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题主,我是壹心理倾听师小晓溪。
反复摇摆,自我否定,参照别人,加剧自我否定,怕后悔,紧张焦虑,没有办法做选择和决定。
通过题主的描述,我从两个维度来和题主探讨这个问题:
1、强迫性重复;
重复自我否定---重复的在生活经验中不断地去寻找自己“不行”的事实,来巩固自己的这个【认知】---重复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
即使自己已经有所觉察,却好像依然走不出这个轮回。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大多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着苛刻,指责和批评,而这种批评并非客观的就事论事,更多的是【人格】的攻击和贬低。
比如说:很多父母总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总是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哪哪好,自己家的孩子这这不好那那不好的。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情,小委屈,经过不断地、高频率的累积,孩子就会逐渐的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每一次的否定和重复体验的痛苦,就相当于对自我怀疑的负强化。
2、从潜意识层面来讲,这背后可能包含着一个自恋型的愿望,即:如何完美无缺。
一个人追求完美的动机,大都是因为从ta婴幼儿时期逐渐长大的过程中,ta有一对苛刻的父母,父母的过分的要求投射到了孩子身上,久而久之,孩子就把这些要求内化为对自己的要求,完美无缺就这样产生了。
完美人格的内心深处,通常都是深深的不确定感和自卑,只有试图把一切都做的完美无缺,才能够维持自己的自尊。
题主,我想你内在一定有很多的委屈和愤怒吧,就像掉进了一个陷阱,越是挣扎着想要出来,越是痛苦。
通过以上两个维度,我们不难发现,你没有办法做选择和决定的背后可能是因为:
①在你成长经历中,父母习惯了帮助你做决定;
在这样的家庭中,父母绝对的权威,不允许孩子说“不”,即使孩子有了不同的意见,有不同的声音,父母也会想方设法证明孩子是不对的,是必须要听从自己的。
②做选择和决定,意味着要承担责任;
每一个选择都意味着得到一个,放弃一个,会打破平衡,很多人会认为自己的力量海报足以强大到能够支撑选择后带来的后果,所以,矛盾纠结不做选择,就意味着不需要承担后果和责任。
③矛盾纠结是你与他人人际互动的一种模式;
不做选择,事情还需要发展,那么就可以会有别人做选择,所以,人际关系中,被动是你觉得自己可能会比较安全的一种方式。
④不做选择,就意味着体现不了“我不够好”。
只要选择,那么就有可能会面临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我不够优秀,我不够好”“别人会不喜欢我”“我没有价值”等等。
【怎么跳出来呢?】
每一个很难做选择做决定的人,内在都会有挣扎和痛苦,都有舍不得的部分,也会有放不下的部分。
①觉察自己不敢做选择背后真正的原因和需要;
②从“别人”入手;
假如有一个你非常认可你觉得很崇拜的人会给你一些建议,你觉得ta会对你说一些什么?
③从自己入手。
假如失败了,会怎样?(这一点可以多去觉察)。
在你过去的经验中,是否有过你自己独自做决定的成功的经验,然后再去复盘一下自己当时做了什么?
④活在当下,不断增进“自我效能感”,让自己从内在真正的成长独立起来,不论结果好坏,我都接受。
⑤做决定前,让自己安静下来,慢下来,把情绪和想法剥离。
⑥建议题主多看几遍《被讨厌的勇气》,或许也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解读。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到你一些启发,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