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对于很多东西都很暴躁痛苦,帮助或关心也是束缚?

亲爱的题主,你好!

我是心探教练怡名。


认真看了你的问题,很愿意与你分享我所了解的,希望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1、尝试看看自己从何时起不想遵守规矩。

 

我想与你分享的是,我们当中许多人都不愿意遵守规矩,只是许多人知道,如果不遵守,会带来许多可能不好的结果,所以大多数时候会遵守规矩。


而你所描述的事情,是家庭中常会出现的场景。

我想,这并不能严格算是不遵守规矩。

就像我们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别人越是让我们做什么,有时越不愿意去做。

可能不提醒,反倒愿意去做。


许多人,可能只会有一点点不乐意,不会很暴躁或感觉痛苦。

这时,我们可以回想一下:

自己从何时起,开始有这样的反应?


有可能,是我们的某种焦虑,带来的这些不愿意受束缚和要求。

我们觉得焦虑,大多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

 

想象中的自己,可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幻象,可能不大容易实现。

 

理智上,可能知道自己怎么做好,可身体就是不配合。

尝试梳理一下,从什么时候,有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做法,而产生了这种在不同事件中,不断重复这种痛苦。

  

2、尝试破除反刍式思考,勇于尝试。


“反刍式思考是指经历了负性事件后,个体对事件、自身消极情绪状态及其可能产生的原因和后果进行反复、被动的思考。”

 

本来,起床吃饭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却在我们自己心里变成了折磨自己的事件。

原因就在于被动比较当前状况和无法实现的目标之间差距。


那么,我们如何改变呢?

自己有尝试过吗?

行动是破除这样循环的好方法。

 

比如,自己不想起床,就不起床。

这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去责备自己。

这样我们的痛苦就减轻许多。


对于别人如何看待或提醒,那是别人的事情,自己只管做好自己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我们尝试过与父母沟通吗?

比如,既然自己觉得他们的帮助或者关心,对自己来说都是束缚和要求,那么有尝试过,和他们说明,不用管你吗?


你自己静下心来想一想,如果没有父母的关心提醒,自己会照顾好自己吗?

还有,自己有尝试过重新来看待自己的问题吗?

想过去配合父母吗?


比如,在父母叫自己起床之前,就提前起床,对父母说,我想吃早饭。

那样自己的掌控感、不被束缚感是不是就减轻了呢?

我们的想法常常不自觉地限定了我们。

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改变自己的想法,来改变这种感到被要求从而暴躁的循环呢?


自己去看看,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和做法。

在可行的范围内,我们其实是有许多方法不被要求与束缚的。

不妨大胆尝试一下。

 

简单分享这些吧。

祝好呀!

欢迎在评论里给我反馈。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