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
为你有这样的思考与觉知点赞!
这真的是一个很不好回答的问题。
可能本来就没有答案。
很愿意把我的思考与你分享。
大家一起探讨。
1、关于自我的幻象。
在《自我 的本质》一书中,就说到:
自我是一种大脑的幻想。
自我建构来自于他人和环境。
就如同你所说的,自我的东西都在不断变化。
所以你会困惑:
“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却还在不断追逐着一直变化着的”。
关于自我的追寻这个问题,可能在某些时候,也困扰过其他人。
无数的人给出许多完全不同的答案。
我们可能也有只属于我们自己的答案。
所以,我更为关心的是:
我们如何知道我们关于“自我”的认识之后,还可以好好地生活。
如何有兴趣,推荐你看一看《自我的本质》这本书。
2、避免过度自我分析。
这是我个人的观念。
当我们暂时找不到可以自洽的关于自我的认知时,可以不过度自我分析。
当然关于是否过度,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同。
只要没有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我觉得都不算过度。
这可能是我们发现新自我或是自我追寻的一个过程。
也可能会像《改变从心开始》中所说的那样,活出神性来。
但是如果让自己好像失去了掌控感,或是只看到幻象,而无法让自己安定,那么我觉得可以暂时不去过多分析。
有时我们在某种想法中打转,是不是也是一种幻像?
如何将自己的思考为自己所用,了解了自己,可能更让自己幸福。
3、变化与获得幸福。
你说“如果真的是场梦,在梦里做一个让人人厌的人和做一个让人人爱的人又有什么区别呢”,我想这区别还是很大的。
因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就像我们解释梦那样,梦是虚的,而感受是真实的。
就像做一个让人厌的人,和让人爱的人,给我们的感受可能完全不同。
因为我们都在环境与和他人的互动中。
如何能在幻梦中,获得掌控感和幸福感?
这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的意义。
我们可以改变的有限,但我们可以构建全新的自我认知。
让自己喜欢自己,喜欢世界 ,做一个让自己幸福,让他人幸福的梦。
外在的努力一直很重要。
包括我们对自我的探索。
因为我们笃定地相信什么,愿意去做什么,这个过程常常比结果本身还要重要。
外在的努力与了解自己,有时可以相辅相成。
并不完全是对立的。
我们可以一边努力,一边了解自己。
对于追逐其他东西,你更关注结果还是过程呢?
自己因为什么想去追逐呢?
是否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想来,你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如果只是因为受其他人的影响,盲目去追逐,只会让我们不快乐。
而真正是我们自己想追逐的东西,给我们带来的是滋养。
我们的感受和行为都变得不一样。
简单分享这些吧。
祝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