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感觉自己没能力让自己快乐,怎样调整?(感觉自己没能力让自己快乐,怎样调整心态)

楼主,你好,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你带来一些些帮助。


作为妈妈,我非常理解你的感受,作为女儿,我也知道原生家庭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影响,看到你在积极地学习心理学,我想,这一定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到你,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解决多年积累起来的问题,但我相信,只要我们愿意去成长,问题一定会慢慢被解决的。


你提到,经常对孩子有嫌弃的感觉,我想知道,你的父母曾经对你是怎样的呢?会不会也有类似的模式?那你的父母的父母是怎样对待他们的呢?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模式?


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模式会受到小时候经历的影响,如果没有深入去觉察和成长,我们就会不自觉地陷入到一种无意识的循环当中,看起来不知道为什么,其实都是有原因的。


记得我曾经听过一个非常感动的故事,一个已婚的女性的故事。在婚姻里面,她很大的一个困扰是她觉得她的丈夫永远都不能体谅她,她的丈夫好像永远都不能明白她的感受,不能体谅她的悲伤、难过,不能够给予她支持,但是她的丈夫的表达却是:我的妻子永远都是很强势呀,我都不知道她在什么时候是脆弱的、悲伤的、难过的,她也从来没有对我说过,她需要我。

 

当你听到他们两个的表达,你会感到好奇吗?所以在这个中间,发生了什么呢?看起来,是关于丈夫与妻子的这些难过的感受之间的关系。妻子希望我的这些柔软的感受,这些受伤、难过、悲伤、无助能够被抚慰,但也许我们要更深地去看一看,对于这个妻子而言,对于这个女性而言,她和自己这部分的感受的关系是如何的呢?

 

所以,当我们去探索这部分的时候,这个女性突然意识到,我不愿意去探索和承认这些让我觉得脆弱和难过的感受,我从来不愿意去看见他们,也不愿意去表达他们,所以,我才那么地渴望我的丈夫要来看见他们。

 

那也许,我们还要更深地去探索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她要用那么大的力气去推开自己的这些感受。我们听到那个矛盾的地方了吗?一方面我多么渴望另外一个人能够看见它们、抚慰它们,但另外一方面我拼命地推开它们,觉得这是不好的,是糟糕的。


所以,我们看回她的成长的时候,就会看到,她的妈妈,用她的话来说,是一位非常强硬的女性,她几乎从来没有看到过妈妈的哭泣,从小当她流露自己的柔弱的时候,比如哭泣、比如无助,会受到非常严厉的指责,而且她妈妈传递的讯息就是:人是绝对不能示弱的,你必须要强。而当我们再深一点去看她妈妈的成长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原来她的妈妈是家里的老大,而很小的时候,妈妈就失去了自己的父亲和母亲,所以,她的妈妈的强的背后,是妈妈必须要用那么那么坚硬的强来保护她自己其实内在很脆弱的部分,因为如果她一旦去展现自己的脆弱,接触自己的脆弱,很可能她面临的是生死存亡,她要怎么活下来呢?不仅仅是自己,还要照顾那么多的兄弟姐妹。

 

所以,当这位女性有机会去探回她童年的成长,也看到她妈妈的成长的时候,她终于很深地理解了她自己,而当她仔细去聆听的时候,她有机会聆听到那个小女孩的声音:当她流露出她的脆弱的时候,她多么渴望有人能够抚摸她的头发对她说:“伤心也是可以的,还有我在这里,还有我陪着你。”她开始为她自己,做了一些新的决定和尝试,她开始真正地去触碰和倾听她内在的那些很深的很柔软的感受。她也在尝试慢慢地去表达这样的感受。

 

甚至是对她来说非常困难的就是对另外一个人表达自己的脆弱,表达自己的需要,这是一个很不容易的历程。但她慢慢在开始。

 

当她在描述这个画面的时候,她说:“也许我和丈夫的那个关系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但是现在我看到的就是我牵住了我自己的手。我成为了那个我最渴望能够听到我内心感受,能够抚慰我的那个人,我正在努力成为自己最好的朋友。”

 

听完这个故事的你呢?你的内在又发生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也许我要邀请你更深地回到你的内在,那些让你痛苦的和外面的关系,也许,是和父母的,和伴侣的,和孩子的,也许那些关系都像一面镜子,它在某一个部分照见的是你和自己的关系。而现在,你会愿意好好来看一看自己,来听一听自己了吗?

 

也许,从你很小的时候,你就在等着一个人,这个人能够重视你,能够用心来了解你,理解你,懂得你,并且安慰你,而当你今天来如此地面对自己的时候,你会愿意成为你等待的那个人么?


是的,我们现在的很多情绪和感受也许并不一定就是我们当下的情绪,有时候会夹杂着我们曾经的经历带给我们的不好的体验,这是我们需要去不断觉察和探索的部分,这并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很长时间的旅程,但你会发现,在这个探索自己内在的旅程中,你会越来越理解你自己,越来越了解你自己,同时,你会变得越来越有力量。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方法,作为疏导我们当时的情绪的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去看到我们内在的变化,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在更稳定的状态。当你感觉到自己有情绪的时候,你可以经常采用以下方式来疏导情绪:


1.采用书写疗愈的方式,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全部都写到纸上,不用顾忌字迹是否清晰工整,也不用关注内容的逻辑性,只要去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就好;

 

书写疗愈,是指用以疗愈自身为目的的表达性书写。表达性书写是内倾性书写,朝向心灵自身,以宣泄和表达为基本目的,它与其他实用性文体——文学作品,剧本,小说等外倾性书写是不同的。

 

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了写作的核心来源是潜意识,涉及心灵结构的底层。所以,表达性书写,其实是将潜意识意识化的一个方法。

 

因此,书写就起到了疗愈的作用。

 

通常在书写的过程中,既是感受了自己的深层情绪,表达了深层需求,思考了深层领悟,也是升华了深层心智。

 

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不必在乎字迹的工整规范,也不必在意内容的逻辑性,我们只是用这种方式学会与自我沟通,学会聆听内在的需求和恐惧……

 

当我们如实记录当下的发生,如实记录内在的感受而毫不掩饰,这其实是对生命的绝对信任。

 

书写的时候,我们需要敞开身心去写,去忠实地记录眼前的发生,去直接了当地抒发心声。

 

《心灵写作》里提到:如果你写出来的都是垃圾,你写了三个月还是在写垃圾,意味着这些垃圾已累积在你心里远不止三个月了,那么当我们痛痛快快写出来的时候,不就探索到内心里那些始终不愿去面对的阴影了吗?

 

如果你不再逃避自己内在的杂音,也就不会畏惧别人对你的评判了。

 

这就是书写疗愈的主张:不是教你如何写出优美的文字,而是通过书写来探索自己,进而呈现优美的心灵。


2.用空椅子技术释放情绪:如果找不到合适的人倾诉,可以采用空椅子技术,假设那个你很想倾诉的人(是一个可以给你支持、鼓励和安慰的人),坐在了椅子上,然后,就尽情地对他诉说,也可以学着他的态度来给自己支持、安慰和鼓励。也可以假设你想谩骂的对象坐在了椅子上,然后你对着椅子尽情地表达(愤怒、谩骂都可以)…


3.每天记录生活中的三件好事,感受生活的积极面,提升幸福感。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焦虑,是由于我们的祖先在远古时代需要依赖焦虑让自己生存下来,是为了应对危险,比如洪水猛兽等。但是,现代社会的生活,早已没有了那些危险,但是焦虑的基因还在,于是我们就会因为一些小小的危险而引发大大的焦虑,然而,事实上,我们遇到的并不是大老虎,而只是一只小猫咪而已。所以,放轻松,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

 

建议每天记录生活中的三件好事,提升幸福感:

 

每件事用一句话记录就行,还可以加一句感谢升级成感恩的事。记录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开心的事情,你做了哪些事情,可以是给好朋友打了个电话这样的小事,也可以是通过考试那样的大事。有谁值得感谢,可以感谢自己、家人、朋友、大自然

 

一边写一边体会这件事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写完可以和家人、朋友、甚至是陌生人分享,还可以邀请家人朋友一起参与。


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让自己变得积极和幸福哟,加油,祝好!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