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楼主,你好!我是壹心理倾听师邢颖,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看了您的问题,觉得您真心不容易——离家在外上大学,一到放假,谁不希望回到自由自在、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好好放松一下呢。
和家人久未相见,见面时来个大大的拥抱:我们真的太想你了,你总算回来了。家里已摆好了父母为你准备的可口饭菜。那种画面多幸福。可是,你却不能!
我爸妈都不记得我什么时候回家,我都是自己给自己煮饭。
看到这句,挺替你难过的。
假期要是能慵懒的睡到自然醒,和家人一起说说学校的见闻,听父母说说家里的事情。可是,你却不能。
每次满怀期待,高高兴兴回家,却总是面对无理取闹的母亲,暴躁的父亲,自顾不暇的姐姐,家里处处是冲突。
满怀期待回家——面对家中冲突——后悔回家,多次的循环,让你留在学校想家,回到家中又苦闷不堪,一时之间,躲也不是,回也不是,的确令人苦闷!
从你的描述中,我依稀看到你的【家庭成员之间沟通模式】好象是这样的:
妈妈:指责式沟通,还经常逼你做你不想做的事,无理取闹,
爸爸:回避式沟通,沉默寡言,受不了以后则对抗。
您:我不太清楚您是怎么和父母沟通的,但是从表达上看,也是有想逃离的回避感。
【家庭成员的负面情绪】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每一种负面情绪的背后,都有一种心理需求,需要被满足。
妈妈发脾气、爸爸变得暴躁、姐姐焦头烂额、你焦虑、害怕,这些是你们的情绪。
你们家庭中每个人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我试着说一点点,你也可以想想:
你:离家许久,渴望感受家人对你的想念,被关注,被家人需要。享受一些假期的特别关照。
妈妈:家人觉得她无理取闹,远离她,她内心孤独,希望家人说你真不容易,为这个家操劳。她的感觉是失控的。在她焦燥烦闷的情绪下,对于你的假期,她是没有概念的。
爸爸:希望被妻子温柔对待。被骂很委屈,已经忍耐了,却无法平息,委屈变成了怒火。
姐姐:面临失业、逼婚等问题,是悲伤、害怕的,希望家人可以给予鼓励。
【各有渴望,即不被看见,也看不见他人】
你的家人好象还不太会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脆弱与需求,他们常态化的使用指责、攻击的模式表达内心的委屈、孤单、悲伤、恐惧,造成了表达语言和内心所想不一致。
不当的沟通模式反而引起家庭其他成员的对抗和疏远,这种近一步把每个人推开,内在被看见、被关注的渴望更加得不到满足,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处在这样的家庭系统中,您,可以做些什么呢?
1. 率先成为“洞见者”:也许您暂时没有办法承接他们的情绪,那就先试着从这个视角观察体会他们行为言语背后的渴望,如果感觉到了,不妨试着替她表达:“妈妈,你是因为这件事觉得很生气/难过么?”“姐姐,你压力很大吧?没关系,我陪着你。”陪着她在她的情绪里呆一会。
2.觉察自己的需求,试着做一致性表达:“其实我在学校很想你们,看到你们我就很开心。但是当你们吵架的时候,我觉得很难过,我能为你们做些什么呢?”“我知道姐姐现在压力挺大的,如果我能为你做点什么,你能开心一点点,我很乐意。”
3.如果觉得自己暂时承载不了家庭的情绪,不妨把自己的假期安排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旅行、勤工俭学、学习新技能或兴趣等。这样你就不会觉得自己是躲在学校里了。
远离造成焦虑的环境,想家的时候,给他们打打电话发发信息,告诉他们你的收获和对他们的想念。让自己的生活先充实起来。
4.您当下出现的一些呼吸不过来,心跳过快,也反应了您当下的情绪处在浓度较高的水平,可以找到学校的心理老师帮助您缓解,您自己也可以学习一些关于情绪、沟通模式的心理学知识,更好的帮助自己。
成长是一个慢慢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的过程,成长也是一个经历痛苦后通过学习获得觉察的过程。
您今天在平台提出问题,就已经开始了探索学习的步伐!我相信您有力量通过自我的成长,让家人感受到:原来还可以有更好的沟通方式。请相信,您自己也是有力量的!你可以为你的家人带来爱与温暖。世界和我爱着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