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分类-心理问题问答集锦 / 正文

我发现了不需优秀也能爱自己的方法!(不需要很优秀的说说)

来访者星星不说话?| 作者?Lilith | 编辑活得太过“优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今天的来访者@星星不说话,深有感触。她是一个社会标准下的好学生,他人眼里成绩优秀、能力突出的班长,一直可以不带情绪的理性学习与工作。只有她自己知道,一步步走下来,流过多少次泪,经过过多少自我怀疑。即便如此,她还是强迫自己:“我不应该有这些感受。”当情绪再度涌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时,她经历了人生中一段至暗时刻,并从此走向自我救赎之路。以下,是她的自述。01我害怕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故事开始于我上大学的某个学期末,和新搬进的舍友不断地产生矛盾。以及班级里涌现的各种大小事,和坐等我为他“安排”好一切的同学。最终,好胜心强的我在沉重的复习任务面前,崩掉了。我永远记得我鼓起勇气预约心理咨询的那天下午。我在图书馆的某个隐蔽角落,看着窗外的风景,那是夏季午后,阳光透过树荫渗进大楼。我躲在楼梯的阴影里,看着阳光和绿叶。经历内心的不断斗争,我终于拨通了那个电话。对面是一位女老师,出乎意料的温柔,耐心且负责。因为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很多负责的老师我都认识,所以还是花了一番功夫,老师才帮我预约好。时间定在后天下午三点。?在那不到两天的时间里,我的脑海里涌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我有很多的担心和忧虑,还感到一丝好笑和讽刺。作为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曾经我满腔热血,希望大家不把心理疾病和心理咨询妖魔化,不要对心理学产生偏见,希望大家对心理咨询“敞开心扉”。可当我真正经历这件事情时,我才发现哪怕我了解那些基础的、重要的或是专业的理论与知识,我仍然需要莫大勇气才能迈出这一步。?我既担心我其实没有事,是所谓的“矫情”在作怪;我又一遍遍对照我学过的症状判断标准进行自我判断,害怕我真的有心理疾病,那时候我该怎么办;我害怕别人知道我去咨询的事实,害怕别人会猜测我、在背后指点我、疏远我……在等待约定的日子里,短暂又漫长,我失眠过,我情绪崩溃过,我甚至一度想取消约定。我一遍遍回想着书上的知识,想着那些案例和治疗方法,最后,残存的理智战胜了漫无边际的对未知的恐惧,我如约走进了那间咨询室。那间至今给予我温暖和支撑的咨询室。02学会与情绪共存而不是消灭它如果我的朋友、同学、家人看见我在咨询室的表现应该会大吃一惊吧。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平时热情开朗、善解人意的班长,龟缩在咨询室的沙发里泣不成声。是的,那个希望靠紧沙发背获得一丝底气的人就是我。很长时间以来,我都带着理智的人格面具生活着,实则很容易有情绪。有压力时,我会想哭;遇到烦心事,我会想骂人;可能有时候只是一点点小事,我都会有摔东西的冲动。但我从来不告诉别人,哪怕倾诉时也在察言观色,情绪的流露点到为止。因为,从小的家庭教育告诉我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二十多年的为人处世告诉我,情绪要留给自己,笑脸要留给别人。那时候的我一心想要掌控自己的情绪,希望通过咨询做一个“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人。第一次咨询时,咨询师先是给我讲了一些保密原则,签了保密协议。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我很了解也信任咨询师。咨询正式开始时,咨询师并没有说太多,他认真且用心地听着,只是偶尔点点头或是递出一张纸巾。在咨询结束的时候,咨询师问我今天有什么感受,我当时沉默了一下表示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因为在咨询时哭了太久,晚上很累,没什么精力去顾及我周身以外的事物。但当第二天,我沐浴着阳光,面对和以往一样需要处理的事情时,我没有胡思乱想,也没有感到什么压力。只是浑身轻飘飘的,心情很轻松。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感受过这种纯粹做事带来的愉悦。?我掰着手指头盼呀盼,终于等到了下一次咨询的日子。在每一次咨询等待的期间,我不是没有过痛苦,但每当我想到会有人愿意耐心地倾听,会有人向我伸出双手,我就感觉乌云密布的内心射进了一缕阳光,我觉得有人与我同在,我不是一个人。后来的咨询里,咨询师引导我关注自己的情绪与内心,并做了一个情绪记录表,要求我每一次有情绪的时候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一开始我确实不理解,从前我一旦产生情绪就很会动用专业知识,像什么情绪的ABC疗法,或者用各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我的第一目标永远是消灭情绪。但咨询师告诉我,要学会与情绪共存,而不是掌控情绪。改变认知是一个好的办法,却不是一个长久的办法,被压抑的情绪会在下一次相似的情景中再次苏醒。到那时,痛苦的程度会更加恐怖。我是一个固执、计划性强的人。所以,在咨询的时候我很像辩论场上的选手,一旦出现一些和我观念不同的话,在我的视角里就好像是对方辩友的“进攻”。但我对此一无所知。直到咨询师说:“你有没有发现你很有主见,常常和别人发生争执,并且互不退让。”我沉默了,回想过去,我不得不承认确实如此。“你的自我保护很坚固,很难听进去别人的话。有很多时候,这是一件好事,但有时候并不是。”这句话,我想我会永远记得。咨询师说话总是很温和,娓娓道来,没有压迫。在这种如涓涓细流般的谈话中,我好像也卸下了对强势和效率的追求。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每一天默默地写着情绪记录表。刚开始时,我甚至会对“关注自己的情绪”这件事感到陌生和害怕。?而且,情绪记录表起初反而成为我情绪失控的导火索。为什么我会因为这样大大小小的事情浪费这么多的精力,为什么别人可以不受这些琐事的影响?我每一次都带有一堆的问题走进咨询室,或许走出咨询室时有些疑虑还是在,但也有了更多坚持下去的动力,抛去了急于求成的浮躁。?大概过了一个月,我发现每天记录的事件在减少,每次记录的内容也在减少。慢慢地,每次记录结束后,我学会把不愉快留在了表里。我不再为每天是否会有情绪而烦恼,也不再只想着如何“消灭”不良情绪。03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大概在距离我忐忑不安打出预约电话后的一个半月后,我结束了咨询。?那天咨询时,我拉开了咨询室里厚厚的窗帘。以往每一次咨询,我都会拉上窗帘,“拉上”我假想中别人评价我的样子。拉开窗帘后,是否真的会有人抬头辨别我是谁,我并不了解,只是觉得窗外的阳光很好,人群来来往往都有自己的生活。在我的生活里,我依然要面对班级的大小琐事,面对学业压力,但我不再胡思乱想,也开始向我的朋友表示我需要他们的关心。很多事情没有改变,我却感受到了脱胎换骨,仿佛有一双手把我慢慢带到花开遍野的阳光下。心理学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喜欢的学科,时至今日,我依然很高兴我选择了心理学。或许医者无法自医,但心理学的学习是让我消除疑虑,迈进咨询室的一剂“良药”。在这趟心理学习与自救的过程中,我真的看见了,许多人因为心理问题没有得到关注,而被一步步推向了深渊。如今,我正在备考心理学的硕士学位。走上这条路,从未后悔过。?回望来时的路,我想说,接受心理咨询,需要愿望,也需要勇气。更需要对自我、对希望追逐的坚持不懈。最后,想把一句我最喜欢的话分享给大家:“折磨我们的往往是想象,而不是真实。”- The End -有多少人是戴着面具生活,只因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情绪的发生是自我的一种表达,它不该被消灭。学会与情绪共存,才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点击下图,即可半价体验咨询师的陪伴:责任编辑:微青

作者未开启鲸币认证

80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湘ICP备2023018356号-2.考医师证双良