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题主,你好!
我是心探教练怡名。
认真看了你长长的叙述,了解到一些你的困扰。
明明自己知道怎样爱自己,可以怎样做,可就是自虐,还怀疑自己。
很愿意陪你聊聊,希望对你有一些小小的安慰和启发。
1、尝试看到自己内心那个没有长大的小孩儿。
亲爱的孩子,一个人内心的纷扰很大程度是因为他的内心有许多愿望,同时要求被满足,相互之间产生冲突。
就像我们有对自己有严格要求,自律又高标准,同时又怕承担责任。
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心的力量不足,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内耗。
我们从以前的自恋,到现在的有些自卑,怀疑自己,躺平从而依赖别人。
可以由于我们以前很顺利,青春期又有许多觉醒,没有得到很好地适应与调整。
埃里克森把青春期总结为: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自我同一性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一种‘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
你的冲突可能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才产生现在的状态。
崩溃,想改变,却又无力改变。
通过自己生病,摆烂,认为自己长的丑,来逃避自己长大的责任。
看到内心里那个有些无力的小孩,一点点陪着他看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慢慢陪着他生长出自己的力量。
2、多肯定自己,重建自我信念。
阿德勒提出目的论的说法,可以很好地解释你现在的状态。
而且你也意识到了。
就像你所说“我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躺平后依赖别人的生活方式。假如我让自己舒服了那不就说明我没病了,我要是没病了我就需要靠自己活着,万一出了什么问题就需要我自己处理和承担。这样好麻烦好可怕”。
因为为了达到逃避的目的,我们让自己有各种症状,自虐,折磨自己。
另一方面,我们可能是低配得感。
通过调整我们的认知,可以有效地改善。
比如,即使我们不那么好看,又怎么样呢?
而且美与丑都是相对的。
在一些人眼里,是美的,在另一些人眼里,可能是丑的。
美与丑本就很主观,就像“情人眼里出西施”,即使我们不那么美,也不是绝对不好。
过去,还有那种说法:“自古红颜多薄命”。
美与丑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来看待。
你也知道,“丑”只是我们一直揪着不放而已。
慢慢去重建自己的信念。
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价值。
慢慢去看到自己的特点,而不是缺点。
学着一点点悦纳自己才是出路。
3、慢慢来,允许自己有时做不到。
如果我们对自己都是否定,那么我们改变的力量都被内耗掉了。
对于你说“我的大脑会不停的分析,怎么也停不下来,就像一部没有感情的机器除了分析外什么都没有”,破除这个问题的方法就是行动,具体而可衡量的行动。
比如,自己设立一些可实现的明确而具体的小目标。
如起床,洗脸,收拾桌子,出去散步5分钟等。
把注意力聚焦在当下,聚焦在行动上。
通过这样的行动,我们会渐渐看到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掌控感。
慢慢来。
也允许自己有时做不到,不要求自己一下子就改变,而是通过小步子原理,一点点动起来。
可以尝试记录等。
多看自己做到的事情,而不是自己暂时做不到的事情。
相信你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问题的专家。
每个人都自带资源。
如果有兴趣,可以读一读《抱住棒棒的自己》。
祝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