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儿子抑郁,丈夫隐形:为什么越付出,家庭关系越痛苦?(抑郁症儿子对父亲恨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任丽 | 作者正义 | 编辑Lilith丨责编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怎样??在最近的一次咨询中,来访者A(化名)喜悦地对我说:?“老师, 真的很感谢遇见你!现在的我学会了好好关照自己,不再过度控制儿子,和老公的关系越来越好啦。?我们现在还经常一起学习育儿和教育理论,特别充实。”?听到她这么说,我很欣慰。?回想起刚来咨询时的她,是那么的自责、焦虑,因为自己的影响,孩子抑郁,丈夫也形同路人,家庭岌岌可危。?但现在的她不仅拯救了自己的家庭,还重新获得了对生活、对关系的掌控感。?而且咨询结束后,这种改变没有消失,而是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个故事我很想与大家分享,也希望她的故事能够让更多的人,在探索家庭相处的路上少一些波折,多一点信心:?美满幸福的家庭并没有什么秘诀,只不过是懂得彼此尊重,不强求、不越界。?01儿子抑郁,丈夫隐形我做错了什么??第一次在咨询室见到A时,她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因为儿子。?A是一名在事业上非常成功的女性,担任公司部门总经理,在工作上也非常拼,完全是靠个人能力升到了现在这个位置。?在外人眼里,她意气风发,丈夫支持她的事业,儿子成绩也非常优异,完全就是一个令人艳羡的完美家庭。?但这样一个完美家庭的背后,却是一地鸡毛。?儿子刚刚升上初中,就被诊断为抑郁症,目前休学在家。?对于这个结果,A非常自责,焦虑失眠。?一方面,看着自己培养的优秀孩子,居然也会抑郁,这让心高气傲的A感到分外挫败和无力。?另一方面,她又对儿子的不争气,感到非常愤怒。?每天在单位处理完一堆烦心事,劳累一天回到家,看着瘫在床上只会打游戏的儿子,就气不打一处来。?但这还不是全部,比起儿子的抑郁和自责本身,更让她痛苦的,反而是自己的丈夫。?那是一种彻彻底底、孤立无援的感觉。?一直以来,由于A的性格偏强势,加上丈夫又是家里的老幺,性格软弱,天天只会把“妈”字挂在嘴边。?所以平时家里的大小事,基本都是A说了算,丈夫根本插不上嘴,能躲就躲。?就像个隐形人,一遇到困难就只会逃跑。?即使知道儿子得了抑郁,丈夫还是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般,在自己的世界里怡然自得。?这让A忿忿不平,她想不通,明明自己已经很辛苦了,还为这个家庭付出了那么多,却落得这样一个结果,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忍无可忍,A只能把自己内心所有的积郁全部发泄到丈夫身上。?原本幸福的家庭,不知从何时起,充满了无休止的阴霾和怨恨。?失眠、焦虑、争吵、孤立无援......接踵而至的崩坏感让她感觉实在是活得太累,真的撑不下去了。?无论怎么做,好像都找不到正确的答案。?02心理咨询如何帮助她走出困境??a、看见问题?听完A的述说,从结果上而言,她很明显是这段经历里的受害者,这没办法反驳。?但是,导致A成为受害者的,并不是其他人,而是她自己。?为什么说是她自己??不明白很正常,A自己一开始也不明白,这就是心理咨询展开工作的地方。?在咨询过程中我了解到,A其实也很希望丈夫可以依靠。但她的内心总觉得丈夫是靠不住的,在教育孩子方面也是无能的。?因为每次让他学习育儿理论,就摇头一万个不愿意;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总是不配合。?实际上,丈夫并不是没有配合过。但无论怎么做,最终都会以不满意为由,被A无情地否定和拒绝。而这种长久以来的打击,也使得丈夫变得越来越逃避,对于孩子的教育,也不再进行任何参与。?另一方面,A也习惯把自己的性格和生活作风,强压到儿子身上。?A对儿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总是想让孩子能和她一样独立坚强。?比如儿子确诊抑郁症之初,A压根就不相信儿子会得这种病,甚至拒绝给儿子服药。?因为她觉得抑郁症根本不是什么严重的事情,只要自己多开导几次,出去散散心就能解决了。?如果不是儿子告诉她,自己有了自杀的想法,A根本就无法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所以这次问题的爆发,其实就是A长期过分压迫的结果。?b、重新认识自我?但“压迫”只是问题的表面,随着咨询的进展,我发现了在表皮之下,被A忽略掉的更多“自我”。?那就是在A的强势性格背后,其实是一个过度付出与讨好的隐藏人格。?一直以来,A都把自己看做是整个家庭的顶梁柱,就像一个救火员,什么危机都喜欢自己去摆平。?她同样也把这种模式带到了工作中,凡事都追求亲力亲为。?很多习惯于付出与讨好的人,总是对他人的需求非常敏感和重视,想要通过讨好身边人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往往跟他们早年的成长的环境分不开。?大多讨好者在童年阶段,都经历过父母没在身边,或者给到的陪伴和关心太少,甚至不认可自己。因此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乏爱,渴望认同。?而这些经历往往也会使他们在成年后,会被一些错误的、不合理的思维认知控制和影响,迫使他们将自我认同建立在为他人付出之上。?在交流中,我也发现,A在孩童时期的确有过一段创伤经历。?因为父母对她的忽略,导致她把内心紧紧包裹了起来,无法信任任何人,只有靠自己。?独立、强势,是她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方式。?而这种模式也延续到了与丈夫的日常相处,以及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中。?使得她一直渴望在这个家庭里,找到一种“扭曲”的自我价值感。但这种过度的牺牲和付出,只会耗竭一个人的内心力量。透过这样的分析,我让A看到了自己问题的根源,造成今天这样的状况,并非单纯是谁的过错。?A也终于明白,她承担了太多本不应该由自己承担的责任。?而也正是这种令人窒息的过度付出和保护,让这个家庭一步步走向了崩溃。?c、构建相处边界?与此同时,我也帮助A了解到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A总是习惯过度地保护、过度地控制,要求儿子按自己的要求去做。?结果孩子非但没能独立起来,反而一遇到挫折就习惯退回到家里。?或者用被动的方式反抗,一到关键时刻就生病,无法上学,让她每次都不得不做出妥协。?这些都是边界不清晰造成的后果。?明白了这一点后,A决定明确自己的边界,多抽一些时间放在自我关照上,可以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不按自己的要求来做。?她也开始尝试放下自己的独立,学会去示弱,去对丈夫发出邀请,让他一起用父亲的力量帮助孩子。?随着家庭气氛的一些微妙变化,A也终于明白,一味付出并不能解决问题;当下真正需要改变的,其实是自己。?慢慢地,A放下了对自己,以及对别人的严苛要求,开始学着去鼓励欣赏别人所做出的努力。?当她看见丈夫的努力时,会尝试给他更多的鼓励,肯定他做得好的地方。?丈夫感受到了被肯定、被欣赏后,也开始愿意配合她去做一些事情,比如陪着孩子一起去打球、跑步。?自然而然地,家庭的氛围也从回避、冷暴力、压抑,慢慢变得轻松愉悦,情感也开始流动了起来。?更可喜的是,孩子脸上也逐渐露出了笑容。03获得幸福家庭的关键是什么??咨询结束时,A的变化由内而外都更加清晰可见:?如今的她,不再终日焦虑,控制他人,而是学会了更多地信任和理解。?A告诉我,自从自己划清了边界,处理好与丈夫的关系之后,孩子的状态也慢慢好起来了。?一方面去肯定他、鼓励他,不再强迫他去学习育儿与教育理论;另一方面也学会了把目光从别人身上收回,聚焦在了自己的身上。?奇妙的是,当她不断在咨询中获得反馈并去到生活中演练后,她内心也慢慢变得有力量了。?A笑着说,看来,孩子生病也不是一件坏事。?现在的她,一切都回归秩序,也告别了曾经那些鸡飞狗跳的生活。为什么A自己和她的家庭关系能改变这么大??其实A的问题总结起来,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导致她很难去信任,总是在新生家庭中过度地保护、过度地控制。?心理学家海灵格曾说过:“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需要自己独立存在的空间。?但如果这个空间被压缩得太紧,太过窒息,就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比如逃避、叛逆,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以爱之名,从方方面面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为,让他人觉得手脚被紧紧捆绑,心灵被束缚,根本不是真正的爱。?获得幸福家庭的关键,是从“不认可”走向“认可”,从“不自觉”走向“自觉”。?无数的实践证明,只有学会看见彼此的情绪、情感,去感受对方的内心世界,弄清对方到底真正需要什么。?那么纵然挫折再多,也不会将家庭搅散。?要知道,这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家庭,也没有完美的心灵。?家庭会受挫,我们会受伤,这没关系,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它、穿过它。?如果你愿意,请让我让陪伴你,引领你,往前方未知的辽阔和美好前行,抵达那个幸福的人生结局。注:本文故事已获来访者授权,并均已加工处理,模糊了隐私信息。- THE END -作者简介任丽任丽老师是动力取向心理咨询师,从业时长超过8年,服务时长达2600+小时。任老师擅长解决婚姻情感、青少年心理、职场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她能很好地理解和评估来访者的问题所在,力求为来访者提供安全、放松、抱持、探索自我的空间,引导来访者激发潜能、获得启发,增强自信心、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回归身心灵的的和谐,提高人生幸福感。来访者真实匿名评价:为了鼓励求助意愿,任老师特地了开设5个半价咨询名额,原价600元/次的咨询,现价仅300元,让你的求助之路,迈得更轻松一些。如果你有婚姻家庭、职场或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困扰和难题,不妨找任老师聊一聊↓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0

打赏(0)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