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稿:之韵设计:小刘排版:小刘主播:Aplin责编:四小原文标题:“这是可以说的吗?”教你如何对抗绿茶的阴阳怪气|岩读不久之前,“羊胎素”又一次火了。“皮是不是都展开了?”“这是可以说的吗?”“那倒不是因为这个”。在那段时间里,这些句子仿佛萦绕在耳边,让人尴尬得脚底动工。除了流传甚广的“羊胎素”梗,你或许也见过网络平台上流传的“绿茶”心机语录、其他明星之间你来我往的尴尬名场面或者《甄嬛传》中的语言艺术解析。在吃瓜之余,你是否有过好奇,为什么我们总会在这些看似正常的话语中嗅出一丝硝烟的气息?这就要谈到今天的话题——间接攻击。01什么是间接攻击?社会心理学家将攻击定义为意图伤害他人的行为。在人际关系冲突中,直接的身体攻击非常符合这样的定义,并且在其他动物中也存在着这种形式的攻击。而作为文明生物的人类,通常以另一种看似不见血,隐蔽的形式表现出来,其结果可以像直接攻击一样对受害者造成伤害,攻击者可以表现得似乎根本没有伤害对方的意图,甚至会不禁让受害者产生深深的自我怀疑。研究者们将其称之为间接攻击(indirect aggression)。最近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出现的“大瓜”恰好就是直接攻击和间接攻击的呈现。影星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掌掴了主持人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起因是克里斯·洛克拿威尔·史密斯妻子的外貌开了一个玩笑。在这个事件中,威尔·史密斯的行为显然是一种直接攻击,假设克里斯·洛克的玩笑带有伤害性的动机,这种开玩笑的行为则是一种间接攻击。02间接攻击的类型在人际交往中,间接攻击有哪些表现形式呢?有研究者总结了三种类型——社会排斥、恶意幽默和诱导内疚(Forrest et al., 2005)。·社会排斥(social exclusion)包括闲聊八卦、忽视、在他人背后散播流言蜚语、抱团、故意破环他人的社交关系等等。如果你看过《Gossip Girl》这类影视剧,对这样的间接攻击一定不陌生。除了语言上攻击,一些表情,例如轻蔑的脸色、翻白眼也是社会排斥的一种攻击形式。·恶意幽默(malicious?humor)包括当众批评对方的衣着或性格、故意让对方在公众场合难堪、在背后模仿、让别人陷入麻烦等等。·诱导内疚(guilt induction)指通过使别人内疚来攻击他人,具体形式包括威胁结束一段关系、假装受到伤害、过度施加压力等。这类攻击在亲密关系和职场中都比较常见。03人们为什么会进行间接攻击?在日常生活中,间接攻击并不鲜见。间接攻击从幼儿时期开始出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间接攻击被使用得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丰富(Coyne & Archer , 2005)。根据社会学习理论,媒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一些青少年爱看的电视节目,甚至迪士尼动画电影中都包含了大量的间接攻击情节(Coyne & Archer, 2004; Coyne & Whitehead, 2008)。例如《阿拉丁》、《灰姑娘》、《皮诺曹》。而Bandura等人发现儿童会模仿电影中的暴力行为。因此,观看媒体中的间接攻击情节也会使青少年儿童表现出更多的间接攻击行为(Coyne & Archer , 2005)。那么,人们为什么会进行间接攻击呢?间接攻击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社会排斥,例如影响对方的声誉(Coyne & Archer , 2005)。从进化角度看,攻击性是人们发展出的一种生存策略。这种策略之所以被保留下来,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功能,例如帮助人们获取资源、提高社会地位、将某人排除在社会群体之外,进而减少竞争对手等等。在道德约束和法治意识薄弱的时期,人们采用直接攻击的策略,通过身体上的暴力威胁来获取上述好处。而在大众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标准都有所提高的现代社会,间接攻击是一种绝妙的替代策略,在一些情境下比直接攻击更具适应性。直接攻击的成本往往更大,而间接攻击则更加微妙,攻击者可以隐藏自己的身份,否认伤害性的意图或为自己辩解,将伤害他人的代价降至最低。04间接攻击的后果和直接攻击一样,间接攻击的本质也是对一个人造成伤害,它也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受到间接攻击的儿童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抑郁、社会适应不良等心理症状,成年受害者也会受到诸多心理困扰。而对攻击者来说,当隐藏的伤害性动机和敌对意图变得公开时,后果可能会反弹到攻击者身上,导致社会声誉的损失。例如,羊胎素事件中,不少观众都认为袁立的行为有些绿茶,从而降低了对于她的评价。对于威尔·史密斯在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掌掴克里斯·洛克一事,虽然威尔·史密斯的行为遭到了许多名人和奥斯卡官方的谴责,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克里斯开的玩笑不合时宜、非常冒犯,克里斯的声誉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伤害意图的公开会给间接攻击者带来消极的后果。05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间接攻击虽然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们有时对一些含有间接攻击的名场面感兴趣,但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如果你认为这无伤大雅,或许放宽心就过去了,如果你觉得这确实对你造成了困扰,那么下面的一些解决方法也许可以帮到你。1、首先是识别间接攻击虽然隐蔽,但如果攻击者达到了他的目的,你一定会有所察觉,你也可以参考第一部分所述的间接攻击形式进行判断。你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并且认识到受到间接攻击并不代表自己做错了。2、以幽默的方式回击在受到间接攻击时,你可能会很生气,但此时尽量避免直接攻击,以幽默回击是一种更安全的应对方式。应用场景举例:石原里美在接受节目采访时和主持人有一段这样的对话——-“能叫你一声东京的大姐吗?”-“这样听起来好像我年龄很大。你今年多大了?”-“我今年22岁即将23了。”-“长得真是成熟啊!不是混血儿吗?”3、提供积极的解释在遇到言语攻击时,你可以先接受攻击者的部分说法,然后重新赋予其积极的意义。应用场景举例:假设有人将你的某个行为解读为吝啬并进行间接攻击,你可以说-“是的,最近我确实在攒钱,我觉得为了自己的梦想攒钱是很有必要的”4、假装没有意识到攻击者的意图如果攻击者意识到自己的攻击并不会对你造成影响,他们自然不会再自讨没趣。应用场景举例:-“你真的在用计算器算这个?”-“对啊,怎么啦?”-“这个计算多简单,答案是123。”-“对啊,用计算器算多简单,而且不会出错。”或是-“我不太明白你的意思,可以请你解释一下吗?”5、暴露攻击者的意图攻击者在使用间接攻击时将自己的攻击意图隐藏在了言语或表情之下,暴露自己的意图对他们来说是不利的。如果你意识到了这一点,可以直截了当地告诉攻击者,建立并捍卫自己的边界。应用场景举例:-“听你这么说我很受伤”-“我有被你的话/表情冒犯到”-“我只是开个玩笑”-“这并不好笑,听起来很刻薄”6、寻求周围其他人的介入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于社会排斥类型的间接攻击,攻击者意在降低社会地位,损害声誉。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寻求周围人的帮助,让大家站在你这一边,这样攻击者就很难达到目的。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免受间接攻击的困扰,保持love & peace!参 考 文 献[1]Bandura, A., Ross, D., & Ross, S. A. (1961). Transmission of aggression through imitation of?aggressive models.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3, 575–582.[2]Coyne, S. M. & Archer, J. (2004). Indirect aggression in the media: A content analysis of British television programs. Aggressive Behavior, 30, 254-271.[3]Coyne, S. M., & Archer, J. (200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rect and physical aggression on television and in real life. Social Development, 14, 324-338.[4]Coyne, S. M., & Whitehead, E. (2008). Indirect aggression in animated Disney film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8, 382-395.[5]Forrest, S., Eatough, V., & Shevlin, M. (2005). Measuring adult indirect aggression: The development and psych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indirect aggression scales.?Aggressive Behavior, 31, 84–97.[6]https://thepowermoves.com/microaggression/#5_Ignore_With_Neutral_Statements_One-Crosses作者简介:之韵,设计:小刘,排版:小刘,主播:Aplin,责编:四小。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白岛岩心(ID:whiteisland_2017),由交大、复旦、哥大、纽大等海内外高校硕博学生和专业咨询师创立,致力于打造专注高校学生心灵慰藉和情绪管理的心理健康服务创新平台,将心理服务普惠化、大众化,让更多年轻人触手可及。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0
打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