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8岁男孩,有时候自卑有时候盲目自信不听劝怎么办?(8岁孩子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有几个问题是作为大人要思维向下的去思考的。

一,孩子为什么会自卑。自卑和盲目自信是相反的。

二,脾气倔的方式是不说话,还是发脾气。这个行为是和谁学的

三,事情的对错和认知有关。对于孩子来说没有“对错”的认知的,这个标准是大人眼里的标准,是大人根据法律道德,社会习俗养成的认知习惯,孩子还没有学到这方面的知识。

四,事情的对错具有“角度”性。我们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再看一遍问题,再判断对错。尽量达到和孩子同理心,这样即便是教育,也可以用适合孩子的方法。


首想内向是性格,即便是男孩子也可以是内心腼腆的。

自卑和成长经历有关。如果教育相处中,对他只有批评,否定,自然会变的“自卑”。其次,自信是因为孩子现在八岁是有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他知道自己哪些方面是厉害的,所以会自信。但是因为大人不觉得是有点,于是觉得他的自信是“盲目的”


倔。这个有两面性。

好的倔脾气是“持之以恒”的态度,对学习,对生活是有正向作用的,可以坚持做一件事,不会半途而废。

负面的倔脾气就是“油盐不进”这个不进是为什么呢。也是两个方面

一个是“纯熊孩子”,就是觉得自己没错,凡事都要顺着自己的心意来。这个模式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宠溺,惯出来的

第二种是,“进”的道理是错的,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没错,所以觉得大人说的是错的,自己自然不愿意听,就给人一种“油盐不进”的感觉


倔的行为。

不管是因为内心不说话,还是撒泼的倔,都是行为。行为的开端和形成是从模仿学习和后天加持来的。

模仿学习。可以是身边人,家人,同学,老师,邻居,玩伴。也可以是网络,小视频,电视剧,综艺,等等。

我们需要的是调整行为,让孩子知道遇到事情之后需要开口说,也需要有正确的处理方式,而不可以是不合时宜的行为方式。

调整的方式不用是杜绝。花朵需要阳关也需要风雨。一味的不接触负面的人和事也是不利于成长的,要做的是,遇到好的对的事情要学习,遇到不好的不正确的事情要自我监督不做这些事情。所以需要孩子学会明辨是非。

后天加持。让孩子敢于开口。

如果孩子一开口,不管说什么,大人们都是怼回去,直接指责,或者孩子有问题问出,大人们不回应,说小孩懂什么,等你大了自然就懂了。

次数多了就会让孩子觉得“说了等于白说,还会被骂”自然就不敢再说,也不会去说,所以会出现“无言的抗争”,也会让人觉得这个孩子很自卑。

我们要做的就是,听孩子说完事情,了解孩子对任何事物的好奇。并对“开口”的行为作出表扬,再评论或回答孩子说的事情。

比如在孩子说完后,可以说:宝宝真棒,把这件事情说完了,以后有任何事情也可以像今天一样和爸爸妈妈说,我们会认真听完。现在爸爸妈妈来给你解释一下事情本身你要认真听,过程中有你听不懂的可以问题好吗。


对错的认知和角度。

对错的不是人,而是事情。所以当事情发生后我们不用指责孩子也不用指责对方,而是说事情和行为不好。这样不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是在说我不好,给孩子产生误会,觉得父母不喜欢自己。父母说的不对的,不好的,不喜欢的,是事情本身和自己做的事情不好不对。这样孩子接受起来也会更愿意一些。

另外不指责对方也是同理。和八岁孩子矛盾的要么是同学伙伴要么是老师了。如果说对方不好,会让孩子不愿意再接触那个人,会不喜欢那个老师或者同学。时间久了会厌恶老师,不会喜欢上那个老师的课。也会讨厌那个同学,要么是孩子和同学们一起孤立他,要么就是那个同学和其他同学玩的好,孤立孩子。总归是对同学关系不好的后果。


角度就是要客观,对事不对人。即便是让孩子听老师的话,也不能一味的偏袒老师,让孩子去听从老师的安排,而是老师也会犯错,谁有错谁改。但是不管对错都要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如果是孩子错了,需要教育,如果是父母错了,也要和孩子道歉,并改正。


对错的认知。

我们的大众认知里,需要尊敬师长,爱好花草树木,不能浪费粮食等等。都是后天形成的,所以是需要教的,不能在孩子一犯错的时候就指责,因为孩子都不知道自己错哪里了。

比如,今天孩子在小区公园里打了一只猫,家长看到后直接上手大孩子,并大声说:你怎么能打猫的,不能这么做,下次不允许了。

孩子就会委屈,不理解。因为他不知道为什么不能打,为什么禁止这个行为,为什么你可以打我,我不能打猫等等问题,还会因为大庭广众之下的斥责,让孩子很没有面子。

我们可以在发生这个行为后先制止,在能够找到猫的时候,治疗好小猫。然后回到家里,先问孩子为什么想要打猫。比如是不是看到别人这么做的,或者好奇之类的。然后进行认知教育,首先是猫和人是一样的,会流血会刚到疼。其次可以打孩子的手背让孩子也感受到疼痛,让孩子明白,猫被打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感受。最后是道德和法律的教育。需要爱护小动物,包括植物等等。


现在孩子还小,任何教育都不晚。在改正行为问题的时候要有耐心。很多的认知教育,道德教育不是一次就可以的,而是要循序渐进,慢慢引导。更需要知道个体间是有差异的,不能过度比较,觉得怎么你的班上的同学不和你一样呀,就你学不会,不听话。而是要和孩子自身比较,一个行为有了改善和进步就要及时给出夸奖,也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并给出赞扬。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