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工作压力很大,回到家似乎也感觉不温暖,父母除了要求抱怨指责,好像并没有对自己有身体或心灵上的关心,同时又感觉到孤独,没什么朋友,喜欢宠物却没有自由领养,所以长期处于孤独压抑的状态,导致你身体上也有了一些反应,比如有失眠,心情低落等等。每个经历了你这样境遇的人都容易产生压抑沮丧的感觉,而你能前来专业心理平台探讨内心困扰,让我感觉到你的勇敢和改变自己的决心。接下来,我们可以就你诉说的几个点来讨论,你试着思考一下,看看是否会有新的感受?
1、自我身份的同一性整合。“生活压抑,找不到方向和活着的意义。” 按照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我感觉到了你对自我身份的困扰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同一性整合需求,青少年时期(12-20左右)的一个核心问题是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我们常常会有意识地回答"我是谁"的问题,这一阶段的冲突是:同一性和角色混乱。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了新的观察与新的思考方法,经常考虑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从别人对他的态度中,从自己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中,逐渐认清了自己。此时,他们逐渐疏远了自己的父母,对父母的依赖关系中解脱出来,与同伴们建立了亲密的友谊,从而进一步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将来产生 ——种内在的连续之感,也认识自己与他人在外表上与性格上的相同与差别。认识自己的现在与未来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这就是同一性,即心理社会同一感。这种同一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及了解自己与各种人、事、物的关系,就能能顺利地进入成年期,就会产生同一性的混乱。如:怀疑自我认识与他人对自己认识之间的一致性;做事情马虎,看不到努力工作与获得成就之间的关系。同一性混乱,还表现在对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共同点与差异看不清,要么持对立情绪,要么盲目顺从等。在两性问题上也会发生同一性的混乱,认识不到两性之间的同一与差异等。所以青年人对自己的身份感觉迷茫,想要探寻自己在社会环境中的位置,探索自己未来发展的方向,是非常好的课题。
你可以从三个层面来探索自己:
(1)个人层面,认识你自己。记录下你的各种身份,职工,同学,家里的孩子,性别,年龄、兴趣爱好、特长等等,这些基本信息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你以及你的自我世界,看看各种身份发生的故事,经历中的感受和想法。所有的身份、感受集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完整的你,带着你对自己的知觉和认同与世界产生联系并存在。
(2)与人社交连接层面,学习如何与人相处,提升社交技能。与人连接是以各自的身份进行交往的,比如在工作环境中,同事之间的交往主要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为目的,同事之间相互支持,遇到志趣相投的,或许还能深入交往成为朋友。在家庭环境中与父母交往,自己的身份是孩子,父母与自己都有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在变,关系却不变,比如父母一直把自己当小孩管着,长大的孩子自然会感觉到压抑,看得出来你特别希望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让关系更和谐一些。同时,你有意愿交朋友,养宠物,这些都是渴望连接的动力。可以试着做些小小的改变,看看哪些关系可以变得更近?
(3)在社会中的位置与责任层面,增强公民意识与责任。比如,关心国家命运,参与社区活动,保护社会环境等等,思考自己可以在大环境里做些什么,或许能找到属于自己更多的身份。
这三个层面构成了自我身份的整合元素,你可以试着多感受多记录,结合具体的生活经历来归纳整理,能帮助到你进行很好的的自我整合,对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在社会环境中处于什么位置,可以或想做什么,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适合与什么样的人交往等等,都会有深入的理解。当你的自我知觉清晰了之后,或许会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动力去探索更多的关系和成就,比如亲密关系。
2、如何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工作很累,却总是被父亲批评被母亲唠叨,甚至有讨厌家庭的感觉。是的,父母的爱是产生安全感与归属感的屏障,每当你回到家需要被安慰被鼓励的时候,却总是被父母批评,像是被双重打击了,人就愈加沮丧,容易失去信心,在这样的环境里就不容易产生积极情绪。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别人对自己的负面评价呢?
我们要知道评价是基于期待的,比如同样的考试成绩80分,一个人希望自己得满分,得80分就会失望,而另一个人本来的期望值是及格,80分大大超过来自己的预期,就会特别高兴。同样,你父母对你的批评和唠叨居多,可能也是源于他们对你有较高的期待,希望你成为他们眼中优秀的孩子。
每个人都只能为自己的期待负责。你是独立的个体,你的使命是为自己的期待负责,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所以当听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我们可以立马反应的是,ta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是基于ta的什么样的期待,去理解对方评价背后的期待是什么,当你感觉到自己不需要为对方的期待负责时,你对外在的评价也就不那么敏感了,也就不那么容易失望了。比如当你想清楚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生活有目标和具体计划,那么父母对你的期待只是参考作用,并不能起决定作用,你可以拒绝满足。
委婉地表达拒绝满足对方期待。亲近的人爱对自己发表评价,很容易产生压力,所以我们需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才能避免被压迫,我们需要表达拒绝被评价,担心过度强硬伤害他们的话,可以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比如交代一下你自己最近忙的工作,自己未来的打算等等,并且把自己的需求明确地告诉父母,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我猜父母会理解你的。
3. 亲密vs孤独。你说出门在外没有什么朋友,养小狗连狗粮都不能买,看起来你有要连接的渴望,22岁青年的心理特征正处于发展亲密关系的发展阶段,需要亲密感,包括爱情与友谊。如果一个人不能与他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不能与他人进行思想情感的交流;不相互关心与帮助,就会陷入孤独寂寞的苦恼情境之中,你有这样的感受再正常不过。我们试着开拓自己的兴趣爱好,试着寻找和自己兴趣爱好相类似,在情感上能产生共鸣的朋友,甚至能巧遇心仪的TA,身处安全的关系中,我们比较容易产生亲密感和归属感。关于买狗粮的决定,我猜当你理清谁有权力为自己生活负责时,你就知道谁可以决定买狗粮了,那么自然养狗就不会被不能买狗粮的信念所限制。
4、失眠。你的睡眠状况有多严重?听起来还有一些信心不足的情绪,工作状态似乎也不太好。所以,假如一周内有三天以上睡眠少于5、6小时的样子,要及时去三甲医院的心理科去看看,睡眠问题解决了,心情也会好很多,看问题的角度也会改变。
所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生命课题和特殊矛盾,我们去面对,去整理,去解决,当我们对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期待有了越来越深入的理解,对自己在社会中的身份有统一的整合认识,同一性顺利整合之后,你会感觉自己对于各种身份的自洽,可以自信自如地处于各种关系中,既有保持亲密关系和友谊的能力,也能与孤独自处,能分清自己与他人的不同期待,不被评价控制,也不控制他人,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发展下去,与世界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