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自:白岛岩心知乎文章主播:Enya排版:宠露责编:小颖来源: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屏幕前的你有没好奇过,为什么和有些人相处的时候总能感到如沐春风?为什么有些文学作品总是可以牵动我们的情绪,让我们沉溺于一个我们并不处于的世界?为什么有些明星会路人缘好到爆炸而有些明星恰恰相反?这或许和我们的情绪,或者说我们的“共情”能力有着离不开的关联。01共情是什么?简单来说,共情(Empathy)能力是能够设身处地理解、感受、并且体验他人经历和感受的能力。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共情是个很至关重要的能力。它让我们可以和他人顺畅交流并分享自己的想法、感悟、和需求。共情能力为我们高质量的人际交往提供了桥梁,同时也增强了我们和他人的联系。02不同种类的共情目前主流的心理学者将共情分为两大类:认知共情(Cognitive Empathy)和情感共情(Affective Empathy)认知共情是指我们可以理解他人视角,从他人角度理解他们当前处境的能力,也有时会被称作“换位思考(perspective taking)”。认知共情的能力不局限于我们对于他人思维模式的理解,对于他人情绪的识别和理解也可以算作认知共情。情感共情是指我们对他人情绪与感受感同身受的能力,衡量了我们与他人共享情绪体验的能力。我们会与他人的情绪体验产生共鸣。当我们身边的人感到焦虑不安的时候,我们也会感受到些许压力。这种情感共情当然也适用于积极情绪,过年时大家都沉浸在新年的庆祝与喜悦中,我们也不知不觉地被身边的节日氛围所调动,感到开心和愉悦。我们对于他人的模仿(Mimicry)也算作共情的一种。从刚出生开始,新生儿就具备了模仿他人面部表情的能力。长大后,我们会下意识地模仿身边人的姿势、表情、小动作、或者语音语调。这也是为什么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会越来越像的缘故。想想看,你们是不是也有一些和好友“共享”的特有小动作和表达方式呢?03与生俱来的共情能力其实,我们都拥有共情能力的硬件条件——我们的大脑里都有着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在我们观察到他人做出某些动作或行为时,镜像神经元会被激活,就好像我们自己也在进行这些动作或行为一样。此外,从生物千百万年以来的进化历程来看,共情能力有着深远的起源。除了人类以外,其他的哺乳动物也拥有共情能力。近年来,研究者在研究其他的灵长类动物、狗狗、甚至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的实验中观察到了基本的共情能力。共情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照顾和养育后代,养育者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婴幼儿啼哭背后的需求。共情能力也帮助维系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和人际关系的和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人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协调那些复杂的人际交往。04如何提高共情能力较强的共情能力可以给我们的生活提供很多益处。拥有更强共情能力的人倾向于:有更好的师生关系、医患关系、朋辈关系对待陌生人更加友善在工作环境中表现更好,更容易升职,有更高的领导力表现出更少的偏见和歧视和他们的伴侣更加亲密更愿意为他人提供帮助既然共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拥有更紧密的人际关系,利于我们的个人发展、工作发展,那我们如何培养共情能力呢?我们简单总结了几个小方法:做一个积极的倾听者:当听朋友吐槽生活琐事的时候,不妨试着认真聆听,努力给出一些积极的回应,让他们觉得自己被听到、被关爱。不要忽略肢体语言:除了语言反馈,还可以试着用些肢体语言来表达你的共情,或许可以试着模仿一下TA的表情、姿态、语音语调,也可以试着多些眼神交流。别急着下结论:在评判他人遭遇的之前,可以试着先从他人的视角体会他们的处境、情绪。下结论之前,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要好为人师哦~冥想练习:研究发现正念练习,尤其是仁爱冥想(loving-kindness meditation)练习,可以改善练习者的共情能力。综合来看,共情能力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至关重要的能力,它让我们可以感知并且理解他人的处境。共情能力是在我们进化历程中保留下来的一种能力,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照顾后代。共情能力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较强的共情有助于我们的人际关系,还会给我们的个人发展增添色彩。最后,希望大家每天都能被爱和关心包围,得到理解和支持,同时也成为一个受大家喜爱的社交达人~参 考 文 献Brackett, M. A., Reyes, M. R., Rivers, S. E., Elbertson, N. A., & Salovey, P. (2011). Classroom emotional climate, teacher affiliation, and student conduct. The Journal of classroom interaction, 27-36.de Waal, F. B. M. (2010). The Evolution of Empathy. In D. Keltner, J. Marsh, J. A. Smith (Ed.), The Compassionate Instinct.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Empathy Definition | What Is Empathy. (n.d.). Greater Good.https://greatergood.berkeley.edu/topic/empathy/definitionGreenberg, L. S., Elliott, R., Watson, J. C., & Bohart, A. C. (2001). Empathy.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38(4), 380.Iacoboni, M. (2009). Imitation, empathy, and mirror neurons.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60, 653-670.Lutz, A., Brefczynski-Lewis, J., Johnstone, T., & Davidson, R. J. (2008). Regulation of the neural circuitry of emotion by compassion meditation: effects of meditative expertise. PloS one, 3(3), e1897.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001897Okonofua, J. A., Paunesku, D., & Walton, G. M. (2016). Brief intervention to encourage empathic discipline cuts suspension rates in half among adolesce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13(19), 5221-5226.Riess H. (2017). The Science of Empathy. Journal of patient experience, 4(2), 74–77. https://doi.org/10.1177/2374373作者简介:改编自白岛岩心知乎文章,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上海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全球高校心理/精神医学硕博、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注册心理师、Google资深工程师联合创立,聚焦以「高校学生」「青年教师」「职场新人」为核心的年轻群体,致力于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0
打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