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拍过照片更容易忘? 拍照损伤效应

作者:路人丁编辑:草芽君美编:Zene来源: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在游客们到达一个新景点的时候,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发布会(bushi)就开始了。你身边的游客开始拿起手机,寻找拍照角度。闪光灯伴随高举的手,构成一幅独特的画卷。你,是画中人吗?诚然,拍照能够帮助我们留存美好的记忆。拍出美美的照片也能助力我们发更吸引人的朋友圈。但,你是否有想过,因为拍照,你反而更记不住你曾经感受到的美丽?拍照让你的记忆产生遗忘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出去玩了一大圈,照片拍了一大推,朋友圈也美美的发了九图。但是,一旦有朋友问你:那地方有什么好看的景色呀?你的大脑就开始一片空白,不记得很多玩过的景点到底长什么样。这种现象就是拍照损伤效应(photo-taking-impairment effect)[1]。美国费尔菲尔德大学心理学教授Linda Henkel通过实验发现了这一现象:她招募了一些参与者,并带领他们参观一个博物馆。参与者被要求用相机拍摄一部分艺术品,观察另一部分艺术品但不拍摄照片。此外,参与者也被告知他们稍后将会被问到这些艺术品的相关信息。实验结果显示,第二天在回忆艺术品的相关信息时,参与者对被拍照的艺术品的回忆细节准确率显著低于只观察不拍照的艺术品。也就是说,当人们依靠科技来记忆时(如他们依靠相机来记录事件,而不需要自己完全参与其中),这可能会对他们的记忆产生负面影响。拍多张照片会让你遗忘的更多吗?Julia S. Soares是密西西比州立大学心理学系的助理教授,她和她的团队设计了一系列实验来探讨拍多张照片带给记忆的不利影响[2]。他们将参与者分为三组(观察组,拍1张照片组和拍5张照片组),接着在电脑上给参与者呈现30幅画作与相应的介绍,每幅呈现20秒。观察组的参与者只观察画作;拍1张照片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在画作呈现的20秒内,每幅画作须用手机拍1张照片,然后将手机放在桌子上;拍5张照片组的参与者被告知在画作呈现的20秒内,每幅画作须用手机拍5张照片,然后将手机放在桌子上。参与者看完画作后休息了5分钟,接着作答60道与画作有关的题目,题目包括对画作细节考察的单选题(如 问在RC. Gorman 的 Moon River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答案是新月"Crescent")。RC. Gorman 的画作 Moon River(图源网络,侵删)实验结果表明,观察组的参与者回答画作题目的正确率最高,其次是拍1张照片的参与者,最后是拍5张照片的参与者。但紧接着,Julia S. Soares又做了一个研究,他仍旧将参与者分为观察组,拍1张照片组,拍5张照片组,但与前一个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她要求拍5张照片组的参与者必须拍摄5张各不相同的照片(之前并未要求不同)。接着,参与者们根据要求观察/拍照画作,然后回答问题。结果发现观察组的参与者回答画作题目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拍1张照片和拍5张照片的参与者,但拍1张照片的参与者与拍5张照片的参与者在作答正确率上并无差异。这些结果也意味着,拍照损伤效应是较为稳固的,即便要求被试拍摄不同角度的照片,也不能降低拍照带来的负面效果。拍照损伤效应为什么存在?当下针对拍照损伤效应的解释主要有两类:1.认知卸载(cognitive offloading)当你看到一副斜着的表格,可能你会尝试去偏着头看;当你想提醒自己明天10点去做核酸,可能你会尝试用手机订闹钟——这其实就是认知卸载,即使用身体动作来改变一项任务的信息处理要求,以减少认知需求[3]。写便签就是一种很常见的认知卸载回到拍照上来,拍照者认为他们拍摄的物体被相机保存了下来,从而减少了对这些物体内在记忆的需要。但细心的读者读到这里可以发现,拍多张照片的研究已经反驳了这一解释——按照认知卸载的推断,与拍一张照片相比,拍多张照片相对而言捕捉到了更多的信息,但拍5张不同的照片却和拍1张照片的测试结果并无差异。2.注意脱离注意脱离(attentional disengagement)是有选择地把注意力的焦点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相机的角度和调整镜头需要额外的时间或注意力,以捕捉到物体整体的最佳镜头,这种行为使人们把关注点放在如何拍好物体,而非关注物体的信息[4]。当拍照时,你可能在关心色彩构图而非牌子上写了什么字(图源网络,侵删)Linda Henkel还发现,如果要求参与者拍物体的特定细节(如画中人的手)而非物体整体,那么参与者在回答关于物体的手的问题时,就和纯观察物体的参与者记忆准确度一样了——也说明了集中注意力可能可以消除拍照损伤效应。如何让拍照对你更有帮助?1.让别人来拍Julia S. Soares针对拍照损伤效应做了很多研究,最后她指出让别人来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让朋友或家人在特别重要的活动上拍照,这样你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想象一下,假如你和朋友一起去黄山游玩,那你们就分下工,你好好欣赏景色(观察),让朋友来用手机记录美景(拍照),岂不美哉?死道友不死贫道2.有选择地拍摄照片当人们花时间研究他们想要拍照的东西,并放大他们希望记住的特定元素时,记忆就会更深入地嵌入潜意识[5]。因此,决定拍什么照片可能会减少对记忆的不良影响,甚至增加乐趣。“当我们搜索视野来决定在照片中捕捉什么时,我们更有可能将这些细节牢记于心。”——Linda Henkel(拍照损伤效应的发现者)3.常打开看看照片是保持记忆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回忆起一些时刻,也能帮助我们有更多积极的体验。但其实我们很多人都不会花时间回看照片,因此,让照片易于访问与整理,就能让你多打开看看,就能保持更好的记忆。说了这么多,大家可以想想:平时你在课堂上拍老师的PPT时,你会对PPT上的知识记得更牢吗?(手动狗头)投票:大家在出去玩耍时,会拍照吗?(单选)会拍很多风景照~喜欢自拍会帮同游的人拍照啥也不拍,就是玩儿其他,欢迎留言评论~-学堂君-虽然摄影设备日新月异,但学堂君还是觉得肉眼看到的风景最美!(没戴眼镜除外虽然上课时拍ppt并不会把知识记得更牢,但有助于期末复习翻出来看!(假如复习的话参考文献:[1] Henkel, L. A. (2014). Point-and-shoot memories: The influence of taking photos on memory for a museum tour. Psychological science, 25(2), 396–402.https://doi.org/10.1177/0956797613504438[2] Soares, J. S., & Storm, B. C. (). Does taking multiple photos lead to a photo-taking-impairment effect??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Advance online publication. https://doi.org/10.3758/s13423-022-02149-2[3] Risko, E. F., & Gilbert, S. J. (2016). Cognitive offloading.?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20(9), 676–688.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16.07.002[4] Worden, M.S. (2011). Disengagement of Attention. In: Kreutzer, J.S., DeLuca, J., Caplan, B. (eds) Encyclopedia of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Springer. https://doi.org/10.1007/978-0-387-79948-3_1292[5] Barasch, A., Zauberman, G., & Diehl, K. (2018). How the intention to share can undermine enjoyment: Photo-taking goals and evaluation of experienc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44(6), 1220–1237. https://doi.org/10.1093/jcr/ucx112作者简介:路人丁,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京师心理大学堂(ID:bnupsychology),京师心理大学堂,北师大心理学部出品,奉行“打造中国最专业的心理学科普平台”的项目定位,努力将北师大心理学百年积淀奉献于社会,凝聚师生力量传播科学知识,让心理学走进千家万户。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48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