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正文

老人的心理特征

俗话说老小老小,越老越小。真像这句话所说,老人变得像小孩一样任性、固执、暴怒或健忘,在心理医生眼里就可能成为一个心理疾病患者。人到老年,不但生理方面发生改变,心理上也产生相应变化,表现出特有的心理特征。

1.衰老

脑功能下降是老年期常出现的症状,精神易兴奋和易疲劳。易兴奋主要体现在联想与回忆增多,思维内容杂乱无意义,感到苦恼;注意力不集中,易受无关因素的干扰;对外界的声光等刺激反应敏感,情绪易激惹。精神疲劳是脑功能衰弱症状的主要表现,可伴有或不伴有躯体疲劳,常常情绪不良,如烦恼、紧张,甚至苦闷、压抑,休息后不能缓解。健忘通常也是老年人自然衰老的表现。

2.情绪方面

情绪不稳定,易激怒,控制能力差,动辄大发雷霆,或易哭泣,负性情绪占优势,经常产生抑制、疑病、孤独感、空虚感和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对外界事物,对他人情感日渐淡漠,缺乏兴趣,不易被环境激发热情,可能出现消极言行。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例如“丧失”工作、丧失权力和地位、丧失金钱、丧失亲人、丧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念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3.性格改变

“老顽固”的称呼对有些人虽然不太礼貌,但的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老年人的性格改变。他们固执己见,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以自我为中心,难以正确认识和适应生活现状;常常沉湎于回忆往事,悔恨无法挽回的美好情景。略有成就者则变得高傲自大,难以倾听逆耳良言。还有部分人变成“老顽童”,言语、行为幼稚,敏感多疑。在青年时期就敏感、怀疑的人,到老年会更加敏感多疑、固执刻板、因循守旧、心胸狭隘、嫉妒心强。别人说句话会反复考虑,怕有飞来横祸,略有不适则怀疑得了癌症等。这种人唯我独尊,常因一些小事而与人争吵不休,或对别人耿耿于怀。还有的因视力听力老化,不信任他人,结果变得孤独离群。

4.悲观自卑

不少人到了老年期,一改往日的争强好胜,变得沉默寡言,不善于言谈交际,情绪低落,像变了个人似的,整日郁郁寡欢,总认为什么也不如别人,对不起这个,对不起那个,性格也变得孤僻、胆小怕事,缺乏生活热情,更无创造力和事业心可言,生活简单随便,有时甚至产生想死的念头。

5.孤独寂寞

造成老年人孤独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离开了工作岗位和长期相处的同事,终日无所事事,孤寂凄凉之情油然而生;儿女分开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动;丧偶或离婚,老来孑然一身。老年人最怕孤独。因为孤独使老人处于孤独无援的境地,很容易产生一种“被遗弃感”,继而使老人对自身存在的价值表示怀疑,抑郁、绝望。空虚无聊多见于退休不久或对退休缺乏足够思想准备的老人。他们从长期紧张、有序的工作与生活状态突然转入到松散、无规律的生活状态,一时很难适应,可能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东碰碰、西撞撞,他们经常感到时间过得很慢,度日如年。伴随“空虚感”而导致的往往是情绪的低沉或烦躁不安,这种恶劣的心境如果长期持续下去,不但会加速衰老,有时还可能产生自杀的念头,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

除此之外,老年期各种躯体疾病接踵而来,躯体疾病和心理问题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以上这些均可加重老年人的不良情绪及性格缺陷等,使本来孤独、压抑、忧郁的老年期心理状态变得更加复杂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