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什么是独立能力?
“独立”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所必需持有的自主能力。
可划分为三种:
&生活独立(生活上自主性);
&经济独立(经济上不依赖他人);
&人格独立(人格成熟独立,具有独立判断能力);
生活独立:即生活上可以自我照顾,不依靠他人可以照料自己。例如,孩子在未成年之前,有时并不能独立的照顾好自己生活,衣食住行仍然依靠父母打理才能进行,就不算生活独立。
经济独立:经济上实现自由,可以自给自足,依靠自己能力实现和满足经济上的需要。例如,步入社会后,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经济收入,不再依靠父母,就是实现经济自由。
人格独立:生活上有自己的独立判断力,在遇到问题或冲突时,可以做到维护自己的原则与想法,而不是惧怕他人或冲突,不敢提出内心真实的想法。例如,讨好型人格,就是非常典型的消极依赖性人格,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无法拒绝他人的要求等。
分清楚了以上几点,题主就能分析自己到底陷入的情景为哪种情况,针对性的学习自主能力,逐渐提高内在价值感和自信心,最终实现独立能力。
但从问题中可以看到的是,困扰题主的问题是“怎样看待与自己的关系”:一个能够和谐处理与自己关系的人,是否就意味着实现自由,走出忧虑的问题。而这不是单一维度的问题,而是需要针对性解决的问题。
自我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良好,代表的是一个人解决情绪问题能力较强,遇到问题能够更快速的跳出问题回到当下,专注在当下,那么他就越少受到情绪和外界刺激的干扰,保持情绪与感受以及外界的平衡,因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就能处理的更好,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一定实现了独立人格。
因为是否具有人格独立,还是需要从自己是否能够尊重自我内心感受,并且有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的能力,而不是单单将情绪的调节能力作为考量。
例如,一般人遇到小问题、小冲突,都能够自我调节情绪顺利应对,并且在有了一个经验值,日后类似问题依然能够用原有的方法去解决,但是当更复杂更大的难题需要挑战时,可能就会变得退缩、表现的软弱无力,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这就很难说这个人的心智与人格上是完善与独立的。
需要明确的是,《真正独立》的人,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完美的解决问题,或者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但是他对自己的基础信任感与安全感却是充足的,那么面对问题依然能够勇敢的面对,并且努力去解决,得到能力提升。
所以,一个实现了精神独立的人,他内心一定是安全的、而不是处于充满了质疑、忧虑、慌乱的感受中。
而“独立”与“自我”关系,它们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关系,但没有绝对的先后关系哦。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