(表现好,给你好处,讨好你等等)才能得到爱,即有条件的交往。这种关系,人从内心深处是容易抗拒的。我个人有留守儿童的经历,这种感觉特别明显。不知道你个人成长经验中是否有类似的关系。


3. 不管什么原因,你有这样的反省已是非常有深度的自我认识,但我们的成长不能止于认识自己的不足,还要努力转化,让“不好”成为迈向更好的阶梯,这才是正确的方向。


4. 我们可以从这几点展开思路。

一是,平常心看待“两极分化”,任何人都有两面性存在。事实上,如果我们将之看作“双面性格”,去调查周围的朋友,你会发现很多人也存在。比如,今晚吃饭有个朋友说,她说双子座,所以两面性格很明显。平常心相待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越抗拒,越纠结。


二是,当你能平常心看待时,不要抗拒它,去观察它。看它在不同交往中的具体表现。不要评价,继续深入,看它在张扬什么,试图掩盖什么,内心在担忧和恐惧什么?找到背后的原因。

三是,在内心跟母亲的情绪划定界限。要知道,你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你现在已经长大,要学会尽量少受母亲不良情绪的影响。虽然你是好孩子,但每个人都无法管理他人的情绪。


四是,正确对待“纯粹”的关系。世界上几乎不存在没有“原因”的关系,不管是什么情感,都因为某种“原因”而连接在一起。而这种“原因”就经常包括你抗拒的“利用”。对此我专门研究过,真正长久深厚的关系(亲情、友情、爱情)需要真诚和价值(包括利益)的双重滋养,缺一不可,具体的组合你可以去分个类。不要害怕被“利用”,而是要想着更好的发展自己的能力,主动使自己有更大的利用价值,那时候已转变为引以为豪的“贡献”。


我是书山文泉,希望你能在真诚感激他人之好,热心的助人为乐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成为真诚有力量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