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不停重复回想,总是控制不住的反刍性思维怎么办?(总是反刍式思维)

   反刍式思考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反刍思维作为一种认知,对情绪也有重要的影响。

        反刍思维是一种伴随认知、情感、行为的复杂现象,它出现持久且难以摆脱,关于反刍思维的概念界定研究者们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反刍思维是一种心理病理性的认知风格,表现为对消极情绪和经历的反复思考。采用韩秀(2010)对反刍思维的定义:“反刍思维是个体反复思考消极事件和消极情绪的症状、原因、结果的思考方式”。

        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把反刍思维看成是病理性的,它与多种消以往以往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把反刍思维看成是病理性的,它与多种消极情绪相关。但是很多学者对于反刍思维构成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正常反刍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风格,它能缩短目标距离,接收来自环境间接的暗示,促进目标行为;而病理性反刍则是适应不良的反应风格,阻碍目标的达成。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把反刍思维看成是病理性的,它与多种消极情绪相关。但是很多学者对于反刍思维构成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

       一、反刍思维的影响
       反刍思维能让人产生极大的精神内耗,既会给身心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也会影响人
的正常生活:

1. 增加某些痪病的风险
反刍会让消极情绪持续更久。研究表明,反刍思维会提高人们患上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精神疚病的风险,还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2. 引发社交焦虑
反刍者会在生活中更容易黏人,且更易具有攻击性,这让他们更难获得积极稳定的社会支持,加剧人际紧张关系,引发社交焦虑。
3.行动力变差
反刍者虽然会想得很多,但这些繁杂消极的思绪,会削弱他们的行动力。反刍大多数情况下只是—种逃避方式,会让人不去寻找解决方案或者执行解决方案。

       二、减少反刍思维的方法

1.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器
记录哪些因素会触发你的反刍思维,比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看到了什么,然后想办法规避和管理它。
2. 转移注意力
当你意识到大脑又陷入循环反刍时,及时打断它,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电影电视剧、美食、游戏、工作等等一系列活动中去。
3. 将反刍转化为反思
不要把注意力只集中在过去的局限,也要寻找好的方面肯定自己,作为以后借鉴的经验。更要聚焦注意力在解决问题和满足需求上,接下来该做什么,规避什么。
4. 设定反刍时间
如果你暂时还没办法让自己跳出反刍思维,那就设定一个合理的时间,比如下午空出半个小时,主动把反刍思维纳入每天的生活。这种主动有时会让你更容易发现反刍思维中的不合理成分。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