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主,你好。我是Evan。
从题主的描述中来看,由于童年时由于遭受家暴,导致题主对美好的生活没有信心,不敢相信自己拥有开心,不敢接受自己会有好的人生,让题主陷入了自我怀疑,抑郁情绪当中。
从题主的描述中来看,题主一路走来真的是很不容易的,真的是太难了,逃避父母的暴力就让题主耗尽了全身的力气,真的为难题主了。 题主目前遭到的处境在我看来,不无和题主父母原生家庭教育以及个性有关。题主的父母可能从小就灌输相关的理念,对小孩非打即骂。很多时候也许不是父母不爱题主,而是他们也不懂怎样表达自己,只是单纯的复制过去原生家庭的模式在题主的身上,当然他们自己有恨,发泄在题主的身上,也是极不恰当的做法。
在我看来,题主父母会如此对待题主,更多的是原生家庭对他们的影响。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除了生理的遗传,性格的遗传也有很多。这些行为也许在家长的眼里是一种正常的行为,但其实很多时候都会给孩子带来了太多的伤害。在这里拍拍题主的肩膀,期望给你一点力量,能理解父母对待题主的行为。
由于题主是在平台上提出的问题,在这里我也简单的给题主一些建议:
直面原生家庭的影响
原生家庭带给题主的影响是什么?题主就一定不能有自己的开心吗?题主就一定不能有美好的生活吗?谁规定的?这个观点是否过于绝对了呢?然后题主可以自己试着分辨这些观点,是否正确的,是谁带给题主的,还是自己主观上觉得呢?尝试着根据一些大家的观点,和这些原生家庭带给题主的观点进行辩驳,看看这些观点是否在社会里有普适性,还是只是自己单方面的观点。如果只是自己的个认为的观点,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那么题主就可以明了,这些都是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要知道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开心,和美好的生活,是很正常的。当题主明白自己内心的行为模式,其实是从小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题主是否能够觉察到自己哪些想法不合理之处呢?
理解父母对待题主的动机
题主父母为什么这样对待题主,如何与孩子交流的模式,从父母的原生家庭教给父母的时候被他们带到自己的家庭里。这种模式烙印在他们的心里,他们也会把这个模式带到自己组建的家庭里。也许在他们的想法里,这样对待子女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也是这样被对待过来的,但是现在的时代已经不同了,再用同样的方式来对待新生代的人,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为何要理解父母的动机呢?是因为理解了父母为何这样做,能让题主释放自己的情绪,能更平静的对待他们,让自己更从容。所以题主理解了父母行为模式的由来,题主能否理解,父母只能延续着原生家庭给到他们的模式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而无法觉察自己,是否也有值得同情的地方呢?很多时候由于时代的原因,父母们也不知道该如何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他们不想把爱给到孩子,而是他们认为,他们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是过去父母给到他们的,他们也只是下意识的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让过去成为过去
题主需要一个全新的开始。记得有一句话说的“过去里有你,而你却不活在过去。”。很多人都曾经经历过这样或那样的不幸,我们要活在当下。佛语有云,“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要让自己陷入悲伤、失望的过去或对未来的担忧中去。承认自己的感觉,但是要努力把它们抛在身后。
理解过去父母曾经对题主做过的伤害,也许不是他们不爱你,而是他们在当下也只能通过他自己原生家庭带给他的行为模式,再次的重现在题主身上,但最重要的则是原谅自己。也许过去的时候,父母也想过好好的对待题主,但是很多时候他们也只会延续过去长辈教给他们的一套,而如果题主将来独立出来工作后,离开自己的父母,好好的梳理父母对自己的影响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
原生家庭对题主的影响,面对美好事物的怀疑,这些题主都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释放。题主可以试着通过一些运动或者一些兴趣爱好来发泄自己内在的负面情绪,当题主通过这些活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后,题主的心情慢慢的也会恢复平静。为了避免走上父母的老路,题主应该学会去处理,去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这样题主受到父母的污染才会降低。如果在面对某些事情的时候,有情绪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果想要什么样的美好生活,应该这样想,不管这个美好的东西如何短暂,至少现在我是拥有它的。
寻找专业的心理支持
如果觉得难以接受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影响,不懂如何接受事物的美好,题主可以试着去寻找专业的心理支持。个人建议题主可以在一些心理平台找一些心理咨询师,或者倾听师,向这些专业的人倾述你的过去,相信他们能帮到题主走出过去的阴影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题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