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人际交往中,老是被人孤立排挤,找不到原因?

题主你好,我是答主曲慧东,一个喜欢用意象说话的心理咨询师。


在从现实层面找调和与同事关系的方法之前,我想先和你聊聊“听到别人大声说话和指责或者砸东西,我会不自觉精神抽离全身发抖”这个事。你提供的这个来自于身体本能的反应确实很重要!


从神经生物学的角度看,听到大声说话、指责、砸东西这些突如其来的“大”声响时,恐惧情绪自然袭来,我们的身体本能做出了一些列应激反应:血液流速加快,流量减小,全身或者局部肌肉颤抖,能量处于收缩状态。然后我们才在头脑中做出了一个判断,我害怕了。接着做出战斗/逃跑或者木僵的状态。


题主说那种时刻往往是精神是抽离的,身体是颤抖的,这就是木僵的反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被别人指责的时候无力回嘴。那个时候脑子真的“转不动”了呀!


战斗/逃跑或者木僵的状态是原始人面对危险时常用的应付模式,他们发现可以保存生命,于是将这个遗传信息留存在了基因了。这也是大部分会在应激状态下做出类似反应的原因。同事们选择了"战"的模式,你则选择了"木僵"状态。先不要纠结为什么“我”不能像他们一样,这与太多因素相关,同样家庭成长起来的两个孩子,还会有完全相反的表现。这与大脑神经连接方式、遗传、文化、早期的依恋关系都有关。在我的经验中,当我们内在价值感低,总是希望通过做好自己来获得认同的时候,就是没有办法“支愣”起来对着干呀!


不过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而解决之道就是在我们认识到问题之后,能够开始有意识地去调节。是的,有意识的、带着一些觉察地去应对。


有些人说,糊里糊涂地过也蛮好的,觉察出来了,看见问题所在了,我更痛苦了怎么办?其实糊里糊涂过没什么不好,有些人一辈子懵懵懂懂也蛮幸福的。但问题是,你开始痛苦了,不舒服了。这就需要勇敢去面对了。这里的“勇敢”不是去鼓励你和对方发生冲突,那不叫勇敢,而是莽撞。我所说的勇敢,是去勇敢的面对自己的内在状态。


比如,当我意识到我的身体在发抖,我可以让自己和这种抖动的身体感觉呆在一起,不带评判的呆在一起。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练习站桩的经历,我在刚才是练习的时候,身体抖到不能自已,越是想去干预,越是抖得厉害。问了师傅,师傅除了从身体因素分析了原因还让我从心态上了解了如果应对抖动。他说,站桩的过程中如果把意识放在抖动这件事上,往往就会有评判、有分别心出现,当我们用好或不好去判断时,我们的意识其实是被带跑了,但是和抖动的感觉呆在一起,是一种只是与感受共处的状态,静静地看着它,心正,体内的阳气就战胜阴气,阴阳平衡了,颤抖现象就停止了。


这个过程其实不会太长,稍微用一点心,身体就能快速恢复到正常状态上来。身体平静下来之后,大脑也就开始能够正常运转了。这也同样可以通过神经生物学的角度解释:大脑的前额叶皮质是大脑下达执行指示的中心,专门负责分析和思考。它发挥作用时,可以帮助我们抑制冲动,令我们更专心于任务。当我们可以理解当下的“恐惧”情绪,就能有机会做出遵从道德且理智的决定。此时适当的反思:刚才发生了什么?我怎么了?我能做些什么?我还能做些什么?会更客观地看待“威胁”,压力水平自然随之降低。


在这里我没有从讨好者的角度分析你的现状,而是希望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实际的操作方法,让自己先学会安抚自己的情绪和状态,不至于在事情再次发生时让自己陷入过度的痛苦之中,进而更加自责。


与同事关系带来的压力性事件,是我们在日常需要去应对的,重塑自己面对压力的状态,给前额叶皮质增加一些锻炼的机会,会帮助我们更好低应对压力,让自己的状态更好。


在具体操作上,可以尝试这样做,慢下来。比如那些口不对心的话可以晚几秒再说出口,想去包容别人、遵从别人的念头稍微停一停再做。人的能量是有限的,但你把更多精力放在应对这些事情上的时候,你的大脑、身体能量都在超负荷运转。慢下来,先不着急采取行动,放慢脚步去感受周围的世界,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好奇,自我价值也会自然而然的产生。


以上希望为你提供参考,如有需要心理咨询进行深入探究,我在壹心理始终等你。


祝好!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