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呀,给你一个360度的拥抱。
疫情到现在快三年了,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也塑造了我们很多的习惯,有些可能会变成永久性的改变。
疫情期间动不动的封闭也成为了常态,时刻得预备着万一封闭了呢,很多本来吃一顿买一顿的人,开始给家里囤货了。刚开始大家预估的,解封后的报复性消费,其实也没有出现。可以说,疫情对人们的影响是深远的,并不仅仅是封闭这个偶然性极大的事情。
但在我看来,疫情对我们最大的影响是还是在心理上的,即便是生活恢复了正常,也难免会有更多的思考。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疫情封控期间的隔离呢?我觉得可以从一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第一,是接纳。
有一句话说的好,这天下的事,可以分为,你的事,他的事和老天的事。
你的事就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事情,比如,要不要学习,要不要努力工作。
他的事,就是他人的事,比如他人要不要学习,他人要不要工作。
老天的事,就是属于不可抗力了,比如,自己学习了,会不会一定就能考第一呢,疫情是不是我不想要就可以不来呢?基本都是写个人无法控制的,只能听天由命的。
疫情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就属于老天的事。当然,这个老天的事可能是很多人的行为最终把事情推向了某一个趋势,但对于单独的个体来说,是不可控的,是不确定的。疫情期间,即便是我们个人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但架不住有的人不遵守,或者有的人本身也是被误伤之类的,总之疫情来了。
所以,对于疫情期间的封控,隔离等等错失,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接纳。接纳自己被隔离在家,无法外出,无法上学,接纳整个小区甚至整个城市静态管控等等,把这当成是不可抗力,或者是命运吧,那就认命吧。
第二,向内看,与自己链接。
其实我们平时习惯了向外看,忙着跟其他人建立关系,忙着寻找热闹,忙着跟上潮流,去忘记了,其实人生最重要的关系是跟自己的关系,正好趁着这种不得不被封闭的孤独,来尝试跟自己的链接。
有一本书《孤独,回归自我》,讲的是,孤独跟人的关系,依旧如何利用孤独向内看,去回归自我。去跟内在的自己对话,孤独是现代人的休息疗法。
而能够链接我们与内在的自己的办法,去读书,去思考,去书写自己,推荐《写作疗愈:用写作赶走焦虑、拖延、坏情绪》《书写的力量》之类的书。
还可以去发展一些小爱好,比如,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平时觉得很琐碎,难的沉下心去做的事情,比如,收拾衣柜,整理书籍。
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隔离在家的运动可以考虑做做瑜伽,冥想等等,这些运动很舒缓,能够让我们关注当下,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也是跟自己建立链接的方法。
第三,利用网络跟他人建立联系。
疫情封控,封的是空间上的,但网络本来就没有界限。我们可以再网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又很多的兴趣爱好论坛之类的可以加入,现在的很多工作也是可以在网上做的。疫情期间,很多人通过网络也能助人。
当然,如果你本身比较容易受负面信息的影响,那就要适当的控制上网,把自己跟那些影响自己的负面信息隔离开来。
疫情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内心的确定性来抵抗,只要我们内心足够丰盛,足够强大,对于这种不确定性就更加的笃定。
愿疫情早日过去,我们又可以不受限制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我是经常又佛又丧,偶尔积极上进的心理咨询师,世界和我爱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