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题主好!
我是阳光,感恩相遇!
见字如面,从题主的求助话题:“老婆有偷窃癖,该怎么帮助她?”从中带给我这样的感受,一方面是题主的自我觉知力很强,字里行间感受到题主内心的无力和无助;二是感受到题主的感同身受以及助人的真诚与善心,十分渴望寻找到如何帮助老婆的专业方法,这里,我也很愿意分享我的反思与思考以及想法,希望带给题主些启发和参考。
~~~~~~~~
先来梳理一下题主描述到的具体情况,并尝试加以解读与分析:
? 昨天派出所打电话过来,说我老婆偷化妆品,我老婆后面私下去赔了,回来跟我说是捡了别人钱包,因为之前我妈跟我说家里莫名丢过两三次东西,怀疑是我老婆偷的,我不敢相信,她工资比我高,储蓄也不少,直到昨天派出所打电话过来我都不敢相信,上网查了可能是心理疾病,我该怎么帮助她更好呢?
从题主这段简短明确的描述里,引发了我这样几个反思:
【1】从公安派出所打来电话,老婆私下去赔了,可见“偷窃”构成法律要件的证据确凿;
【2】对此,老婆对题主的解释说是“捡到了别人的钱包......”,或许,老婆“转化了承认偷窃的话题”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尊”,老婆尚有知道面子的“羞耻心”,大概率可能是心理疾患之列的“品行障碍”范畴?
【3】老婆并不缺钱,依据是:工资比题主高,储蓄也不少......那为何还要“偷窃”呢? 问题不在“偷钱”本身,而在于心理上的“创伤性经历”?
【4】既然是一种心理上的疾病,那最终解除之道,还是需要从源头上来寻觅方法。
限于求助内容的描述局限,那么,针对题主的提问,或许可以尝试从这几点上去应对试试看:
第一,题主和家人先从心理上接纳老婆的“现实行为”,认知上理解并摸清这样行为的来龙去脉。
先从认知上了解“真正的窃贼”与“病理性偷窃”之间的根本不同。
两者的区别在于:小偷总是想偷最值钱的,而有“偷窃癖病患”对于“偷”的东西却并不特别需要,仅是为了满足主观上“偷窃”,在这个过程带来的一种快感,进而满足心理上的快感。
同时,“病理性偷窃”之所以要偷窃,是因为她内心有一种想偷的冲动,这种冲动非常顽固,她自己已经无法控制,或者说难以自控的。既然算作是一种病的话,相信老婆也是一个无辜的“中招病患”。
第二,题主和家人对老婆的接纳是改变的前提,我们抱着“知耻者而后勇”的信念,寻求专业的帮助才是可行之道。
1、现实中,真实的小偷,所谓“真偷”,是一个让大家非常讨厌的群体,如果知道了某一个人是小偷那么大家都会远离这个人。然而,现实中还有一类人他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偷窃的欲望,他们可能并不缺钱,而是“喜欢”偷窃,确切的说这是一种叫做“偷窃癖”的心理疾病,而并非本人故意而为之。所以,作为家人,我们要接纳老婆这样的“心理病态”。
2、如果是顽固性“偷窃癖”的话,算是一种心理疾病,这种人忍不住想去偷东西,即使被抓住了下次还会忍不住继续难以改正。他们和一般的小偷不一样,一般小偷偷东西是为了钱财,他们只是为了获得心理满足感。所以,对待这类人群不能简单粗暴,以避免出现其他更为严重后果。
3、在实际医学临床上,根据大量的研究资料了解到,有偷窃癖的人一般心理都不太健康,可能从小就比较倔强自私等等,有着比较强大的报复心理,不管是亲人还是朋友的批评都让他们心理不爽从而想要报复和发泄出来。这类人群往往会通过偷窃发泄,虽然似乎两者没有多大的联系,但是对他们来说算是固定的模式,这个模式的“习得或者养成”并非是本人的错导致。
4、“偷窃癖”可以有这样几种具体表现呈现——
① 这种偷窃行为没办法控制,而且是反复出现的,假如长久这样下去最终可能会导致心理变态。
② 偷窃之前没有任何预谋都是一时冲动开始的,一般都是单独行动不会团伙作案。
③ 偷窃癖是逐渐形成的,而且会愈演愈烈,而且很难矫正改正,需要耗费更多精力时间
④ 很多患者伴随着人格缺陷等等。
5、关于“偷窃癖”的正确面对——
① 一般来说“偷窃癖”和家庭教育、个人成长经历等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其中在女性身上比较常见,一般在大约17-20岁时候表露比较明显,这需要专业的临床精神科医生加以确认,最好征得老婆的认可。
② “偷窃癖”和其家庭生活条件、文化水平等没有联系。要想追根索源,唯有从老婆原生家庭上去探究。
③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目前此病尚没有对应的药物可以治疗。
④ 可以尝试专业的心理咨询,通过催眠等办法进行改善,也或者说“偷窃癖”的人群无法从偷窃这件事情获得快感,最终偷窃行为就会逐渐消失了。这么说来,题主不妨挖掘一下与老婆相处的模式中,如何获得更多的“共同快乐/相同兴趣爱好......”方面去做文章试试。
? 以上,是针对题主困惑问题,我的回复,希望能够带给题主些积极有益的帮助。
~~~~~~~~
我是壹心人阳光,世界和我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