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先觉察一下自己的不想亲近是什么原因,比如是单纯的觉得孩子大了需要有独立的能力,不能依附父母。还是觉得自己已经陪伴了五年的时间,现在应该有属于自己的选择的权利,比如不与孩子亲近。
首先,可能性一定不只是这两者,所以不要局限,要好好的感受自己的想法,不知道你是不是妈妈,也有可能是觉得男孩子长大后需要和异性父母保持距离,或者是觉得男孩子应该不能这么粘人,都有可能。
其次,是不论感受到的理由是什么都不要觉得是不是自己的想法有问题,比如察觉到自己不像大众定义的那样的爱孩子,或者就是有排斥的感受,也或者是觉得自己付出了太多的时间了,现在想拥有自由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体谅自己身上。因为你本就先是独立的个体,所以想要拥有自我意识,有新的想法是应该的。之后你才是父母,我们在身份的变化中慢慢的摸索一个合适的方式来处理。
最后,是客观的了解孩子虽说确实现在是八岁了,和五岁相比确实是长大了不少。但还是要知道八岁也还是一个小朋友,其实即便是男女有别的教育,或者独立教育,都不用像现在这么早一定要孩子做到,当然这个年纪的孩子确实也可以慢慢的让他接受到这些信息
第一个我们先了解到孩子为什么想要和你睡在一起,是害怕一个人睡,还是不习惯,还是偶尔要和你睡是因为最近几天心情不好,需要安全感。再了解孩子和你睡在一起时为什么要拉手睡觉,是不是害怕睡到一半爸妈会离开之类的。
我们先了解到孩子是在学会独立睡觉的时候的不适应,还是安全感不足。再或者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又不知道怎么表达,只有陪在父母身边才觉得安心。
第二个,亲近动作。孩子有亲密动作是正常的,成年人和自己喜欢的人,关系亲密的人也会有忍不住的亲密举动。我们要关注的孩子的亲密行为,是在孩子性发育前后普及性别知识,在学校要懂得尊重同学们的意愿,当同意后才可以。
在家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己异性的父母要注意肢体接触,有些部位不能触碰,以及有些亲昵行为要减少。但是和父母的相处与外人不同,如果他遇到了很不开心的时候,那么性别意识的距离原则可以打破,爸爸和妈妈都会给到孩子亲密的拥抱之类的安抚。
第三个,性教育。性教育和性别教育还是有区别的,这个可以慢慢的融入在性别教育的里面,因为单纯的告诉孩子不能和女同学或者和妈妈过于接近,孩子是不能理解为什么的,他可以知道男女厕所的区别,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区别。这个我们就需要慢慢的引导孩子,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龄和认知的发育,一点一点的深入交流,不用操之过急,一开始就用很专业很全面的去说,还是一个认知水平不能理解,另一个孩子也会有一定的遗忘,所以少又多次,重复的教育会更合适。(网上也会有一些儿童性教育启蒙的公共课程和书籍,可以空时间查看了解一些)
第四,是我们家长对孩子的相处。我们无法摒除自己的性格和习惯,但是这并不发你爱我们爱孩子,喜欢孩子。有的时候我们会忍,会妥协,放弃一部分自己的意识来照顾孩子,但长期如此的话会觉得憋屈。所以我们需要做自己的过程中教会孩子,互相尊重的含义。爸爸妈妈会很爱他,如果有需要你们会随时出现,但是他也要尊重父母,如果在父母实在不太开心的时候,父母也需要独处的时候,希望他可以给父母一个短暂的空时间。
这里的独处(以及亲密行为的愿意权),我们需要把握分寸。比如不能说让三岁的孩子学会让父母独处,因为他没有能力独处,会不安全。八岁的孩子可以适当的独处,但是同样需要有“父母虽然在独处,但是当自己有需要,不安全的时候只要出声还是会第一时间出现的”(安全感的建立是童年很重要的)
再到15,6岁的青春期或许那个时候,他自己就主动要独处不愿意和父母有亲近了,这个时候就是上述的教育的成效。父母可以尊重他给他空间,但是同样在父母想要了解他是否安全,或者父母有危险的时候,发出声他也要有所回应或者第一时间出现。
在父母的职责中,我们好好学习提升,觉得迷茫的时候,可以和认识的爸爸妈妈们交流,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多一个人多一个想法,我们聚合思想,找到问题的关键,慢慢调整自己,把问题解决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