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感受得到,楼主和女朋友都非常爱对方,所以在感觉到对方的忽视和情绪后,都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你选择沉默,她选择拉黑甚至分手,但其实你也发现,这样并不能解决你们之间的矛盾,对吧?
是的,当我们从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激情期到争吵不断的磨合期,最大的转变就是:热恋时觉得根本不是事儿的差异会变得非常扎眼。比如:牙膏要怎么挤才对,厕所的马桶盖是不是应该用完就放下,洗手间里掉的头发有没有及时清理,谁洗碗谁做饭……全都是这样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两个人却吵得不可开交,争吵得多了,对感情也是一种很大的伤害,甚至很多伴侣因此而分手。
那么,我们如何化解这些冲突呢?
分享给你们一个工具——区分立场和需要。利用这个工具,可以有效帮助你们把注意力集中放到两个人共同的利益和需要上,而不是谁对谁错的立场问题上。
其实,双方的立场就像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看起来势不两立,但是在水面之下,其实利益和需要是交织在一起的,需要我们去关注。
你会发现,不管对方表面上看起来如何与你势不两立,如果能够明白对方真正的需要,解决方案很可能水到渠成。
举个例子,当你一回到家就看手机,女朋友因此很生气。看起来女朋友的立场是对你看手机很不满意,可实际上她真正的需要是希望你多花些时间陪她,多给她关注和回应。
如果你这时只看到对方的立场,强调自己看手机是在工作,那么,双方就会陷入谁对谁错的立场纠纷之中。
如果这个时候你能够看到对方的需要,直接回应说:“亲爱的,我这边有点紧急工作要处理,大概半个小时就好,我处理完马上陪你聊聊天好不好?”我想,这场冲突马上就会消解于无形之中。
当然,如果你的女朋友能够明确自己的需要,也以温和的方式直接表达出来:“亲爱的,你回家后就一直看手机,我有些失落。你能不能现在陪我说说话,我需要你多关注我一下。”
这样,当我们可以看到对方的需要,彼此满足对方的需要,就可以避免很多冲突。
因此,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需要学会去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和需求,也需要去倾听对方的感受和需求,只有进行这种深层次的链接,你们才不会总是重复这种表面的争吵模式。
此外,在情绪激动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学会应对窄化效应。
所谓窄化效应,是指当人处于情绪的控制下时(比如恐惧或者愤怒),关注点会急剧变窄,容易盯着某个细节或某个点,视野和认知都会变窄,为了满足当下的内心需求,就会放任自己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神经生理学家发现,处于窄化状态的人,体内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驱动自己发泄欲望。也就是说,处于窄化效应下的人,很难阻止眼前所有的冲动,会被身体和情绪本能所控制,越是想利用理性去抗拒和克制,越容易适得其反。
所以说,当我们特别生气的时候,“讲道理”作用通常不大,当情绪问题没有解决的时候,拼命“讲道理”的人往往会显得更加讨厌。
那这个时候,该如何处理呢?
对于我们自己,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1, 保持觉察:自我情绪调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持觉察,知道自己的情绪大概处于什么状态,从而避免做出让自己后悔的冲动行为。那如何保持自我觉察呢?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关注自己的呼吸,当情绪上来开始进入窄化状态时,一般呼吸会变得急促,这个时候先花几分钟平复一下呼吸,感知一下身体哪里比较紧绷,这是让自己放松下来最为直接的方式。
2, 状态预警。在自我觉察的情况下,如果觉得效果不佳,或者没有紧急调整的时间,那可以直接对对方说:“我现在情绪有点激动,可能需要时间来平复一下,能不能给我几分钟调整一下?”或者在其他一些场合,你可以说需要去上个洗手间,或者找个地方冷静一下,这样对方心里也有数,同时能对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
针对处于窄化状态下的对方,你可以这么做:
1, 积极倾听,理解对方真正的需要。
在冲突发生之前或发生过程中,如果对方的情绪被你看到并给予了回应,其实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大半,而这个过程中,学会积极倾听就很重要,我们该如何去倾听呢?
在倾听时,要注意对方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尝试去感受对方的情绪,明白对方此时的情绪状态究竟怎样。如果能够更深一步,去理解对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看到对方内在的需要是什么,就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区分立场和需求的方法来处理了。
2, 把握好节奏,先讲情,后讲理。
只有先处理好对方的情绪,才能使“讲道理”变成现实。由于人处在窄化效应中时,会感觉到时间变慢,所以我们处理情绪不要着急,要花足够的时间和耐心来倾听,或者通过有效提问来让对方逐渐释放情绪。情绪平复后,问题的解决就会很快。
当我们可以跳出思维局限,不再局限于自己的立场、纠缠对错,就能穿透表象,看到对方真实的需要。如果你真的带着一份深情,愿意去满足对方的需要,而对方也愿意看到你的需要,满足你的需求,那么,你们就已经领悟到了幸福的真谛,你们的亲密关系也会越来越好。
祝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