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唐山暴力事件|愤怒以外,我们要如何共情女性受害者(唐山发生惨案)

作者:Mindfront来源: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6月10日,一段来自唐山的视频,几名男子施暴的画面,让无数人深夜难眠。随着案件的侦破和嫌疑人的落网,舆论的重点从黑恶势力转向了性别对立,男女双方吵得不可开交,其中,关于男生没有同理心,无法真正「共情」女性境遇的言论刷爆了社交网络。那么到底什么是同理心,性别对共情能力有这么大影响吗?共情能力较差的人,要如何才能正确感受和回应他人的情绪呢?01共情能力共情(empathy)是一种能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并能感知他们情绪的能力。当我们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并尽所能改善他们的处境时。这样行为不仅能缓解负性事件给对方带来的痛苦,也可以缓解我们因为共情对方而感受到的负面情绪。?试想一下,当我们回家时发现伴侣生病了,即便自己刚刚还度过了还不错的一天,也会因为伴侣的痛苦而感到难受;再比如,当好友为老板对待他们的方式感到生气时,也许我们无法解决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但可以理解他们需要发泄情绪,并分担他们的挫败感。?共情不仅仅与生活中的困境有关,也和幸福有关:当孩子对某事感到兴奋时,我们也会感受到他们的喜悦;当朋友被一个笑话逗得乐不可支时,我们也会体验到他们的欢乐。当我们与亲友的想法同步时,共情可以让加深我们之间的联结。共情不仅会发生在我们认识的人身上,也可以延伸到那些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身上。例如这次唐山暴力事件,无数女性并不认识录像中受害的女性,却一样感受到深深的无力和愤怒,并希望自己能够做点什么:比如捐款、发声,以帮助减轻这个姐妹的痛苦。而随着案件的进展,相关犯罪嫌疑人的落网又让她们感到精神振奋,女孩家属的喜悦变成了他们所有人的喜悦。尽管共情听上去是一个非常感性的词汇,但有研究人员认为,共情的发生至少有两个组成部分:情感和认知。情绪共情(emotional empathy)是指感受他人情绪的能力。如果配偶感到压力和悲伤,我们可能会像镜子一样“映出”这些情绪;如果朋友是快乐且幸福的,我们也会咧着嘴乐开怀,好像是他们的幸福能够传染。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是识别和理解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洞察他人的观点和情绪。当你发现你的伴侣很生气,就可以猜到自己的笑话可能没有效果。如果你能发现朋友悲伤无助,就不会对他们的突然爆发感到格外惊讶。共情的这两个组成部分需要大脑中不同的神经网络协作。因此,有的人可能具有较高的情感共情能力、但认知共情能力较低,反之亦然。研究表明,女性在观察到他人痛苦时更可能感到悲伤。这与最近一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研究的结果相吻合,该研究表明女性大脑似乎更容易感受他人的疼痛。同时该研究也表示,两性在认知共情方面没有差异。02共情能力差是种什么体验?共情能力并不是有或全然没有这样极端的情况,更普遍的是有人共情能力很强,有的则共情能力较低。如果共情能力很差,我们就可能会对他人发生的痛苦感到漠不关心,甚至觉得类似的坏事永远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例如这次打人事件,有些人就会说,“如果那个女生不反抗,怎么会被打得那么惨?”或者轻易下了个论断:正经女孩谁两点出去吃烧烤!将其受伤归咎于他们没有洁身自好。?较差的共情能力也会让人忽略他人的感受、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举动。生活中也可能因为这些不当的言行导致各种纠纷。这些人即便犯错了也往往意识不到自己的责任,甚至还会把原因归结于他人开不起玩笑,觉得周围的人过于敏感。有时我们也会注意到,与低共情能力的人交流时,他们可能会不断地忽略重点或完全不理会。有些男生甚至到了分手也不明白,自己对打人事件发表的高谈阔论,怎么就到了惹恼女朋友的地步。如果和这样的人恋爱,你所爱的人缺乏基本的共情能力,那么关系中的互动则会让你觉得缺乏安全感。你的伴侣可能时常不耐烦且过于苛刻,让你觉得自己在这段关系中得时刻保持小心翼翼。?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经历可能会降低我们的共情能力。一些研究表明,随着医学生开始实训,他们的共情能力会下降。这可能是由于职业倦怠,也可能是因为医学生需要努力应对压力巨大的工作和增加的责任而采取的策略,用情感的超然来保护自己在工作时免受心理困扰,或在与患者打交道时保持专业精神。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需要为自己缺乏共情能力而感到羞愧。比如我们很难同情欺负自己的上司被降职,或这次打人事件中被网暴的嫌疑人。这些特殊情境下的心情,并不能反映我们对周围人的共情态度。03共情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共情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特质,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能通过运动锻炼的肌肉。学会倾听的技巧,读懂肢体语言,提高感知他人情感的能力都可以提高我们与他人共情的能力。| 练习倾听技巧如果我们不愿意倾听他们想表达的话,就不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我们不能只是假装在听,要尽量专心聆听,以了解对方的处境、观点和情绪。识别并消除聆听的障碍。如果我们感到压力很大,将很难专注于他人在说什么。我们在谈话之前,可以考虑解决压力源——无论是迫在眉睫的DDL,还是反复发作的牙痛。多任务处理是积极倾听的另一个常见障碍。收起手机,停止正在做的其他事情,这样就可以全神贯注地关注对方。不要打断。当我们打断别人发言时,不仅会打断他们的思路,还可能因为表达不全而误解他人的意思。此外,如果在对方还在说话的时候,就考虑自己该说什么,也会让我们从聆听的状态中抽离。暂缓判断。如果我们先入为主地认为对方的观点有问题,就会下意识地拒绝他的表达,这会影响我们理解对方的立场。最好能以开放的姿态聆听。不要在他们说话时否定观点,并努力理解对方的处境。让对方知道我们在听。保持眼神交流、点头和语言提示,例如及时的“嗯嗯”,让对方知道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观察肢体语言。人们会通过非语言的身体暗示传达有关他们情绪状态的信息。研究认为,肢体语言的存在超越了文化和国界,这个技能在各种社交场合都很有用。|?卸下心防,拥抱脆弱当我们保持冷漠的社交距离时,会让他人更难相信我们的动机,也会阻止我们去感受和理解其他人的各种情绪。换位思考需要我们卸下心防,拥抱自己脆弱的那一面。说出来。告诉我们所爱之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需要我们反思自己的情绪状态,并练习与他人敞开心扉。准备好接受和传达强烈的情绪,包括羞愧、嫉妒和悲伤。我们表达的真情实感越多,我们就会变得越自由。不要太在意自己的评价。如果我们过分关注他人对自身的看法,就会觉得自己需要一个面具,来显得自己十分坚强和没有烦恼。试着放下这个想法,开始拥抱自己的不完美,真诚会让我们更接近重要的人。重新定义对脆弱的评价。也许我们从小被教导,在人前展示自己的痛苦和敏感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在传统的男性气质文化中。但当我们鼓起勇气向他人敞开心扉时,他们会给予信任,并接纳我们的缺点。虽然这篇文章是关于如何更好地使用和锻炼自身的共情能力,但也想提醒大家一个人的共情能力是有限的,也需要警惕过度共情。最近社会上的负面新闻层出不断,令人揪心的事件一起接着一起,当我们对别人的痛苦太能感同身受,反而令自己不堪重负,这时会不可避免地产生共情疲劳。久而久之,甚至还有可能形成替代性创伤(secondary trauma)。研究提出,替代性创伤会对个人的安全感、爱和归属感、人际关系、判断力、认知功能、甚至信念和价值观等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你觉察到自己出现上述替代性创伤,请立即关掉手机,停止接收更多的负面信息,并进行自我调整。也可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避免让伤害升级为创伤后应激障碍。References:本文系编译,原作者 Pamela Li,原文为:https://www.helpguide.org/articles/relationships-communication/empathy.htm Medical Review:Mindfront Psychitherapist Sophie Deng作者简介:Mindfront,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曼朗mindfront(ID:mindfront),曼朗医疗(mindfront)是全球领先的精神心理医疗集团,在澳洲拥有18家提供精神心理服务的专科和综合医院,开始布局中国,在核心城市开设精神心理医疗机构和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提供整合循证的精神心理专业服务和优质医疗体验。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67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